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Friday, October 30, 2015

楊岳橋: 老愛國心中有氣

李國章對國家制度之無知、左派報章的無視、對祖國國情的無心,在在顯示這批開口閉口「愛國」權貴的虛偽。可憐那批多年來一直忠於自己的「老愛國」, 眼巴巴看着這批「藍血俊傑」在廟堂之上亂噏廿四,難免心中有氣。

楊岳橋《給李國章上一堂國情課》

Thursday, October 29, 2015

余若薇: 被梁振英折騰

港大風波不斷,梁振英堅稱自己「用人唯才」。反對他委任的人選?當然是反對者將他的「用人」政策「政治化」。總之,香港亂,不是他的所作所為,而是反對他有作為的人。香港人也在問自己,究竟前世做錯乜,要被這特首折騰?

余若薇《千錯萬錯都不是我錯》

吳靄儀: 李國章洋洋得意

(李國章) 完全罔顧事實,毫無根據,口不擇言,聽不到自己的膚淺俗陋,反而洋洋得意,難為有那麼多笑聲附和。這就是梁振英要「用」的「才」嗎?如果臉皮夠厚,心地夠黑就是「才」的話,那麼如此表現就真是才高八斗了。

吳靄儀《「用人唯才」的低俗笑話》

Sunday, October 25, 2015

蔡東豪: 跑步,是一種榮幸。

跑步成本似是很低,一對腳在前進,簡單至極,可是人生比想像複雜,尤其活在忙碌的城市,簡單並不是這麼簡單。遇上跑步,我的感覺是感恩,我不停提點自己,跑步不是必然的。人生有太多分岔路,一不小心便迷路,跑步是一件可以太輕易放棄的事。能夠開始,並且繼續下去,需要很多不受自己控制的因素沿途幫助。跑步,是一種榮幸。

蔡東豪《榮幸》

爽健: 讀者的人生水平配合

文學,無論寫還是讀,都需要當事人的歷練和體會,例如許多人彷似口頭禪般時常隨口噏的「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那把梭是什麼?為什麼要如梭而不是如花如意如刀如槍?這兩句比喻為何成對?箇中真締並非好似小學中文科工作紙填上標準答案般囫圇勿吞,一篇文章,作者的佈局、引經、考究、參考、喻意…… 除了作者的心機之外,也需要讀者的人生水平配合。
閱讀理解,不是考驗小孩懂不懂那些字,更重要的是他們如何運用生硬的詞彙去理解活現的文章,別說七八歲的小孩,就算現在廿七八歲的成年人都未必領悟《背影》那陣蒼涼的惻隱,把這篇文塞給小二生的人,他也不明白「閱讀理解」的功用和意義。

爽健: 小二讀《背影》?

Amethian:「落唔到莊」

我知,好多老鬼會用「巡視業務」嘅心態去睇 O Con。開口第一句就係「原本我淨係諗住同我啲莊員返黎聚下舊啫,估唔到你地呢一屆候選莊差成咁,搞到我忍唔住講兩句……」然後不停擺佢個老屎忽,話人地點點點唔掂,有啲仲會順便抽埋現莊水。明明已經無 Title 甚至已經畢晒業唔知幾多年,但心態上仲未調整到,以為自己上過一年莊就知天下事,有資格對人指手劃腳,被人質疑就問人「你上過莊未?」。呢種人圍內有個講法,叫「落唔到莊」。

Amethian:《老鬼就可以反檯鬧下莊?》

蔡瀾: 拍食物照

中國菜對熱的要求很高,認為一冷了就不好吃,城中攝影師就患了這個致命傷,所拍照片沒有一張有煙的。一盤剛從廚房搬出來的菜,馬上拍才對,攝影師這一枝光那一枝光,再設塊反光板,又自作聰明地拿起筷子將菜肉排得整齊一點,拍出來菜不但冷掉,有時還浮了一層油,恐怖到極點。更大的毛病,是他們不敢把鏡頭推近,時常看到整碟平凡的菜。如果把炒豆芽的光澤一根根拍出來,發著亮光,最普通的菜也變為最好吃的了。

蔡瀾《熱》

PRISCILLA CHAN: 做好自己不放棄

奇蹟終於發生,在期限前的幾個小時,新的資金終於到位,Elon 和他的兩間公司逃過一劫。順境逆境,外在因素我們改變不了,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往往,把自己做到最好,路就行出來了。我們都崇拜英雄,期望有一個人,知道所有答案,知道每一步應該怎樣走,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對的。然而,強如 Elon Musk、Steve Jobs,人生還是充滿了挫敗。成敗得失都試過,經驗多了,人成熟了,步調才慢慢靠譜。每個人,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打逆境波不放棄,就有機會贏。

PRISCILLA CHAN《Elon Musk 風光背後》

Wednesday, October 21, 2015

三五成群 Street Kids Violence (1999)


