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uesday, February 25, 2014

張宏艷: 最肯捱、最肯做、最肯學

參加一個大學生求職講座,出席的朋友談起招聘新人的經驗,說道:「一大批新人之中,誰有潛質成為 high flyer?頭幾個月已可看出端倪。最肯捱、最肯做、最肯學那個便是,簡單到不得了!」可是,這個「簡單到不得了」的條件,卻很少人可以做到

摘自張宏艷《千金難買少年窮》

蔡子強: 商台十年周期

這個嚴冬真的很寒冷,繼連串事件後,上個禮拜,李慧玲被商台辭退。最先商台搬出典型俞琤式的金句來試圖為自己解圍,十年前是「在晴朗的一天再出發」,十年後則成了「君子相分,不出惡言」,企圖就此避重就輕,蒙混過關。

天呀! 這不是朋友間分手,而是一個持牌廣播機構在香港新聞自由備受威脅之際的敏感決定,哪能相提並論? 到李慧玲公開其懷疑和具體細節之後,陳志雲又說:「我不想與慧玲糾纏於談話的內容,究竟講了些什麼,細節如何,環境如何,我不想糾纏於那些細節。」

有保皇派說凡事要講證據,但當拿出證據時,你又說不要糾纏於細節,那麼你當然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我只知道,抽高從一個歷史角度去看,商台類似的封咪事件,十年前已經發生過一次,那時除了黃毓民、鄭經翰、李鵬飛之外,我自己,以及朋友梁文道和蔡東豪都是當事人。為何十年會是一個周期,你說與「續牌魔咒」無關,對不起,我不信。

摘自蔡子強《為何對港台變得冷漠》

南瓜: 那些年,我們一起在恆豐中心逛過的 Green Peace

Click here for the article.

南瓜《那些年,我們一起在恆豐中心逛過的 Green Peace》

徐緣: 升職終極哲理

但過往經常思考如何能做埋阿頭份工,卻讓我很早便習慣了從高層的角度看公司運作及商業決策,這是隱含在 Make your boss obsolete 中的終極哲理。開初嘗試時想法難免幼嫩,唯藉每天把自己腦中的模擬做法及決定與上司或老細的意見作比較,工餘則閱讀不同商界名人的自傳與報導,我發覺自己的 Business Sense 與日俱增,往往能比其他同事更了解上司的需要,進而更明白公司所作的商業決定。

這個類似三年班讀定四年班課程的做法,能讓你成為上司未來物色接班人時最成熟最 Well Prepared 的那位。即使公司出現排櫈仔無位上的狀況,或上司並非懂得相馬的伯樂,你打高一格的思維絕對有利於在外搵機會時面試的表現,為自己開拓跳槽升職的另一溪徑。

摘自徐緣《我的升職心法 - Make Your Boss Obsolete》

Saturday, February 22, 2014

陶傑: 每日都要讀書

劉細良:你寫作多年,近年還參與電影創作,你有固定吸收知識的方法嗎?

陶傑每日都要讀書,是一生一世的。身為中產或知識分子最基本的職責,亦是跟基層或商人最基本的區別,就是你要看書。看書 is what makes you 中產、知識分子,或者專業人士,特別要讀 humanities 的書。你在大學三年共九個學期,其實讀到多少?大學不過指了一個方向給你,讓你培養出一種讀書方法和志趣,然後你便一路走下去。

劉細良:其實亦會否跟中國知識分子缺乏多元的文化中心有關?他們都想做官,這些多年來都在讀同一本書。

陶傑:...從前農、工、商算文盲,但現在不是吧?香港可有九所大學。但現在討論普選時,大學的校長和教授們在哪?昔日丁文光讀地質學,黃萬里讀水利學,但他們反對建三峽,他們願意承擔為民請命的角色。香港呢?CEO 就進銀行、去蘭桂坊,說 I hate politics。結果我跪下了我便沒風骨?

