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June 29, 2013

Dan Gilbert: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happiness


Dan Gilbert, author of "Stumbling on Happiness," challenges the idea that we’ll be miserable if we don’t get what we want. Our "psychological immune system" lets us feel truly happy even when things don’t go as planned.
Harvard psychologist Dan Gilbert says our beliefs about what will make us happy are often wrong -- a premise he supports with intriguing research, and explains in his accessible and unexpectedly funny book, Stumbling on Happiness.

Friday, June 28, 2013

朱子: 隨遇而安

釋義 :
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出處 :
宋·朱熹 《朱子語類》 卷十四:「安,謂隨所寓而安,蓋深於靜也。」
清·劉獻廷 《廣陽雜記》 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

Michael Wesch: A Vision of Students Today


A short video summarizing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oday - how they learn, what they need to learn, their goals, hopes, dreams, what their lives will be like, and what kinds of changes they will experience in their lifetime. 

Created by Prof. Michael Wesch in collaboration with 200 students at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王亭之: 年羹堯家塾對聯

「... 年羹堯大將軍的家塾請老師,報酬十分豐厚,衣著食用供給亦優渥無比。可是,個個老師都心理負擔甚重,原因是,家塾門口貼著一對對聯:

不敬先生,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

這對聯由年大將軍親筆寫成,故身為塾師者自然如坐針氈。
此事見於清人筆記,當日流傳甚廣,以致廣州亦有人效尤。太平沙孔家是大藏書家,是荷葉飯的創製人,亦是王亭之家的親戚,王亭之幼年隨長輩赴孔家食荷葉飯,長輩即指點王亭之去看他們家塾的對聯,便是年羹堯那一副。這件事,影響王亭之一生,端的可謂童年教育,是故王亭之絕不做欺世盜名而誤人之事。十多年來力斥廣府話邪音,亦是本著不可誤人子弟的宗旨。」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2006年11月21日

Thursday, June 27, 2013

Dr. Michio Kaku: America Has A Secret Weapon



Prof. Michio Kaku speaks about how America's poor educational system has created a shortage of Americans who can perform high skilled technology jobs. As a result, America's H-1B Genius visa is used to attract immigrants who are skilled enough to perform these jobs.

Chris Hadfield : Wringing out Water on the ISS - for Scienc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Published on Apr 16, 2013
CSA Astronaut Chris Hadfield performed a simple science experiment designed by grade 10 Lockview High School students Kendra Lemke and Meredith Faulkner. The students from Fall River, Nova Scotia won a national science contest held by the Canadian Space Agency with their experiment on surface tension in space using a wet washcloth. Credit: Canadian Space Agency/NASA 

老和尚: 你怎麼到現在還抱著她不放!

李英豪說禪:

曾經,有一個老和尚帶著一個小和尚兩個人雲遊四海修行。

路途中,有位妙齡少婦要涉水過河到對岸,碰巧老和尚小和尚也要渡河,看那身穿華服的少婦一直排徊猶豫,出家人本來就是要普渡眾生的,老和尚取得少婦同意後隨即抱起該女子渡河,小和尚緊緊跟隨其後心中嘀咕著,這樣不是犯了戒律嗎?

過了河,師徒靜寂走了一段路,但小和尚心中的困惑與不滿愈來愈高 : 「師父,您一直告戒我們,出家人不可近女色,可是剛剛您明明就破了戒了,卻為何毫無交代?  也沒有開示?」

老和尚淡然回答︰「過了河,我己經放下那女子了。」

又走了三座大山回到廟裡,這時已日落西山,小和尚仍然無法釋懷,又再發問︰「但您真的抱了她啊?﹗」

老和尚嘆了口氣︰「唉!你怎麼到現在還抱著她不放! 」

Your Sister's Sister (2011)


Iris invites her friend Jack to stay at her family's island getaway after the death of his brother. At their remote cabin, Jack's drunken encounter with Hannah, Iris' sister, kicks off a revealing stretch of days.

Director: Lynn Shelton
Writer: Lynn Shelton
Stars: Mark Duplass, Mike Birbiglia, Emily Blunt

王家衛 : 《重慶森林》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一個很小心的人,每次穿雨衣,我都會戴太陽眼鏡,你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甚麼時候出太陽。」

Flight (2012)


An airline pilot saves almost all his passengers on his malfunctioning airliner which eventually crashed, but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ccident reveals something troubling.

Director:  Robert Zemeckis
Writer:  John Gatins
Stars:  Nadine Velazquez, Denzel Washington, John Goodman

Whip: "This is going to sound real stupid coming from a man in prison. But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m free."


Click HERE fore more.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武林當中有這樣一句話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

王家衛 - 《一代宗師》導演

司馬遷: 述往事以思來者

史記

太史公自序: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乃喟然而嘆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
司馬遷(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因此被後世尊稱爲史遷、太史公。

Engineers


"We the willing, led by the unknowing, are doing the impossible for the ungrateful. We have done so much, with so little, for so long, we are now qualified to do anything, with nothing."

- Anonymous

《圍爐夜話》選

處世三大奇書 - 清朝王永彬《圍爐夜話》

  • 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神閒氣靜,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幹大事的本領。
  • 不必於世事件件皆能,惟求與古人心心相印。
  • 潑婦之啼哭怒罵,伎倆耍亦無多,靜而鎮之,則自止矣。讒人之簸弄挑唆,情形雖若甚迫,淡而置之,則自消矣。
  • 凡事謹守規模,必不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
  • 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 德澤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斷不負苦心。為善者,須當自信。
  •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 圖功未晚,亡羊尚可補牢。虛慕無成,羨魚何如結網。
  • 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卷舒,觀山嶽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間皆文章也。對綠竹得其虛心,對黃華得其晚節,對松柏得其本性,對芝蘭得其幽芳,則游覽處皆師友也。
  •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外,便是大英雄。
  • 濟世雖乏貲財,而存心方便,即稱長者。生資雖少智慧,而慮事精詳,即是能人。
  • 見人行善,多方贊成。見人過舉,多方提醒,此長者待人之道也。聞人譽言,加意奮勉,聞人謗語,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 交朋友增體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顯榮,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 儉可養廉,覺茅舍竹籬,自饒清趣。靜能生悟,即鳥啼花落,都是化機。
  •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小人處世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 行善濟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為快意。逞奸謀事,事難必其穩便,可惜他徒自壞心。性情執拗之人,不可與謀事也。機趣流通之士,始可與言文也。
  • 知過能改,便是聖人之徒。惡惡太嚴,終為君子之病。
  • 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 
  • 勢利人裝腔做調,都只在體面上舖張,可知其百為皆假。虛浮人指東畫西,全不向身心內打算,定卜其一事無成。
  • 人雖無艱難之時,要不可忘艱難之境。世雖有僥倖之事,斷不可存僥倖之心。
  • 在世無過百年,總要作好人、存好心,留個後代榜樣。謀生各有恆業,那得管閒事、說閒話,荒我正經工夫。
  • 一室閒居,必常懷振卓心,才有生氣。同人聚處,須多說切直話,方見古風。一生快活皆庸福。萬種艱辛出偉人。
  •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從,而自反無愧,切勿曲以求榮也。以誠心待人,人或不諒,而歷久自明,不必急於求白也。
  • 為鄉鄰解紛爭,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為世俗談因果,使知報應不爽,亦勸善之方也。

廖錫祥: 食在廣州、廚出鳳城

順德菜

「...『食在廣州,廚出鳳城』 這句俗諺口碑形成於清末民初,大意是説廣州是嶺南美食的聚處,而順德則是嶺南美食的重要出處。
  早在明代,廣州成為與東南亞及西洋通商口岸,鄰近廣州的順德已建製成縣,且以發達的基塘生産一躍而成為珠江三角洲重要商品性農業區,講究飲食之風漸盛。鳳城河塘鮮遂成為廣東著名鄉土美食。牛乳餅、倫教糕、龍江煎堆、鳳城粉果、龍江燒酒等相繼問世,傳遍南粵。」 -  廖錫祥

經典粵菜:

大良野雞卷、鳳巢三絲、翡翠蜆蚧雞、羊額燒鵝、脆皮炸子雞、
煎釀鯪魚、均安魚餅、頂骨大鱔、樂從魚腐、魚皮餃、魚腸焗蛋、
蜆蚧牛肉、均安蒸豬、香煎藕餅、燒筍尾、煎旦角、炒牛奶

Tuesday, June 25, 2013

《菜根譚》選

處世三大奇書 - 明朝洪應明《菜根譚》

  •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 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洒的趣味。若一時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 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
  •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樂: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 釣水,逸事也,尚持生殺之柄;奕棋,清戲也,且動戰爭之心。可見喜事不如省事之為適,多能不若無能之全真。
  •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 鳥語蟲聲,總是傳心之訣;花英草色,無非見道之文。學者要天機清澈,胸次玲瓏,觸物皆有會心處。
  • 天地中萬物,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事,以俗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種種是常,何須分別,何須取捨?
  •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固君子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 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無絃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縱難超越羲皇,亦可匹儔嵇阮。

星雲說禪: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很多人憤世嫉俗,有懷才不遇的慨嘆,實在是多餘的。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世事無常,諸相皆空,如果我們有一顆平常心,世間一切有也好、無也好,都看做鏡花水月。
有,固然可以生活不憂愁;無,也可以心靈自在,深入體會無限、無邊、無量!
得也好,失也好,能得是福氣,失去是結緣。
常懷一顆平常心,能讓我們在生活裡不因好奇而顛倒掛礙!

ERTW - Engineer and the Naked Woman

An engineering major sees classmate riding up on a new bike and asks when he got it. 
"I was walking back from the computer lab when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I had ever seen rode up on this bike, stopped, took all her clothes off and said to me 'Take what you want!'" 
"Good choice," the friend replies. "The clothes probably wouldn't have fit you."