神仙B 與 大王
執導: 錢昇瑋
主演: 宋本中、林子善、余家豪、馬仲榮、李健仁、張豪龍

Saturday, October 17, 2015

健吾: 教育的力氣

教育,對學生而言,就只是考試一部份。如何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是他們的需要。你想他們在大學真的看多兩本書,自發地思考問題,需要的力氣沒有人能想像。因為,在大學課堂內的學生,都是在這個考試制度內成功的人。這些人的共通點,就是知道如何多快好省地完成考試。

健吾:《Cheap得過你窮?》

Ms Yu: 孩子會改變世界

但是別人怎樣想並不重要,起碼我們首先要學會不要一口咬定凡事都不可能。所以我叮囑孩子不能有這想法,未嘗試過,我不要聽到「But we’re just kids!」,因為年紀小從來都不是一個為自己開脫的藉口。事實是,年紀越小的,越窮得起跌得起,所以他們最有潛能使萬事變得可能;他們將會改變世界。

Ms Yu《年紀小又如何?》

方東昇:「最重要是有嘢落袋。」

記者的工作,總是在前面跑;跑累了,就坐下來想一想;想好了,就要再次起航, 不能紙上談兵。做過記者,也當過主播,經歷不同的崗位,他覺得最重要的是「有嘢落袋」,令你可以繼續做下去。放進袋子裡面的不單單是錢,更重要的是經歷

方東昇從九八年開始加入無線新聞任職實習記者至今,已有十三個年頭了。有人說,做記者一個月裡面就只有一天不開心,那就是發薪水的那一天,其他日子都是很有滿足感的。方東昇也經常被人問及「記者是否是你的終身職業」,他打趣地說,他不會說是長跑,但一定不是短跑。這十三個年頭,他就是憑著一顆熾熱的心,一顆好奇的心來做記者這一行。有發揮機會,但是沒有發達機會,方東昇笑說,正如新亞書院所說「手空空,無一物」,現在真的手空空無一物,但依然覺得很充實,很滿足,不會後悔。

黃佩儀《方東昇:走上新聞這條夜歸路》

Mayi: 傳統的日本

日本看起來是一個很進步的國家,可是在他們的靈魂和骨子裡,還是十分傳統:長幼有序、男尊女卑。在日本職場固然感受更深,只要你有一定年資夠歲數,沒有表現也可升職的;而在家庭,依舊是男主外女主內,爸爸是一家之主,媽媽就只是默默辛勞做家務的媽媽。而這個「男主外、女主內」觀念並不因婦女投入勞動市場而改變,就算雙方工作,育兒、家務依然「自動」落到媽媽身上。

Mayi《浸浴的次序》

Thursday, October 8, 2015

Mayi: 我也覺得閹悶

日本太太都是一起逛街買餸談心,放學後相約帶孩子到對方家裡玩耍之類。好幾次有日本小朋友放學時邀請我兒子:「不如上我家玩?今天吉野、前田和上野都來!」然後他們的媽媽會打斷他的話,說:「人家有要事,不要邀請人了。」同樣的事在我面前發生了幾次,兒子固然失望,我也覺得閹悶。其實她們只要直接邀請我一次,我也識趣交足戲說:「不好意思,有要事!下次吧!」就皆大歡喜而且不用再尷尬了。可是沒有,我只能無能為力地看著兒子失望。... ... 可是,我不是日本人。我甚至覺得真正的日本達人就只有日本土生土長的日本人。他們的世界我只可窺看不能逾越。那種無力感隨我越熟悉日本而越重,雙方有距離時反而不覺壓力,但我不得不接近那世界時,那種無力感就如泉湧。

Mayi《一半日本人》

Ms Yu: 寫字能保持心理平衡

我從上年九月起開始寫作。那是適逢佔領運動開始,每天都心緒不寧;發覺原來寫字能保持心理平衡。我是個寫作新手,沒有文學與傳媒的底子;既不會咬文嚼字,也不懂計算如何策劃一篇人人讚好的文章,通常只是想到甚麼便寫甚麼。所以每讀到前輩與其他博客按他們的專長寫的文章時都獲益良多,發現原來文字創作可以這麼多樣化。幾個月下來,從起初十分在意讀者反應,希望投其所好,到慢慢學會視寫作為一個自我反省的體驗。每次下筆前我都會先問自己,身為香港人、身為女性、身為老師,該如何看待不同的事情。

Ms Yu《你們不是怪獸》

Thursday, October 1, 2015

朱凱迪: 追尋學問的中大生活

畢業後在報館工作那幾年間,放假日子多半不是紅日,他常常選擇自己一人回中大泡圖書館及繼續旁聽。「會留意到一些人好像我一樣,總是會回來,佈道隊也有朋友,畢業十年,但在中大流連,住赤泥坪,過他的一種中大生活。」在他眼中,這些人的狀態,亦是中大承傳的一部份。「像一個容器,容得下這樣的群體。像老教授,不出文,用他們的方法做學問,很受尊重。中大是一個寛容的地方,因為有這種寛容,如果我有很多時間,有條件,我可以一輩子在這裡追尋學問。」那種精神,與中大的環境也有關。「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角落,可以躺著不與人接觸。中大和我喜歡的環境是很接近,高山、荒野、一個人去露營,面對風雲變色。」

陳秉鳳《宅男的怒吼 — 訪問朱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