摘自劉細良、吳芷寧《陶傑・讀書・做人》訪問

Friday, February 21, 2014

徐緣: 誘餌效應營銷手法

初入行有位前輩跟我說: 「嗱,千祈唔好俾啲用心不良嘅廢廣告公司蒙騙到,佢地好興Present兩條橋俾你揀,A 係垃圾,B 係垃圾中嘅垃圾,你比較一下覺得 A 好啲 Buy 咗,咁你就揀咗一件垃圾嫁喇。」

這是一種常見的營銷手法,叫誘餌效應 (Decoy Effect),方法是刻意創造一個較差的選項,讓原選項顯得更吸引更有價值。

摘自徐緣《提防政改的誘餌效應》

蔡東豪: 提高警覺的時候

今日增加產能項目完成,公司上下士氣不錯,可是,自滿中我嗅到 complacency 的氣味。

這種氣味不只在精電嗅到,在我們身邊更加明顯。內地經濟增長慢不下來,習李政府似有心改革,經濟前景一路向好。美國經濟更加是大合奏式向好,新上任聯儲局主席耶倫的樂觀,為退市行動打下強心針。美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火車頭,歐洲和日本今年也見持續復甦的動力。香港這幾年經濟其實未差過,不少人認為樓市最壞時期已過去。四周環境相當舒服,這是我們提高警覺的時候,但我身邊的人好像心情甚佳,我覺得有點不對勁。我不信宿命,更怕 complacency。

摘自蔡東豪《金融宿命》

丘亦生: 只有 55 個腦袋

一家只有 5 年歷史的公司,已經值 190 億美元,即近千五億港紙,超越恒地 (0012),直追港鐵 (0066),最離奇的是公司的員工數目只有 55 人,即平均每名員工 5 年間創造了 27 億港元的價值。這家公司沒有十個八個商場,沒有油田或稀有金屬,只有 55 個腦袋

今次 Facebook 大手筆收購即時通訊軟件公司 Whatsapp,天價與否,見人見智,有人解釋為facebook 這幾年創意闕闕,不斷流失年輕的用戶,因此急於作出補救,也擔心被對手捷足先登,所以出手進取一點可以理解。

摘自丘亦生《萬倍奉還的背後》

梁文道: 政治經濟關係擬人化

因為大陸政府有種把一切政治經濟關係擬人化的習慣,將國與國之間的外交說成是一個人和另一個做了「老朋友」,將大陸和香港的行政關係比喻為無私的父母與抱回來的失嬰之間的親情。這種修辭本來也不奇怪,自有其淺易動聽的效果;但問題在於官方把它樹立成了意識型態,真想讓人民覺得國家就是個家,而政府則是個對外友善,對內親切的大好人、大家長。久而久之,修辭掩蓋了實質,就算平時清醒的時候很難接受政府是個好家長這種觀念的百姓,也會衝口說出「沒有大陸送禮,香港早就完蛋了」。

摘自梁文道《施恩》

Thursday, February 20, 2014

Who Says Science has Nothing to Say About Morality?

Sam Harris and Richard Dawkins discuss Who Says Science has Nothing to Say About Morality?

Ham's ill-founded hope in magic

The metaphor is too clear and too poignant to pass up. On one side of the stage we had someone explaining reason, adaptability to change, and survival by our efforts; on the other side someone preaching faith, resistance to change, and ill-founded hope in magic. Ken Ham really did say everything that needed to be said. 

Peter Boghossian and James Lindsay "Ken Ham Couldn't Pull a Precambrian Rabbit From His Hat"

Sam Harris on Religious Scientists


QualiaSoup: The burden of proof

Highly recommended to all of you.