既好之,可知之?

離婁二十三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蘇東坡的禪

《題西林寺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迴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蔡瀾: 順德人不但會吃,而且喜歡講吃 。

順德人不但會吃,而且喜歡講吃 。
...自清朝開始,梁介香在《鳳城夢游錄》一書上已經記載:「順德,乳蜜之鄉,言飲食,廣州遜其精美。」現在經工商注冊登記的大小酒樓超過五千家,持有廚師證的達上萬人。
「中國烹飪大師」是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廚師的最高榮譽,全國不到一百人,其中順德人已占了三十四位。

《點心》蔡瀾

蔡瀾: 貓總是瞪大了眼睛望你

...「為什麼你那麼喜歡狗?」我真的不明白,所以見養狗者就問。

多數的答案都很普通,喜歡就喜歡嘛!較為滿意的有:「我被親戚出賣過,被家人拋棄過;祇有狗,永遠是我的朋友。」

做人做到那地步也甚悲哀。不過要記得狗短命,太過依靠,痛苦就來,要有動物作伴的話,不如養貓。貓總是瞪大了眼睛望你,你不知道牠在想些什麼?牠喜歡你的時候就走來要求你偎依,不理睬時走得遠遠。你雖愛貓,但牠不給你太親近,所以牠走了,你也不會太難過。

摘自蔡瀾《寵物


Lawrence Krauss on Caveman Common Sense



We evolved as human beings a few million years ago on the Savanna in Africa and we evolved to escape tigers, or lions, or predators. And so what makes common sense to us is the world on our scale. You know, how to throw a rock or a spear or how to find a cave and we didn't evolve to understand quantum mechanics. And, therefore, it's not too surprising that on scales vastly different than the kind of experience we had as we were evolving as a species, that nature seems strange and sometimes almost unfathomable, certainly violates our common sense. Our sense of what is common sense and what's intuition. But as I like to say, the universe doesn't care about our common sense. We have to force our ideas to conform to the evidence of reality rather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And if reality seems strange, that's okay. In fact that's what makes science so wonderful; it expands our minds because it forces us to accept possibilities, which, in advance, we may never of thought was possible.

I've said that scientists love mysteries, and we do. That's the reason I'm a scientist. Because it's the puzzles of the universe that make it so exciting. Now it is true that we want to solve, resolve those and solve those puzzles. That's part of the fun of doing science is solving puzzles, basically. But each time we do, new questions arise. And I think for many of us, just as in our lives, the searching is often much more profound than the finding. It's the searching for answers through life in some sense that make life worth living. If we had all the answers, we could just sit back and stare at out navels. And I think what makes the search so exciting is that the answers are so surprising. The universe continues to surprise us in ways we never would have imagined. Well beyond our own imagination in advance, and that's all we have to keep exploring the universe. We can't just sit in a room and think about it because every time we open a new window on the universe were surprised. And that makes the whole process incredibly exciting.
Click HERE for Prof. L. Krauss's webpage.

朱自清: 背影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
  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舖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嗎?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拍拍衣上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籲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我北來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1925 年 10 月在北京
朱自清,1898-1948,中國著名文學作家

Monday, June 24, 2013

孔子: 友道

《論語· 季氏篇》
子曰: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論語· 學而第一》
子曰: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金庸的中國歷史觀

金庸在北京大學授予他名譽教授儀式上的演講錄音記錄(1994)

1.中國文明不斷消長

現在我是北京大學的一分子了,可以稱大家為同學了。我衷心感謝北京大學給了我很高的榮譽,授予我名譽教授的稱號。北大是我從小就很仰慕的大學。我的親伯父就是北大的畢業生,故鄉人大多不知道他的學問如何,但聽說他是北大畢業生,便都肅然起敬。我念初中時候的班主任也是北大畢業生,他學識淵博,品格崇高,對我很愛護。雖然現在時隔五、六十年了,我還常常想念他。

北京大學在「五四運動」中起了領導作用,整個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是與北大師生的重大貢獻分不開的。每當我們想到北大,就會想到開明、開放的蔡元培校長,想到眼光遠大的馬寅初校長,想到許許多多的大思想家、科學家、作家、學者、教授以及跟北大有關系的大學問家們。北京大學有許多優良的傳統,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對國家、社會的深切關懷二是有容乃大的自由的學術空氣。最近幾年我在牛津大學住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感到,牛津大學自由開放的學術空氣和博大精深的學術研究是世界一流的,但牛津大學的老師、學生對於國家、對於社會、對於人民的關懷和犧牲,目前卻大大不及北京大學的師生。抗戰時期,我考大學,第一志願就是報考西南聯大,西南聯大是由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大學合辦的。我有幸被錄取了。或許可以說,我早已是北大的一分子了。不過那時因為我沒有錢,西南聯大又在昆明,路途遙遠,沒法子去,所以我不能較早地與北大同學結緣。今天我已作為北大的一分子,跟大家是一家人了,因此感到莫大的榮幸。

我一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作為新聞工作者,對每一門學問都須懂得一點,但所知都是些皮毛,很膚淺。專家、教授則不同了,他們對某一門學問有鑽研,懂得很深。這是兩種不同的接觸知識的方式。我是新聞工作者,當教授是全然沒有資格的。但幸虧我是「名譽教授」。名譽教授就沒有關係了,話講錯了也無所謂。我下面要講的話,真的是要向各位老師和朋友們請教的,這不是客套。在中國學問上要請教最好的老師,當然只有到北大來,沒有別的地方可去。

我今年春天去過紹興,到蘭亭王羲之以前寫字的地方。那裡的人要我寫字,我說在王羲之的地方怎麼可以寫字呢?但他們非要我寫不可,我只好寫了八個字︰「班門弄斧,蘭亭揮毫。」班門弄斧很狂妄,在蘭亭揮毫就更加狂妄了。這次到北大,說好要作兩次演講,我自己寫了十六個字︰「班門弄斧,蘭亭揮毫,草堂題詩……」在大詩人杜甫家裡題詩,第四句是︰「北大講學。」

大家希望聽我講小說,其實寫小說並沒有什麼學問,大家喜歡看也就過去了。我對歷史倒是有點興趣。今天我想簡單地講一個問題,就是中華民族如此長期地、不斷地發展壯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規律?這幾年我常在英國牛津大學,對英國文學、英國歷史和中國歷史很有興趣。大家都知道,英國對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一位歷史學家名叫湯因比,他寫了一部很長很長的《歷史研究》。他在這部書中分析​​了很多世界上的文明,說明世界上的很多文明都在歷史進程中衰退或消亡了,直到現在仍真正興旺發達的文明只有兩個,一個是西方的歐美文明,一個是東方的中國文明。而中國文明歷史悠久且連續不斷,則又是世界唯一的。雖然古代有的文明歷史比中國早,有的文明範圍比中國大,如巴比倫的文明、埃及的文明、希臘羅馬的文明,但這些文明卻因遇到外力的打擊,或者自己腐化而逐漸衰退、消亡了。他說︰一種文明總會遇到外來的挑戰,如果該文明能很好地應付這個挑戰,就能繼續發展;如果不能很好地應付挑戰,就會衰退,甚至消亡。這裡也有多種情況︰一種是遇到強大外族的打擊,整個民族被殺光殺盡,消滅了;一種是民族內部長期僵化,沒有改革,沒有進化,象活的木乃伊,結果衰落了;有的則因自己的腐化而垮台;還有一種就是分裂,國家內戰不休。

我們的國歌中有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話是在抗戰前後寫的,它表示了一種憂患意識。那時候我國遭受外族敵人的侵略,處境確實非常危險。在座的各位同學年紀輕,不知道,你們的爸爸媽媽就知道了。我同在座的雷潔瓊大姐、周南社長等都經歷過這段艱難而危險的時刻。就我看來,我國歷史上遭受外族侵略的危險時期有七個︰第一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戰國時期東西南北受到的外族進攻;第二是秦漢時期匈奴的進攻,時間長達四百年之久;第三是魏晉時鮮卑等五胡的進犯,時間也有四百年;第四是隋唐時期突厥和吐蕃的侵犯,時間約三百年;第五是五代、南北宋時期契丹、女真及西夏的侵犯,時間大概也是四百年;第六是元、明、清時期蒙古、滿族的侵犯;第七是近代西方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2.中國歷史發展規律

縱觀中國歷史,大概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規律,我們的民族先是統一強盛,後來慢慢腐化,組織力量衰退。此時如果出現一些改革,那麼就會中興。如果改革失敗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麼外族敵人就會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時候,我們民族有個很特殊的現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們民族的轉機。以上所講的我們民族七次大的危機,又都是七次大的轉機。歷史上常常是外族人來了之後,我們華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們華夏民族就壯大起來,統一起來。之後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來了,我們民族再融合,又壯大,如此循環往復。其他國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麼打贏,要是打不贏,這個國家或民族就會垮台。我們中華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時,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況也很多,但卻很難被征服。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有一股韌力,一股很頑強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們又很開放,在文化上同它們融合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大家變成一個民族,我們的民族從此又壯大起來。

我在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獲頒名譽教授時也曾講到這個問題,以及其他一些中國的歷史問題。加拿大的一些教授覺得我的這些觀念比較新,並討論為什麼中國可以融合外族,而西方就融合不了。我想其中第一個原因是我國一開始就是農業社會,生產力比較高、技術比較先進,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可以發展文化;第二個原因是從西周開始,我們已有了一個嚴密的宗法社會制度,後世講到中國封建社會,總認為封建的宗法制度很束縛人的思想,很束縛人的行為,其實這種宗法制度也有它的歷史作用,我們民族由於有了嚴密的繼承製度,從而避免了內部的爭鬥和戰爭。一些游牧民族本來很強盛,但往往在關鍵的時候鬧分裂。父親死後,他的兩個兒子或者三個兒子搶父親的位子坐,羅馬也有這種情況。一搶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內亂。本來很強盛的部落、部族或者民族,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己。我們民族從西周開始,雖然自己內部鬥爭也不斷有,但基本上還是遵循世襲制度,即父親死了,嫡長子繼位,這是當時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個重要製度。一個社會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了,社會就會很穩定,內部鬥爭就會大大減少,這也是民族強盛的重要環節。

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我們對外族是很開放的。從歷史上看,中國很長很長的時候是外族統治的,如北魏。其實隋唐也有很大很大的少數民族的成份,主要是鮮卑人。有一個情況不知各位想到沒有,我的小說中寫過一個人叫「獨孤求敗」,獨孤求敗很驕傲,他一生與人比劍比武從沒有輸過,所以他改個名叫求敗,希望失敗一次,但卻總沒有敗過。這個「獨孤」就是鮮卑人。 「鮮卑」這兩個字,有些學者說「西伯利亞」就是「鮮卑利亞」,鮮卑人原本住在西伯利亞那一帶。但這不是很一致的意見。北周的時候,有個人叫獨孤信,他有很多女兒,其中大女兒嫁給了北周的皇帝,第四個女兒嫁給了唐高祖的父親,第七個女兒嫁給了隋文帝。所以唐高祖和隋煬帝是表兄弟,唐太宗李世民則應叫隋煬帝為表叔。他們都有鮮卑的血統。唐太宗李世民的媽媽姓竇,是鮮卑人。唐太宗的皇后姓長孫,長孫和竇都是鮮卑人的姓。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是唐朝很有名的宰相,他也是鮮卑人了。據我初步統計,唐朝宰相至少有23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鮮卑人。那時候說「胡人」就像我們現在說「洋人」一樣,沒有歧視的意思。在唐朝,有23個外國人當「國務院總理」,可見唐朝對外國人一點也不歧視。再說漢朝,漢武帝與匈奴交戰,匈奴分裂投降了。其中一個匈奴王子叫金日磾,很受漢武帝重用。漢武帝死後,他的身後大事交給兩個​​人,一個是霍光,一個就是金日磾。由此可見,我們民族壯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非常開放。

我在武俠小說裡寫了中國武術怎樣厲害,實際上是有些誇張了。中國人不太擅長打仗,與外國人打仗時,輸的多,贏的少,但是我們有耐力,這次打不贏沒關系,我們長期跟你幹,打到後來,外國人會分裂的。如匈奴很厲害,我們打他不過。漢高祖曾在山西大同附近被匈奴人圍困,無法脫身。他的手下便獻了一條妙計,去向匈奴皇后說,漢人漂亮的小姐很多,你如果把漢朝皇帝抓來,把漢人打垮了,俘虜了大批漢人中的漂亮女人,你這個皇后就要糟糕了。匈奴皇后中了這個詭計,便退兵了。匈奴後來分為南北,南匈奴投降了漢朝,北匈奴則向西走,一部分到了英國,以至滅亡了整個西羅馬帝國。有意思的是,匈奴的一半被中國抵抗住了,投降了,另外一半卻把整個歐洲打垮了。隋唐時期的突厥也是如此,他們分為東突厥和西突厥。東突厥向隋唐王朝投降了。慢慢地被華夏民族所融合。西突厥則向西行。來到了土耳其。後來土耳其把東羅馬帝國打垮了,把整個君士坦丁堡佔了下來,直到現在。所以我們不要一提起歷史就認為我們民族不行,其實我們民族真正不行,只是16世紀以後的三、四百年的事情。

最近我在牛津大學的一次聚餐會上遇到一位很有名的研究東亞經濟的學者,他和我談到中國經濟的發展前途時說,中國的經濟自古以來就很發達,人均收入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只是到了16世紀以後才慢慢被英國趕上去。而國民總收入卻是到了1820年才被英國超過。中國國力居世界領先的地位竟保持了二、三千年之久。那位學者對中國經濟前途非常樂觀,他說大概到2020年時,中國的國民經濟收入又會是全世界第一,並能長期保持下去,恐怕至少在那之後的四、五十年內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趕得上。我聽了之後很興奮,問他是否有數據?他列舉了很多統計數字。他是專家,不會隨口亂說。我覺得他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實際上我們中國古代在科學技術方面一直是很先進的,到宋朝尤其先進,大大超過了歐洲。那時我們的科技發明,歐洲是遠遠趕不上的。如造紙、印刷、火藥、羅盤等在宋朝已經非常興旺發達了。現在大家用的鈔票也是中國發明的,在宋朝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了。那時我們的金融制度相當先進,貨幣的運用相當成熟。那麼歐洲人甚麼時候才開始轉機呢?應該說是到了中國的明朝,從那時起,中國開始落後了。我想其中原因,一個是政治上的專制,對人民的思想控制很嚴,一點也不自由開放,動不動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嚇得人們不敢亂說亂動,全部權力控制在皇帝一人手裡。另一個原因就是明朝對付不了日本倭寇的入侵,便異想天開,實行所謂海禁,把航海的船隻全部燒掉,以為如此一來就能斷絕與倭寇的來往,餓死倭寇。這是對日本完全不了解。這種愚蠢的禁令,當然是永樂皇帝之後、鄭和下西洋之後的事情了。明朝一實行封鎖,整個國力便開始衰退。與此同時,西方科學卻開始發展,工業革命也開始了。有一個有趣的時間值得注意,那就是16世紀初的1517年,德國馬丁.路德公然否定教皇的權威,反對神權控制,就在這個時候,我國明朝的正德皇帝下江南。正德皇帝是個很無聊、很腐化的昏君,他下江南幹了許多荒淫無恥的勾當。大家知道,在隋朝、唐朝,中國是很富強的,到了宋朝、元朝也還可以,那時候科學發達交通方便、對外開放。而歐洲正是封閉的時候,一切都由教廷控制,學術思想不自由。你說地球圍繞太陽轉,他卻要你坐牢,一切都是封閉的。到了16世紀,歐洲自由開放了,科學發明開始了,可中國反而長期封鎖起來了。這是最大的歷史教訓。

今天講了這麼多,無非是要大家明確兩個觀念,那就是改革和開放。中華民族之所以這樣壯大,靠的就是改革和開放。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內部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難,改革成功了,我們的民族就會中興。同時我們還要對外開放,這點更為重要,因為中國人有自信心,我們自信自己的民族很強大,外來的武力或外來的文化我們都不害怕。

另有一個重要觀念,今天沒有時間詳談。我認為過去的歷史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中華,大好山河淪亡於異族等等,這個觀念要改一改。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異族,只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清朝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上面我講到的那位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他初期寫《歷史研究》這部大著作的時候,並沒有非常重視中國。到他快去世的時候,他得出一個結論︰世界的希望寄託於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結合。他認為西方文明的優點在於不斷地發明、創造、追求、向外擴張,是「動」的文化。中國文明的優點在於和平,就好像長城,處於守勢,穩、調和,是「靜」的文化。現在許多西方學者都認為,地球就這樣大了,無止境地追求、擴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今後只能接受中國的​​哲學,要平衡、要和諧,民族與民族之間要相互協作,避免戰爭。由於科學的發展,核武器的出現,今後的世界大戰將不可思議。一些瘋狂的人也許執意要打核戰爭,殊不知道這種戰爭的結局將是人類的同歸於盡。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我所接觸到的西方學者目前對打核戰爭都不太擔心,他們最擔心的是三個問題︰第一是自然資源不斷地被浪費;第二是環境污渠;第三是人口爆炸。這三個問題將關係到人類的前途。所以,現在許多西方人把希望寄託於中國,他們希望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哲學。他們認為中國的平衡、和諧、團結的哲學思想、心理狀態可能是解決整個人類問題的關健。

最近牛津有一個十分盛大的宴會,倫敦《泰晤士報》前總編輯李斯.莫格勳爵也參加了,他曾談到,十九世紀世界的經濟中心在倫敦,二十世紀初轉到了紐約,到了戰後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則轉到了東京,而二十一世紀肯定要轉到中國。至於這個中心是中國的北京還是上海。依我看,在北京或在上海都不是問題,只要是在中國就很好。

金庸: 歷史性的一局棋

「號外!號外!叮當,叮當!大新聞!」

一九三三年二月五日,東京街頭到處響起了報販們的叫賣聲和鈴聲,賣的是《報知新聞》的號外,向成千成萬讀者們報告一個「重大的」消息:吳清源與木谷實在正式圍棋比賽中都使用他們所創的「新佈局法」(在日本稱為「新布石法」),木谷實先手,三子都走五路,吳清源三子走四路,成為「三聯星」 。這在圍棋界是前無古人的著法。日本人對圍棋極為著迷,無怪這件事報紙竟要出號外。

木谷實是日本的青年棋人,和吳清源感情很好,兩人共同研究而創造出來一種新的佈局體系。簡單他說,那是在佈局上籠罩全盤而不是固守邊隅。他們合著的《新布石法》一書出版後,書局門外排了長龍(日文稱為「長蛇」),在一個短短的時間之內銷去了五萬冊。不久,日本圍棋界出現了稱為「吳清源流」的一群人。