Tuesday, February 18, 2014

程靈素: 大哥,你和我都很可憐

程靈素取出一枚金針,刺破他右手手背上的血管,將口就上,用力吮吸。胡斐大吃一驚,心想:「毒血吸入你口,不是連你也沾上了劇毒麼? 」可是四肢寒氣逐步上移,全身再也不聽使喚,哪裡掙扎得了。

程靈素吸一口毒血,便吐在地下,若是尋常毒藥,她可以用手指按捺,從空心金針中吸出毒質,便如替苗人鳳治眼一般,但碧蠶毒蠱、鶴頂紅、孔雀膽三大劇毒入體,又豈是此法所能奏效?她直吸了四十多口,眼見吸出來的血液已全呈鮮紅之色,這才放心,籲了一口長氣,柔聲道:「 大哥,你和我都很可憐。你心中喜歡袁姑娘,那知道她卻出家做了尼姑……我……我心中……」

她慢慢站起身來,柔情無限的瞧著胡斐,從藥囊中取出兩種藥粉,替他敷在手背,又取出一粒黃色藥丸,塞在他口中,低低地道:「我師父說中了這三種劇毒,無藥可治,因為他只道世上沒有一個醫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來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會待你這樣……」

胡斐只想張口大叫:「我不要你這樣,不要你這樣!」但除了眼光中流露出反對的神色之外,實在無法表示。

摘自金庸《飛狐外傳》第二十回

葉朗程: 中環人,邊有咁醒?

「中環人有冇談論《華爾街狼人》?」有,當然有。論其口碑和製作團隊之強勁,就算不是中環人,也必定會談論《華爾街狼人》。人人都說這部戲醜化華爾街,侮辱金融人。看完後,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反而我覺得金融人被此片過份美化了。中環人,邊有咁醒呀?當然,中環一定有狼人,但可以肯定的告訴你,蠢人必定比狼人多。

... ... 擁有超乎常人的貪念,如果再給他超乎常人的眼光膽色,就是另一個狼人的誕生。這個朋友,果真嫌投資銀行令他賺得不夠多,幾年前,毅然轉投一家網絡遊戲公司當個 CFO。上年第四季,這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的主版掛牌。一登龍門,市值爆升,這個今日只是三十出頭的CFO,坐擁着的股權數量,讓他成為身家接近 7,000 萬元的小富豪。

摘自葉朗程《中環狼人》

Saturday, February 15, 2014

智愚之別: 智者善於攝取別人的智慧,愚人則永遠不會從任何人身上獲得智慧。


石本青菜肉雲吞

雲吞皮 1包 454g (可做 38隻)

醃料(大約80隻份量):

  • 半肥瘦免治豬肉 750g
  • 免治雞肉 400 g
  • 菜剁碎 (白菜/小棠菜/紹菜) 1000 g
  • 雞蛋 1
  • 蔥 12 條
  • 糖 6 茶匙
  • 鹽 3 茶匙 
  • 生抽 3 茶匙 
  • 雞粉 3 茶匙
  • 麻油 少許
  • 胡椒粉 少許

攪至起膠,放入雪柜約20分鐘。

Friday, February 14, 2014

石本青梅菜扣肉

【懷舊客家菜】

梅菜洗淨,浸水。
五花腩飛水,洗淨抹乾。豬皮鬆針,老抽上色,煎至金黃。
梅菜切碎。用糖,生抽老抽,米酒炒香。
五花腩切片,下蒜茸、葱白、南乳、糖鹽、生抽老抽、米酒撈勻醃半小時。
五花腩片皮朝下放碗內整齊排好,梅菜放面。蒸半小時至腍。扣在盤中,汁水勾芡淋上即成。

Stunning Portraits Of The World’s Remotest Tribes Before They Pass Away (46 pics)

http://www.boredpanda.org/vanishing-tribes-before-they-pass-away-jimmy-nelson/

Source: beforethey.com 

Thursday, February 13, 2014

丘亦生: 想同情地理解也有困難

有政黨建議開徵針對非香港居民的陸路入境稅,以舒緩大量旅客湧港帶來的種種問題,特首梁振英想也不想便斷定建議不可行,更表示港人不能「未富先驕」。這實在是一個古怪的邏輯,我想同情地理解也有困難