日本圍棋界向來有一種本因坊制度,所謂本因坊就是圍棋界的至尊,以往都是一人死了或退休之後,由當時棋力最高的另一人繼任,名高望隆,尊榮無比。那時日本的本因坊是秀哉(他原名田村保壽,秀哉是這位本因坊的尊號,有點兒像皇帝的年號一般。後來岩本薰任本因坊,號稱本因坊「薰和」,橋本宇太郎號稱本因坊「昭宇」,等等)。新布石法既然轟動一時,本因坊當然要表示意見,這位老先生大不以為然,認為標新立異,並不足取。兩派既有不同意見,最好的辦法是由兩派的首領來一決勝負。

秀哉為了保持令名,已有很久很久沒下棋了,這時​​為形勢所迫,只得出場奮戰,這是日本圍棋史上一件極度重要的大事。那時吳清源是二十二歲。吳清源先行,一下子就使一下怪招,落子在三三路。這是別人從來沒用過的,後來被稱為「鬼怪手」。秀哉大吃一驚,考慮再三,決用成法應付。下不多子,吳清源又來一記怪招,這次更怪了,是下在棋盤之中的「天元」,數下怪招使秀哉傷透了腦筋,當即「叫停」,暫掛兔戰牌。棋譜發表出去,圍棋界群相聳動,守舊者就說吳清源對本因坊不敬,居然使用怪招,頗有戲弄之意。但一般人認為,這既是新舊兩派的大決戰,吳清源使出新派的代表手來,絕對無可非議。

這次棋賽規定雙方各用十三小時,但秀哉有一個特權,就是隨時可以「叫停」,吳清源因為先走,所以沒有這權利。秀哉每到無法應付時,立即「叫停」。 「叫停」之後不計時間,他可以回家慢慢思考幾天,等想到妙計之後,再行出陣,所以這一局棋因為秀哉不斷叫停,一直拖延了四個多月。棋賽的經過逐日在報上公佈,棋迷們看得很清楚,吳清源始終佔著上鳳。一般棋人對於權威和偶像的被打倒不免暗暗感到高興,但想到日本的最高手竟敗在一個中國青年手裡,似乎又很喪氣,所以日本的棋迷們在這四個月中又是興奮,又是擔憂,心情是十分矛盾的。

社會人士固然關心,在本因坊家裡,情形尤其緊張。秀哉連日連夜地召集心腹與弟子們開會,商討反攻之策。秀哉任本因坊已久,許多高手都出自他的門下,這場棋賽大家自然是榮辱與共。所以,這一局棋,其實是吳清源一個人力戰本因坊派(當時稱為「坊派」)數十名高手。下到第一百四五十著時,局勢已經大定,吳清源在左下方佔了極大的一片。眼見秀哉已無能為力,他們會議開得更頻繁了。第一百六十手是秀哉下,他忽然下了又凶悍又巧妙的一子,在吳清源的勢力範圍中侵進了一大塊。最後結算,是秀哉勝了一子(兩目),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雖然勝得很沒有面子,但本因坊的尊嚴終於勉強維持住了。

這事本來已經沒有問題,但事隔十多年,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圍棋界的元老漱越憲作忽然在一次新聞界的座談會中透露了一個秘密:那著名的第一百六十手不是秀哉想出來的,是秀哉的弟子前田陳爾貢獻的意見。這個消息又引起軒然大波。這時秀哉已死,他的弟子們認為有損老師威名,迫得漱越只好辭去了日本棋院理事的職務。

許多年後,曾有人問吳清源:「當時你已勝算在握,為什麼終於負去?」(因為秀哉雖然出了巧妙的第一百六十手,但吳還是可以勝的。)吳笑笑說: 「還是輸的好。」 這話說得很聰明,事實上,要是他勝了那局棋,只怕以後在日本就無法立足。

最近在日本的圍棋雜誌上看到吳清源大勝前田陳爾和現在本因坊高川格的棋局。前田居然連用了兩下吳清​​源當年所創的「鬼怪手」,要是老師還活著,他一定不敢這樣「離經叛道」吧。

金庸: 三十三劍客圖


《虯髯客傳》一文虎虎有生氣,或者可以說是我國武俠小說的鼻祖。我一直很喜愛這篇文章。高中一年級那年,在浙江麗水碧湖就讀,曾寫過一篇《虯髯客傳的考證和欣賞》,登在學校的壁報上,明報總經理沈寶新兄和我那時是同班同學,不知他還記得這篇舊文否?當時學校圖書館中書籍無多,自己又幼稚無識,所謂「考證」,只是胡說八道而已,主要考證該傳的作者是杜光庭還是張說,因為典籍所傳,有此兩說,結論是杜光庭說證據較多。其時教高中三年級國文的老師錢南揚先生是研究元曲的名家,居然對此文頗加贊揚。小孩子學寫文章得老師贊好,自然深以為喜。二十餘年來,每翻到《虯髯客傳》,往往又重讀一遍。

這篇傳奇為現代的武俠小說開了許多道路。有歷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歷史;有男女青年的戀愛;男的是豪傑,而女的是美人(「乃十八九佳麗人也」);有深夜的化裝逃亡;有權相的追捕;有小客棧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氣相投的一見如故;有尋仇十年而終於食其心肝的虯髯漢子;有神秘而見識高超的道人;有酒樓上的約會和坊曲小宅中的密謀大事;有大量財富和慷慨的贈送;有神氣清朗、顧​​盼煒如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驢子、馬匹、匕首和人頭;有弈棋和盛筵;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的大戰;有兵法的傳授……所有這一切,在當代的武俠小說中,我們不是常常讀到嗎?這許多事情或實敘或虛寫,所用筆墨卻只不過兩千字。每一個人物,每一件事,都寫得生動有致。藝術手腕的精煉真是驚人。當代武俠小說用到數十萬字,也未必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紅拂女張氏是位長頭發姑娘,傳中說到和虯髯客邂逅的情形:「張氏以發長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虯,乘蹇驢而來,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梳頭。公怒甚,未決,猶親刷馬。張熟視其面,一手握發​​,一手映身搖示公,令勿怒,急急梳頭畢,襝衽前問其姓。」真是雄奇瑰麗,不可方物。

虯髯客的革囊中有一個人頭,他說:「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吾憾釋矣。」這個負心的人到底做了甚麼事而使虯髯客如此痛恨,似可舖敘成為一篇短篇小說。我又曾想,可以用一些心理學上的材料,描寫虯髯客對於長頭發的美貌少女有特別偏愛。很明顯,虯髯客對李靖的眷顧,完全是起因於對紅拂女的喜愛,只是英雄豪傑義氣為重,壓抑了心中的情意而已。由於愛屋及烏,於是盡量幫助李靖,其實真正的出發點,還是在愛護紅拂女。我國傳統的觀念認為,愛上別人的妻子是不應該的,正面人物決計不可有這種心理,然而寫現代小說,非但不必有這種顧忌,反應去努力發掘人物的內心世界。

但《虯髯客傳》實在寫得太好,不提負心的人如何負心,留下了豐富的想像餘地:虯髯客對紅拂女的情意表現得十分隱晦,也自有他可愛的地方。再加舖敘,未免是蛇足了。杜光庭是浙江縉雲人,是個道士,學道於五台山。在唐朝為內供奉,後來入蜀,在王建朝中做金紫光祿大夫、諫議大夫的官。王建死後,在後主朝中被封為傳真天師、崇真觀大學士,後來退休,隱居青城山,號東瀛子,到八十五歲才死,著作甚多。

據正史,李靖是隋朝大將韓擒虎的外甥,祖父和父親都是隋朝大官,和楊素向來熟識。楊素很重視他的才能,常指著自己的椅子說:「這張椅子將來總是你坐的。」《舊唐書》說他「姿貌瑰偉」,可見是個美少年。

《新唐書·李靖傳》中說:「世言靖精風角鳥佔、雲侵孤虛之術,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臨機果,料敵明,根於忠智而已。俗人傳著,怪詭示幾祥,皆不足信。」李靖南平蕭銑、輔公祏,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渾,於唐武功第一,在當時便有種種傳聞,說他精通異術。
唐人傳奇《李衛公別傳》中寫李靖代龍王施雨,褚人獲的《隋唐演義》中引用了這故事,《說唐》更把李靖寫成是個會騰雲駕霧的神仙「風塵三俠」的故事,後世有不少人寫過,更是畫家所愛用的題材。根據這故事而作成戲曲的,明代張鳳翼和張太和都有《紅拂記》,凌蒙初有《虯髯翁》。但後​​人的舖演,都寫不出原​​作的神韻。

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認為陳忱《後水滸傳》寫李俊等到海外為王,是受了《虯髯客傳》的影響,頗有見地。然而他說《虯髯客傳》「是一篇荒唐不經的道士氣息很重的傳奇文」,以「荒唐不經」四字來評論這「唐代第一篇短篇小說」(胡適的意見) ,讀文學而去注重故事的是否真實,完全不珍視它的文學價值,也未免有些「荒唐不經」了。

歷史上的名將當然總是勝多敗少,但李靖一生似乎從未打過敗仗,那確是古今中外極罕有的事。可是他一生之中,也遇過二次大險。

第一次,他還在隋朝做小官,發覺李淵有造反的跡象,便要到江都去向隋煬帝告發,因道路不通而止。李淵取得長安後,捉住了李靖要斬。李靖大叫:「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李淵覺得他言詞很有氣概,李世民又代為說項,於是饒了他。這是正史上所記載李靖結識、追隨李世民的開始。

李淵做皇帝後,派李靖攻蕭銑,因兵少而無進展。李淵還記著他當年要告發自己造反的舊怨,暗下命令,叫峽州都督許紹殺了他。許紹知道李靖有才能,極力代為求情。不久,李靖以八百兵大破冉肇則,俘虜五千餘人。李淵大喜,對眾公卿說:「使功不如使過,這一次做對了。」有功的人恃功而驕,往往誤事,而存心贖罪之人,小心謹慎,全力以赴,成功的機會反大,那便是所謂「使功不如使過」。李淵於是親筆寫了一封敕書給李靖,說:「既往不咎,舊事吾久忘之矣!」其實說「久忘之矣」,畢竟還是不忘,只不過鄭重聲明以後不再計較而已,所以在慰勞他的文書中說:「卿竭誠盡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

但最危險的一次,還是在他大破突厥之後。突厥是唐朝的大敵,武力十分強盛。李淵初起兵時,不得不向之稱臣,唐朝君臣都引為奇恥大辱。李世民削平群雄,統一天下,突厥卻一再來犯,有一次一直攻到京城之外的渭水邊,李世民只得乾冒大險,親自出馬與之結盟。李靖居然將之打得一蹶不振,全國上下的興奮可想而知。當時太宗大喜之下,大赦天下,下旨遍賜百姓酒肉,全國狂歡五日。 (突厥人後來逐漸西遷,在西方建立了土耳其帝國。李靖這一個大勝仗,對於歐洲歷史都有極重大的影響。我在記土耳其之遊的《憂鬱的突厥武士們》一文中曾有提到。)

李靖立下這樣的大功,班師回朝,哪知御史大夫立即就彈劾他,罪名是:「軍無綱紀,致令虜中奇寶,散於亂兵之手。」這實在是個莫名其妙的罪名。太宗卻對李靖大加責備。李靖很是聰明,知道自己立功太大,皇帝內心一定不喜歡,御史大夫的彈劾,不過是揣摩了皇帝的心理來跟自己過不去而已,當下並不聲辯,只是連連磕頭,狠狠的自我批評一番。唐太宗這才高興了,說:「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反而因罪被殺。朕則不然,當致公之罪,錄公之勳。」於是加官頒賞。

後來李靖繼續立功,但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從來不敢攬權。 《舊唐書》說:「靖性沉厚,每與時宰參議,恂恂然似不能言。」又說他:「臨戎出師,凜然威斷;位重能避,功成益謙。」所以直到七十九歲老死,並沒被皇帝鬥倒鬥垮。 《舊唐書》論二李(衛國公李靖、英國公李勣),贊曰:「功以懋賞,震主則危。辭祿避位,除猜破疑。功定華夷,志懷忠義。白首平戎,賢哉英衛。」

唐人韋端符《衛公故物記》一文,記載在李靖的後裔處見到李靖遺留的一些故物,有李世民的賜書二十通,其中有幾封詔書是李靖病重時的慰問信。一封中說:「有晝夜視公病大老嫗,令一人來,吾欲熟知起居狀。”」(派一名日夜照料你病的老看護來,我要親自問她,好詳細知道你病勢如河)可見李世民直到李靖逝世,始終對他極好,詔書中稱之為「公」,甚有禮貌。

研究中國歷史上這些大人物的心理和個性,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千百年來物質生活雖然改變極大,但人的心理、對權力之爭奪和保持的種種方法,還是極少有甚麼改變

杜光庭: 虯髯客傳

隋煬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楊素守西京。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貴自奉,禮异人臣。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令美人捧出,侍婢羅列,頗僭于上,末年愈甚,無复知所負荷、有扶危持顛之心。一日,衛公李靖以布衣上謁,獻奇策。素亦踞見。公前揖曰:「天下方亂,英雄競起。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杰為心,不宜踞見賓客。」素斂容而起,謝公,与語,大悅,收其策而退。
  
當公之騁辯也,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于前,獨目公。公既去,而執拂者臨軒,指吏曰:「問去者處士第幾?住何處?」公具以答。妓誦而去。
  
公歸逆旅。其夜五更初,忽聞叩門而聲低者,公起問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公問誰?曰:「妾,楊家之紅拂妓也。」公遽延入。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素面華衣而拜。公惊答拜。曰:「妾侍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無如公者。絲蘿非獨生,愿托喬木,故來奔耳。」公曰:「楊司空權重京師,如何?」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諸妓知其無成,去者眾矣。彼亦不甚逐也。計之詳矣。幸無疑焉。」問其姓,曰:「張。」問其伯仲之次。曰:「最長。」觀其肌膚儀狀、言詞气性,真天人也。公不自意獲之,愈喜愈懼,瞬息万慮不安。而窺戶者無停履。數日,亦聞追討之聲,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

將歸太原。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爐中烹肉且熟。張氏以發長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虯,乘蹇驢而來。投革囊于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梳頭。公怒甚,未決,猶親刷馬。張熟視其面,一手握發,一手映身搖示公,令勿怒。急急梳頭畢。襝衽問其姓。臥客答曰:「姓張。」對曰:「妾亦姓張。合是妹。」遽拜之。問第幾。曰:「第三。」問妹第幾。曰:「最長。」遂喜曰:「今夕幸逢一妹。」張氏遙呼:「李郎且來見三兄!」公驟禮之。

遂環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計已熟矣。」客曰:「饑。」公出市胡餅。客抽腰間匕首,切肉共食。食竟,餘肉亂切送驢前食之,甚速。客曰:「觀李郎之行,貧士也。何以致斯异人?」曰:「靖雖貧,亦有心者焉。他人見問,故不言,兄之問,則不隱耳。」具言其由。曰:「然則將何之?」曰:「將避地太原。」曰:「然。吾故非君所致也。」曰:「有酒乎?」曰:「主人西,則酒肆也。」公取酒一斗。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曰:「不敢。」于是開革囊,取一人頭并心肝。卻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吾憾釋矣。」

又曰:「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亦聞太原有异人乎?」曰:「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餘,將帥而已。」曰:「何姓?」曰:「靖之同姓。」曰:「年幾?」曰:「僅二十。」曰:「今何為?」曰:「州將之子。」曰:「似矣。亦須見之。李郎能致吾一見乎?」曰:「靖之友劉文靜者,与之狎。因文靜見之可也。然兄何為?」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使吾訪之。李郎明發,何日到太原?」靖計之日。曰:「期達之明日,日方曙,候我于汾陽橋。」言訖,乘驢而去,其行若飛,回顧已失。

公与張氏且惊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固無畏。」促鞭而行。及期,入太原。果复相見。大喜,偕詣劉氏。詐謂文靜曰:「有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褐裘而來,神气揚揚,貌与常异。虯髯默然居末坐,見之心死,飲數杯,招靖曰:「真天子也!」公以告劉,劉益喜,自負。

既出,而虯髯曰:「吾得十八九矣。然須道兄見之。李郎宜与一妹复入京。某日午時,訪我于馬行東酒樓,樓下有此驢及瘦驢,即我与道兄俱在其上矣。到即登焉。」又別而去,公与張氏复應之。及期訪焉,宛見二乘。攬衣登樓,虯髯与一道士方對飲,見公惊喜,召坐圍飲,十數巡,曰:「樓下柜中,有錢十万。擇一深隱處安一妹。某日复會于汾陽橋。」

如期至,即道士与虯髯已到矣。俱謁文靜。時方弈棋,揖而話心焉。文靜飛書迎文皇看棋。道士對弈,虯髯与公傍待焉。俄而文皇到來,精采惊人,長揖而坐。神气清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也。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于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复奚言!」罷弈而請去。既出,謂虯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為念。」因共入京。虯髯曰:「計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詣某坊曲小宅相訪。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欲令新婦祗謁,兼議從容,無前卻也。」言畢,吁噓而去。

公策馬而歸。即到京,遂与張氏同往。至一小板門,扣之,有應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門,門愈壯麗。婢四十人,羅列廷前。奴二十人,引公入東廳。廳之陳設,窮极珍异,巾箱、妝奩、冠鏡、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巾櫛妝飾畢,請更衣,衣又珍异。既畢,傳云:「三郎來!」乃虯髯紗帽裼裘而來,亦有龍虎之狀,歡然相見。催其妻出拜,蓋亦天人耳。遂延中堂,陳設盤筵之盛,雖王公家不侔也。

四人對饌訖,陳女樂二十人,列奏于前,若從天降,非人間之曲。食畢,行酒。家人自堂東舁出二十床,各以錦繡帕覆之。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鑰匙耳。虯髯曰:「此盡寶貨泉貝之數。吾之所有,悉以充贈。何者?欲以此世界求事,當或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今既有主,住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內,即當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輔清平之主,竭心盡善,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蘊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起陸之漸,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騰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贈,以佐真主,贊功業也,勉之哉!此後十年,當東南數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瀝酒東南相賀。」

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訖,与其妻從一奴,乘馬而去。數步,遂不复見。公据其宅,乃為豪家,得以助文皇締构之資,遂匡天下。貞觀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東南蠻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國,殺其主自立。國已定矣。」公心知虯髯得事也。歸告張氏,具衣拜賀,瀝酒東南祝拜之。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我皇家垂福万葉,豈虛然哉。或曰:「衛公之兵法,半乃虯髯所傳耳。」