... ...港府一直希望擴闊稅基,減少財政收入的波動,惟苦於無處埋手,今次這個機會,有一定民意支持,但卻被一句無厘頭的未富先驕便否決了。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總正面肯定人與資金的自由流動,認為會提升分配效率,但近年也開始認同,即使熱錢的流動,越多不一定越好,大家都已認清資金快來快去的傷害,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同意新興市場需要設立一定程度的資本管制,限制資金的進出。

摘自丘亦生《擋客之道》

蔡東豪: 銀行有錢要先賺,最好是今日賺

司法部門獲取資料指,摩根大通職員曾在內部電郵質疑馬多夫規模這麼龐大的基金,卻聘用一間名不見經傳的核數師樓,笑指同事應去核數師辦公室看看,確保這間核數師樓不是洗車屋,但最後銀行沒採取行動。另外,馬多夫曾邀請摩根大通投資部門,投資馬多夫旗下基金,銀行職員分析馬多夫基金運作後婉拒,內部結論是基金回報好至難以置信( possibly too good to be true),可是投資部門的懷疑,沒有轉送到負責監控客戶風險的部門。

馬多夫案揭露銀行部門各家自掃門前雪心態,員工嗅到不尋常,只顧分內安危。銀行高舉萬眾一心口號,其實空洞至極,所有人只顧自己負責的一小塊。銀行談什麼以顧客為先,同樣虛偽,銀行本身盈利比所有事情重要,包括風險管理。有錢要先賺,最好是今日賺,其他事情慢慢考慮,這是銀行現實寫照。

摘自蔡東豪《你應該知道》

Tuesday, February 11, 2014

蔡瀾: 有沒有機會遇得上的問題

現在是白花芒果的季節,普通的幾塊港幣一粒。見一個攤子,只賣同一棵樹的果實,試了一小塊,的確比其他小販的香甜,但價錢貴出數倍,不甘心,周圍再走一圈,看不到更好的,只有回頭去買,一粒合港幣二十塊,乖乖付錢,在香港絕對吃不到。

找到一種蝦米,二十數年前吃過,一眼看去,一隻連殼的大蝦,肉曬得縮得很小,這是快絕種的湄公河蝦,炸了連殼吃,無上的美味。三隻一串,用竹片夾,才幾串,已賣百多塊港幣。照買,不是貴不貴的問題,是識不識貨的問題,是你還有沒有機會遇得上的問題。

摘自蔡瀾《遇上》

葉朗程: 做人真心,待人以誠

有一次,一個新加坡女性朋友來香港,竟然給她巧遇周潤發。朋友要求合照,發哥立刻「搶」去她的手機,與她一起自拍。發哥就是有着這種難以形容的魅力,就算是如此熱情,你也不覺得發哥是在「搏懵」。就正如最近發哥一諾千金,會將畢生財富付諸慈善,有人估計,數字接近十億。雖然如此高調,你也不會覺得發哥是在「搏出位」。做人真心,待人以誠,就自然會散發着魅力,這是發哥的修為。

發哥捐十億,李嘉誠捐幾百億,Warren Buffett 捐幾千億,我們看不見雞蛋滾油,他們也沒有跟巨型支票拍照留念。慈善這遊戲,現在你懂嗎?細銀碼,反要用大支票。

摘自葉朗程《炫富》

鍾老闆: 中國人,養唔熟架!邊係朋友吖!

問鍾老闆如何入行,彷彿這問題是多餘的:「要搵食,要搵食乜都要試吓;以前鄉下屋企都係做裁縫,所以開舖造西裝囉!」

高峰期五六十個師傅;幾十年,師傅一個個漸漸離開人世;「剩返幾個!都年紀大了,攞緊『阿爺』錢!」

相識幾廿年,是朋友嗎?別看鍾老闆平日笑面盈盈,講人性,卻又是真實得很,一語中的:「中國人,養唔熟架!邊係朋友吖!」淡淡然。活這許多年頭,看透人性,才講得出這一句話;但對吾等後輩而言,一生受用。

摘自太公《好好做洋服,好好活下去 - 好好洋服》

Sunday, February 9, 2014

George Carlin: tell them the paint is wet and they have to touch it to be sure

George Carlin: Tell people there's an invisble man in the sky who created the universe, and the vast majority will believe you. Tell them the paint is wet and they have to touch it to be sure.