金聖歎 :《不亦快哉》三十三則

其一:夏七月,赤日停天,亦無風,亦無雲;前後庭赫然如洪爐,無一鳥敢來飛。汗出遍身,縱橫成渠。置飯於前,不可得喫。呼簟欲臥地上,則地濕如膏,蒼蠅又來緣頸附鼻,驅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車軸,疾澍澎湃之聲,如數百萬金鼓。簷溜浩於瀑布。身汗頓收,地燥如掃,蒼蠅盡去,飯便得吃。不亦快哉! 
其二:十年別友,抵暮忽至。開門一揖畢,不及問其船來陸來,並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趨入內,卑辭叩內子:「君豈有斗酒如東坡婦乎?」內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計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其三:空齋獨坐,正思夜來床頭鼠耗可惱,不知其戛戛者是損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書。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見一狻貓,注目搖尾,似有所瞷。歛聲屏息,少復待之,則疾趨如風,唧然一聲。而此物竟去矣。不亦快哉! 
其四:於書齋前,拔去垂絲海棠紫荊等樹,多種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其五:春夜與諸豪士快飲,至半醉,住本難住,進則難進。旁一解意童子,忽送大紙砲可十餘枚,便自起身出席,取火放之。硫磺之香,自鼻入腦,通身怡然。不亦快哉! 
其六:街行見兩措大執爭一理,既皆目裂頸赤,如不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滿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語剌剌,勢將連年不休。忽有壯夫掉臂行來,振威從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其七: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 
其八:飯後無事,入市閒行,見有小物,戲復買之,買亦已成矣,所差者甚少,而市兒苦爭,必不相饒。便掏袖下一件,其輕重與前直相上下者,擲而與之。市兒忽改笑容,拱手連稱不敢。不亦快哉! 
其九:飯後無事,翻倒敝篋。則見新舊逋欠文契不下數十百通,其人或存或亡,總之無有還理。背人取火拉雜燒淨,仰看高天,蕭然無雲。不亦快哉! 
其十:夏月科頭赤足,自持涼繖遮日,看壯夫唱吳歌,踏桔槔。水一時湥湧而上,譬如翻銀滾雪。不亦快哉! 
其十一:朝眠初覺,似聞家人嘆息之聲,言某人夜來已死。急呼而訊之,正是一城中第一絕有心計人。不亦快哉! 
其十二:夏月早起,看人於松棚下,鋸大竹作筩用。不亦快哉! 
其十三:重陰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聞眾鳥畢作弄晴之聲,急引手搴帷,推窗視之,日光晶熒,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其十四:夜來似聞某人素心,明日試往看之。入其門,窺其閨,見所謂某人,方據案面南看一文書。顧客入來,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來,可亦試看此書。」相與歡笑,日影盡去。既已自饑;徐問客曰:「君亦饑耶?」不亦快哉! 
其十五:本不欲造屋,偶得閒錢,試造一屋。自此日為始,需木,需石,需瓦,需磚,需灰,需釘,無晨無夕,不來聒於兩耳。乃至羅雀掘鼠,無非為屋校計,而又都不得屋住,既已安之如命矣。忽然一日屋竟落成,刷牆掃地;糊窗掛畫。一切匠作出門畢去,同人乃來分榻列坐。不亦快哉! 
其十六:冬夜飲酒,轉復寒甚,推窗試看,雪大如手,已積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其十七: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十八:久欲為比邱,苦不得公然喫肉。若許為比邱,又得公然喫肉,則夏月以熱湯快刀,淨割頭髮。不亦快哉! 
其十九:篋中無意忽檢得故人手跡。不亦快哉! 
其二十: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關門澡之。不亦快哉! 
其廿一:寒士來借銀,謂不可啟齒,於是唯唯亦說他事。我窺其苦意,拉向無人處,問所需多少。急趨入內,如數給與,然而問其必當速歸料理是事耶,為尚得少留共飲酒耶。不亦快哉! 
其廿二:坐小船,遇利風,苦不得張帆,一快其心。忽逢艑舸,疾行如風。試伸挽鉤,聊復挽之。不意挽之便著,因取纜纜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巒,共知橘柚」之句;極大笑樂。不亦快哉! 
其廿三:久欲覓別居與友人共住,而苦無善地。忽一人傳來云有屋不多,可十餘間,而門臨大河,嘉樹蔥然。便與此人共喫飯畢,試走看之,都未知屋如何。入門先見空地一片,大可六七畝許,異日瓜菜不足復慮。不亦快哉! 
其廿四:久客得歸,望見郭門,兩岸童婦,皆作故鄉之聲。不亦快哉! 
其廿五:佳磁既損,必無完理。反覆多看,徒亂人意。因宣付廚人作雜器充用,永不更令到眼。不亦快哉! 
其廿六:身非聖人,安能無過。夜來不覺私作一事,早起怦怦,實不自安。忽然想到佛家有布薩之法,不自覆藏,便成懺悔,因明對生熟眾客,快然自陳其失。不亦快哉! 
其廿七:看人作擘窠大書,不亦快哉! 
其廿八:推紙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廿九:作縣官,每日打鼓退堂時,不亦快哉! 
其三十: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 
其卅一:看野燒,不亦快哉! 
其卅二:還債畢,不亦快哉! 
其卅三:讀虯髯客傳,不亦快哉!

二馬逢:「狗肉節」的疑問 - 節錄

二馬逢

「如此一來,我們常常處於精神分裂的狀態,見到吃狗肉時便高叫普世價值,另一方面雞鴨牛羊豬照吃如儀;我們一方面對捕殺狗隻義憤填庸,但對捕殺其他牲畜不聞不問。 ...這是雙重、以至多重標準,是選擇性地抽取自己需要的部份,讓自己可以永遠站在道德高地之上。

說到底,什麼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什麼動物只是用來食用、不需投放感情的肉類,其實又是人類自己說了算:既要找一些動物來滿足飼養寵物的嗜好,又要另找一些動物供自己食用,說白點其實就是滿足一己私欲,根本不是什麼『愛護動物』、『普世價值』,這些詞彙只是人類為掩飾自私和虛偽而發明的藉口而已。

如果你們真的愛護、尊重動物生存的權利、不忍其受到傷害和痛苦,斷沒有理由厚此薄彼,而應該一視同仁。所以,要不請放下虛偽,尊重吃狗肉,以至吃鯨魚、吃海豚的文化,要不,請吃素。」


Click HERE for more.

舊聞補遺:《沙田新聞》事件

馮德雄
2013年6月23日

「...事隔三十多年,回頭再看,錯在校方,理在師生,是非黑白,絕無半點含糊。新聞系學生心無雜念、忠於事實,敢於報道,正是新聞教育精要所在,何錯之有?老師教導學生以事實為據,寫出有意義的新聞,理有何虧?中大權貴不堪面子受損,捍然踐踏新聞自由,蔑視教學自主,諸位教育家,又視教育為何物?

   ... 三十七年過去了,當事人走的走了,忘的忘了,為什麼還要重提這段沒有人注意的小故事?不為什麼。只因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年,在公在私,見盡了多少真相一點一滴的被重新演繹,真金不怕洪爐火的信念,早已蕩然無存。早前因緣際會,看到當年一份調查報告,對事件了解更多,如不趁機寫下來,在互聯網留一個紀錄,總覺得愧對先師、愧對學生時代已能寫出好新聞的前輩、愧對引導我走進新聞行業的學系、愧對從不知道系內這段歷史的學弟學妹。僅此而已。」


http://news.mingpao.com/

Professor vs. student


"One of the nice things about being a professor is that you can specialize in those things you are best at, and you can find collaborators that compensate for your weaknesses. In other words, being a professor is a lot easier than being a student."

From Prof. Greg Mankiw's blog: "My Life as a Student" Wednesday, March 28, 2007

余秋雨: 藏書憂 - 節錄

《文化苦旅》

藏書憂

  「 ...我所滿意的是書房裡那種以書為壁的莊嚴氣氛。書架直達壁頂,一架架連過去、圍起來,造成了一種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壓。走進書房,就像走進了漫長的歷史,鳥瞰著遼闊的世界,遊弋於無數閃閃爍爍的智能星痤之間。我突然變得瑣小,又突然變得宏大,書房成了一個典儀,操持著生命的盈虧縮脹。
  一位外國旅遊公司的經理來到我的書房,睜大眼睛慢慢地巡視一遍,然後又站在中間凝思良久,終於誠懇地對我說,「真的,我也想搞學問了。」我以為他是說著玩玩的,後來另一位朋友告訴我,這位經理現在果真熱心於跑書店,已張羅起了一個很像樣子的書房。我想,他也算是一位閱盡世間美景的人了,何以我簡陋書房中的雜亂景況,竟能對他產生如此大的衝撞?答案也許是,他突然聞到了由人類的群體才智結晶成的生命芳香。」

  「 羅曼.羅蘭說,任何作家都需要為自己築造一個心理的單間。書房,正與這個心理單間相對應。一個文人的其他生活環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書房能傳達他的心理風貌。書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床。
  我的家一度在這個城市的東北部,一度在喧鬧的市中心,現在則搬到了西南郊。屋外的情景時時變換,而我則依然故我,因為有這些書的圍繞。有時,窗外朔風呼嘯,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簾,坐擁書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詳。是的,有時我確實想到了古代的隱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禪房中吞吐著一個精神道場。」

  「...我沒有學別人,在書房裡貼上「恕不借書」的佈告。這種防範密守,與我的人生態度相悻。我也並不是一個吝嗇的人,朋友間若有錢物的需要,我一向樂於傾囊。但對於書,我雖口頭答應,心中卻在囁嚅。這種心情,大概一切藏書的學人都能體諒。
  我怕人借書,出於以下三方面的擔憂。
  其一,怕急用的時候遍找無著。
  自己的書,總或多或少有內容上的潛在記憶。寫文章時想起某條資料需要引證,會不由自主地站起走向某個書架,把手伸到第幾層。然而那本書卻不在,這下就慌了手腳,前後左右翻了個遍,直鬧得臉紅心跳、汗流浹背。文章一旦阻斷,遠比其他事情的暫停麻煩,因為文思的梳理、文氣的醞釀,需要有一個複雜的過程,有時甚至稍縱即逝,以後再也連貫不上
。有的文章非常緊迫,很可能因幾條資料的失落,耽誤了刊物的發稿,打亂了出版社的計劃。於是只好定下心來,細細回想是誰借走了這幾本書。想出來也沒有用,因為這種事大多發生在深夜。
  借書的朋友有時也很周到,經過反覆掂量,拿走幾本我「也許用不到」的書。其實文章一旦展開,誰知道用到用不到呢。有時我只好暗自祈禱:但願最近真的用不到。即如我寫這篇文章,幾次想起周作人幾本文集中有幾條關於藏書的材料,可惜這幾本文集不知被誰借去了,剛才還找得心急火燎。
  其二,怕歸還時書籍被弄「熟」弄髒。
  這雖是外在形態的問題,對藏書的人來說卻顯得相當重要。藏書藏到一定地步,就會對書的整體形式重視起來,不僅封面設計,有時連墨色紙質也會斤斤計較。捧著一本挺展潔淨
的書,自己的心情也立即變得舒朗。讀這樣的書,就像與一位頭面乾淨、衣衫整齊的朋友對話,整個氣氛迴盪著雅潔和高尚。但是,借去還來的書,常常變成卷角彎脊,一派衰相。有時看上去還算乾淨,卻沒有了原先的那份挺拔,拿在手上軟綿綿、熟沓沓,像被抽去了筋骨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書店裡還有這本書賣,我準會再去買一本,把「熟」了的那本隨手送掉。
  或問:「你不是也購置遠年舊書嗎,舊書還講究得了什麼挺拔?」我的回答是:那是歷史風塵,舊得有味,舊得合乎章法。我們不能因為古銅鼎綠銹斑剝,把日常器皿也都搞髒。
  其三,怕借去後彼此忘掉。我有好些書,多年不見歸還,也忘了是誰借的,肯定永遠也不會回來了。我堅信借書的朋友不想故意吞沒,而是借去後看看放放,或幾度轉借,連他們也完全遺忘。三年前我去一位朋友家,見他書架上一套《閱微草堂筆記》 十分眼熟,取下一看,正是我的書,忘了是什麼時候被他借去的。朋友見我看得入神,爽朗地說:「你要看就借去吧,我沒什麼用。」這位朋友是位極其豁達大方的人,平生絕無佔他人便宜的嫌疑;他顯然是忘了。那天在場友人不少,包括他的妻子兒女,我怕他尷尬,就笑了一下,把書放回書架。那是一個二十年代印的版本,沒有大大的價值,我已有了新出的版本,就算默默地送給這位朋友了吧。好在他不在文化界工作,不會看到我的這篇文章。
  但是,有些失落不歸的書是無法補購的了。有人說,身外之物,何必頂真?但這些書曾經參加了我的精神構建,失落了它們,我精神領域的一些角落就失去了參證。既有約約綽綽的印象,又空虛飄浮得無可憑依,讓人好不煩悶。不是個中人很難知道:失書和丟錢完全是兩回事。
  由此我想到了已故的趙景深教授。他藏書甚富,樂於借人,但不管如何親密,借書必須登記。記得那是一個中學生用的練習本,一一記下何人何時借何書,一目了然。借了一段時間未還,或他自己臨時要用,借書者就會收到他的一封信。字跡娟小,言詞大方,信封下端一律蓋著一個長條藍色橡皮章,印著他的地址和姓名。
  還想到了毛澤東警衛員尹荊山的一則回憶。五十年代末,毛澤東向黃炎培借取王羲之書帖一本,借期一個月。黃炎培借出後心中忐忑,才一星期就接連不斷打電話催問,問是否看完,什麼時候還。毛澤東有點生氣,整整看了一個月,在最後一天如期歸還。黃炎培也真夠大膽的,但文人對自己的藏書癡迷若此,並不奇怪。
  又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半年前,他竟在報上發表告示,要求借了他書的人能及時歸還。我知道他的苦衷,他借書給別人十分慷慨,卻是個不記事的馬大哈,久而久之突然發現自己的書少了那麼多,不知向誰追討,除了登報別無良策。我見報後不久來到他家,向他表白,我沒有借過。他疑惑的目光穿過厚厚的鏡片打量著我,問了一聲「真的?」我不無惶恐,儘管我確實沒有借過。
  我生性怯懦,不知如何向人催書。黃炎培式的勇氣,更是一絲無存。有時我也想學學趙景深教授,設一個登記簿,但趙先生是藏書名家,又德高望重,有資格把事情辦得如此認真
。我算什麼呢,區區那一點書,面對親朋好友,也敢把登記簿遞過去?」


  
  「...有位教授對著書房反覆思量,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最後忽發奇想,決定以自己的餘年尋找一個能夠完整繼承藏書的女婿。這種尋找十分艱苦,同專業的研究生是有的,但人品合意、女兒滿意的又是鳳毛麟角。教授尋找的,其實是自己第二生命的延續,經歷了一系列的悲劇和滑稽,他終於領悟,能談得上延續的至多是自己寫的書;至於藏書,管不得那麼多了。」

  「...一個學者,為了構建自我,需要吐納多少前人的知識,需要耗費多少精力和時間。苦苦匯聚,死死鑽研,篩選爬剔,孜孜矻矻。這個過程,與買書、讀書、藏書的艱辛經歷密切對應。」

Mankiw on summer jobs


"As a general rule, I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summer jobs as a time of experimentation. You can work in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zation to see what type fits your own tastes and talents. And even if you know where you want to end up, experiencing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ill give you a broader perspective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world works."

From Prof. Greg Mankiw's blog.
Education Beyond the Classroom. Thursday, September 07, 2006

龍應台:普通人的文明和野蠻 - 節錄

「...天色有一點點灰亮。大武山美麗的棱線若有若無,混在雲裏淡淡地浮現,滴溜溜的鳥聲,流轉進窗來。豆漿店的人説,那兩個差點打架的人,一個是在市場賣鮮魚的,一個是中學老師,本來是不錯的朋友。可能喝了點酒,也許過兩天就和好了也説不定。可是我感覺絲絲的不安。畢竟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龍應台:難局 - 節錄


《野火集》 :難局
  

   
 ...一個制度無力保護個人的時候,個人有沒有權利保護自己?

    就法制的基本原則而言,我們不能容許個人的「執法」。如果每個人都拒絕繳稅,如果每個人都拿起槍來像約翰韋恩把「壞人」給「幹」了,如果每個人都撩起袖子來打架;我們或許就回到了原始蠻荒的時代,人人靠一己的齒尖牙利,適者生存。法制之所以重要,我們説,是因為它使齒不尖、牙不利的渺小的個人也獲得保障。

    可是,如果「法」的存在是為了「個人」,為什麼「個人」卻經常要為了「法」而犧牲呢?對於梭羅而言,政府的存在是為了保護個人的權益,但當他在爭取個人權益的時候.政府反而要懲罰他。對於葛茲而言,他保護了自己——達到了「法」的目的,卻同時也犯了法。只有蘇格拉底那個老頭,他根本就放棄自己、犧牲個人,所以與法相安無事。
    當所謂「法制」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僵硬的方格子,把每一個血肉做成的「人」鎖在一方方小格子裏的時候,這個法是不是違背了當初之所以有它的本意?當一個警察要老百姓讓惡人打傷了再去報案的時候,人是不是已經「文明」得糊塗,忘了「文明」究竟是為了什麼?
     
     所以我很怕聽人説「學校榮譽」,因為我知道,為了這麼一個抽象的框框,有多少「不聽話」、「不受教」的學生要受到殘酷的壓制,多少特立獨行的個人要被塞進框框裏,呼吸不得,動彈不得。

    我更不忍心聽人宣揚五代同堂的美德。在那個和諧的表面之下,有多少半夜的嘆息、破碎的夢想、解體的個人意志,一切都為了一個抽象的理想、一個原本造福個人而往往犧牲個人的制度。
    法制、國家、社會、學校、家庭、榮譽、傳統——每一個堂皇的名辭後面都是一個極其龐大而權威性極強的規範與制度,嚴肅地要求個人去接受、遵循。
    可是,法制、社會、榮譽、傳統——之所以存在,難道不是為了那個微不足道但是會流血、會哭泣、會跌倒的「人」嗎?
    告訴我。

Sir Ken Robinson: 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http://www.ted.com
Sir Ken Robinson makes an entertaining and profoundly moving case for creating 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nurtures (rather than undermines) creativity.

"If you're not prepared to be wrong, 
you'll never come up with anything original."
- Sir Ken Robinson's How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Sunday, June 23, 2013

蘭亭序 - 周杰倫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監製:周杰倫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

月下門推 心細如妳腳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卻難拓妳的美
真跡絕 真心能給誰



牧笛橫吹 黃酒小菜又幾碟
夕陽餘暉 如妳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寫 而墨香不退與妳共留餘味
一行硃砂 到底圈了誰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妳一生的了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妳一生的了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獨缺 妳一生了解



彈指歲月 傾城頃刻間湮滅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妳婉約
恨了沒 妳搖頭輕嘆誰讓妳蹙著眉
而深閨 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飛 轉身一瞥妳噙淚
掬一把月 手攬回憶怎麼睡
又怎麼會 心事密縫繡花鞋針針怨懟
若花怨蝶 你會怨著誰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妳一生的了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手書無愧 無懼人間是非
雨打蕉葉 又瀟瀟了幾夜
我等春雷 來提醒妳愛誰


東風破 - 周杰倫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編曲:林邁可



一盞離愁 孤獨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後 假裝妳人還沒走
舊地如重遊 月圓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燭火 不忍苛責我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妳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水向東流 時間怎麼偷
花開就一次成熟 我卻錯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 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 妳沒聽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 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荒煙漫草的年頭 就連分手都很沉默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妳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水向東流 時間怎麼偷
花開就一次成熟 我卻錯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 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 妳沒聽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 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荒煙漫草的年頭 就連分手都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 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 妳沒聽過
耶耶耶耶耶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荒煙漫草的年頭 就連分手都沉默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就連分手都沉默


青花瓷 - 周杰倫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編曲:鍾興民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妳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妳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妳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妳
炊煙裊裊昇起 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妳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妳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妳眼帶笑意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妳
妳隱藏在窯燒裡千年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妳
在潑墨山水畫裡 妳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妳
炊煙裊裊昇起 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妳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妳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妳眼帶笑意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妳
炊煙裊裊昇起 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妳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妳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妳眼帶笑意








Coursera: Take the world's best courses, online, for free!