激戰 (2013)

「其實每次上台,我都會好驚,不過我會同自己講,我做得到。」


程輝: 「我仲有嘢輸咩?
唔緊要啦,嬴又好,輸又好,啲嘢都返唔到黎!」

David Christian: 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


呂大樂: 作為學者的好奇

值得注意但卻極少有人會留意的問題,是晚近十多年各所大學忙於躋身世界的研究型學府,在招聘年輕教授的時候,只眼於他們的「學術嫁妝」(即尚未出版,但上任後短期內刊出的學術論文),很少會考慮到他們在專注的研究範圍以外,對周圍的事物有無一種作為學者的好奇

而今天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一位很能寫的學術工作人員(通常也很懂得操作發表的技巧),可能真的是一位專家,但卻不一定是一位較全面的老師。有時候,多作接觸後,甚至會發現他們的取向屬「反通識」──不留意時事、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缺乏好奇、知識面相當狹窄。他們是應用與操作的高手,但不一定很懂如何提出問題。而諷刺的是,當代學術界(嚴格來說,應該是指大學作為一個組織)又的確不會太計較這些方面,因為相對於在期刊上發表文章的能力,以上的考慮明顯地屬於次要。

摘自呂大樂《大學這一行》

人在中環CK: 她們想申請公屋

在公司裡,其中一件我最不喜歡的事,就是幫同事們 certify 入息,因為她們想申請公屋

簽個字,舉手之勞,我當然不會介意。但我望見她們,大學畢業了,每天都努力工作,但她們想有個家,也只能寄望能分派到公營房屋。我聽過有朋友說,這種人其實只是「冇大志」。但我總是不能同意。實情是,私營房屋的價錢,對她們來說是遙遠得太誇張了。她們的薪金,我清楚不過,我儘管年年加佢地人工,要買私樓,難度還是挺高的。佢地只想要個自己既家,願望也不見得過份,可見將來最有可能讓「願望實現」的,就是申請公屋,我覺得這是務實。為何要話人家「冇大志?」

我們這一代人,現在算是上了岸了。但當年我們出身的時候,我還未感受過那種近乎「絕望」的感覺的。懷著「希望」去工作,要做出成績來,其實是容易得多的。現在嘅後生仔,心中有怨氣,我總覺得很自然吧。假如我是在這幾年才出道的話,我也難保自己不會埋怨。

我不能說這是同情,但這個年代的後生仔,他們的路比我當年來得艱難,卻是我不能否認的事實。他們有點負面情緒,其實也可以理解吧?

摘自人在中環CK《我不埋怨,不等於我應該怪你怨》

Friday, February 7, 2014

Thursday, February 6, 2014

Bill Mahers on Religon

The finale of Bill Mahers documentary which switches from comedic to seriou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probable effects religion can/will have on our world.

Morality is doing what is right regardless of what you are told

Source: Global Secular Humanist Movement

Wednesday, February 5, 2014

20140204 Bill Nye Debates Ken Ham


Is creation a viable model of origins in today's modern, scientific era? 

Leading creation apologist and bestselling Christian author Ken Ham is joined at the Creation Museum by Emmy Award-winning science educator and CEO of the Planetary Society Bill Nye.

Tuesday, February 4, 2014

Neil deGrasse Tyson: Why You Will Never Find Scientists Leading Armies Into Battle

"Any time scientists disagree, it’s because we have insufficient data. Then we can agree on what kind of data to get; we get the data; and the data solves the problem. Either I’m right or you’re right or we’re both wrong. And we move on. That kind of conflict resolution does not exist in politics or religion. It does not exist in so much of what we do as human beings on this Earth that it’s almost tr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