About Coursera 

We believe in connecting people to a great education so that anyone around the world can learn without limits.
Coursera is an education company that partners with the top universities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world to offer courses online for anyone to take, for free. Our technology enables our partners to teach millions of students rather than hundreds.
We envision a future where everyone has access to a world-class education that has so far been available to a select few. We aim to empower people with education that will improve their lives, the lives of their 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ies they live in.

Click HERE for more.

王亭之: 年初五祭文昌

拜財神,祭文昌
王亭之

「...若仕宦之家,則不祭財神,改祭文昌,所用祭品,即是以前提過的「包發高中」── 此日則用紅飽、大發、鬆糕、梘水粽四式。然必須備白糖、黃糖各一碟,糖須撥成元寶形,是謂「金銀元寶」。發跡中式入翰林,目的無非亦只為財耳,由兩碟元寶即可見一斑。

    凡祭文昌,先於大書房臨時設一供桌,由家中功名最顯赫者書寫文昌牌位。牌位用冷金箋,以硃砂書寫。祭時即由此書寫牌位之人先祭,然後始論行輩依次拜祭。功名最顯赫者若為小輩,便祭在長輩之先矣。若長幼功名相若,則仍推長輩書文昌牌位。

王亭之: 打電話

前由「打」之一詞,談到「二打六」、「九唔搭八」,於是聯想到「打電話」。

昔年陳子鈞做議員時,在電視節目中提及,不應說「打電話」,應該說「撥電話」,因為「打」字不通,電話只受撥,不受打,如是云云,似乎言之成理,他後來持此說以問王亭之,王亭之哂之,此猶之乎何大教授要將「時間」讀為「時奸」,好似好有學問,其實是破壞方言。

「打電話」者,當然即是「搭電話」。電話初興時要靠電話公司搭線,因此就叫「搭電話」矣 只是此語傳至廣府,普通話的「搭」字音與廣府話的「打」字音相同,廣府人照音讀,那就變成「打電話」。

「打電話」既然已變成方言,那就任何人都無權更正,只須指出它應該即是「搭電話」,那就夠了,倘若企圖更正,是即蛋頭之所為,蛋頭喜賣弄,而且以賣弄為權威,根本不尊重方言,只能胡弄一些怕讀錯字音的傳媒。

如今的電話廣告,將「打電話」當成打鬥,所以出動武俠。打遍天下無敵手,那就實在是誤解了「打」字的意思。「二打六」,豈是阿二打阿六耶?「你打我一齊去」,豈是叫人打自己耶?是故方言之音不必改(不必改為「二搭六」),但其本意則必須清楚。

王亭之《打電話》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2006年10月18日

王亭之: 二打六

對於「閒角」,廣府話稱之為「二打六」。為甚麼有此稱謂呢?那是沿自粵劇對下手演員的叫法,叫之為「八分」。二搭上六,那就是「八」了,遂用此以代替「八分」之稱,猶之「八婆」叫做「孖四」。

所以「二打六」,應該是「二搭六」,只是將「搭」讀為「打」。
這個「打」,在明代時已有。

明代有一本《戒庵老人漫筆》,作者李詡住近南京,在書中他紀錄了當時京師一帶的流行方言,其中有不少廣府話的詞 彙,此當容後再談,如今且說一條──「俗牽連之詞,如指其人至某人,物及物,皆曰打」。他還舉了個例,丁謂詩:「赤洪厓 打白洪厓 」,這即是由一物牽連至另一物。

老一點的廣府人一定熟悉這詞彙,例如說「你打我一齊做啦」,此語跟「你同我」不同。「你打我」,是因為你做,所以我才幫著做,我沒有主動性;「你同我」則兩個人都主動。詩句中則以赤洪厓為主體,因為見到赤洪厓 ,才牽連及白洪厓 。

但「打」字的來源卻必應為「搭」,由「九唔搭八」一語即可知。「二搭六」跟「九唔搭八」恰好相對,且在中州音「打」「搭」二字同音(試用國語讀之即知),故可肯定。

王亭之《二打六》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2006年10月17日

節錄王亭之《釋豆泥》

要談「豆泥」,應該由餅餡談起。

餅餡分南北,南方以「蓮蓉」為貴,北方則重「棗泥」。棗泥本來也可以叫做「棗蓉」,只是北方話叫慣「棗泥」。廣府人自然亦依從之。不過須知此所謂南北,乃依廣府人的地理來分,棗泥餡盛行於蘇州,亦把他當成是北方了。

廣府人除以蓮蓉做餡之外,還重「豆沙」,那是紅豆搓餡,去皮存沙而成,若加入白矾,就變成黑色矣。黑色的豆沙襯幾粒白色的冰肉,這種餅餡想起來都流口水。

若用黃豆來做餡,就不叫豆沙,叫做「豆泥」,此是為了跟豆沙作分別,蓋乃抄襲棗泥的名號而成,本無貶意,但因為三種餅餡以蓮蓉最貴,豆沙次之,豆泥則價最賤,因此凡是不上得大枱的東西,便都給人說為「豆泥」。豆泥友,著件豆泥衫,含豆泥煙,即是王亭之的寫照。

當「豆泥」一詞變成貶詞之後,豆泥餅就改叫「豆蓉」矣,只有棗泥如今還叫棗泥。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2006726
王亭之



Saturday, June 22, 2013

To build a Home - Patrick Watson


There is a house built out of stone
Wooden floors, walls and window sills...
Tables and chairs worn by all of the dust...
This is a place where I don't feel alone
This is a place that I call my home...

And I built a home
for you
for me

Until it disappeared
from me
from you

And now, it's time to leave and turn to dust...

Out in the garden where we planted the seeds
There is a tree as old as me

By the cracks of the skin I climbed to the top
I climbed the tree to see the world
When the gusts came around to blow me down

I held on as tightly as you held on me
Held on as tightly as you held on me...

And I built a home
for you
for me

Until it disappeared
from me
from you

And now, it's time to leave and turn to dust...

Friday, June 21, 2013

The Humanist philosophy and movement

Philosophy of Humanism
Humanism is a philosophy of life inspired by humanity and guided by reason.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fulfilling and ethical life without religion. Humanists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using reason, experience and shared human values.

Adherents

Humanist philosophies have arisen separately in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Non-theistic and non-religious people who accept Humanist principles are now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belief group. According to the World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ity, “the number of nonreligionists ….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has skyrocketed from 3.2 million in 1900, to 697 million in 1970, and on to 918 million in AD 2000”

Definitions of Humanism

  • “Humanism is a democratic and ethical life stance that affirms that human beings have the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to give meaning and shape to their own lives. It stands for the building of a more humane society through an ethics based on human and other natural values in a spirit of reason and free inquiry through human capabilities. It is not theistic, and it does not accept supernatural views of reality.”  IHEU ‘Minimum Statement of Humanism’
  • "...seeking, without religion, the best in, and for, human beings." Chambers Pocket Dictionary
  • "...a doctrine, attitude, or way of life centered on human interests or values; especially: a philosophy that usually rejects supernaturalism and stresses an individual's dignity and worth and capacity for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reason." Merriam Webster Dictionary
  • "...an appeal to reason in contrast to revelation or religious authority as a means of finding out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and destiny of man, and also giving a grounding for morality... Humanist ethics is also distinguished by placing the end of moral action in the welfare of humanity rather than in fulfilling the will of God." Oxford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 "The rejection of religion in favor of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ity by its own efforts." Collins Concise Dictionary
  • "That which is characteristically human, not supernatural, that which belongs to man and not to external nature, that which raises man to his greatest height or gives him, as man, his greatest satisfaction."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 "A system of thought that centers on humans and their values, capacities, and worth."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www.iheu.org/

World Humanist Day!

 Humanists around the world celebrate World Humanist Day, 21 June 2013


World Humanist Day is celebrated every year on June 21. It is an opportunity for Humanist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o publicize the positive values of Humanism and to share the global concerns of the Humanist movement.

Humanist groups have been celebrating World Humanist Day since the 1980s. It is the only freethought holiday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Humanist and Ethical Union (IHEU), the global federation for Humanist, atheist, rationalist, laique, ethical culture, secularist and other freethought groups.


Humanist groups around the world mark World Humanist Day with a wide variety of activities ranging from activism to parties. World Humanist Day may be recognized with official proclamations or promotional campaigns to educate people about the size of the secular community and the ethical values of Humanists. Groups may run courses or conferences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Humanist principles and programmes. They may emphasize their global solidarity by raising awareness and money for a freethought group working in a different country. Or groups may simply throw a party or share a picnic to celebrate their sense of community.

Origins and History

World Humanist Day originated in the 1980s, when several local state chapters of the American Humanist Association (AHA) began celebrating World Humanist Day.

But different chapters had different ideas as to when that day should be. Some chapters, for example, preferred the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anist and Ethical Union (IHEU), while other chapters celebrated a Humanist Day on different dates of significance.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first the AHA and then the IHEU passed resolutions declaring June 21 to be World Humanist Day. In both cases it was done as twin resolutions: the first to decide that there should actually be a World Humanist Day, the second to decide when that day should be.

Every year since then, World Humanist Day has been celebrated around the world on June 21.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World Humanist Day visit www.iheu.org/world-humanist-day-overview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以指標月, 見月忘指。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可矣。

The secret world of checked lugg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