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當年未進大學前來 Info Day 搭的都是 23 號。平民又無知的我,在這之前根本對所謂半山的高尚住宅區和高貴的香港大學一竅不通,23 號巴士是個媒介,成為我第一次接觸半山和大學的渠道。透過巴士的大窗,我總算能一窺半山的模樣,看看半山的人與物與街是怎樣的不同。沿途看到的小店,和多條從大路延伸開去的小路,絕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也促成了我進大學後一下課便用腳去探索他們。
半山和西環區如何有別於香港其他地方,從其陝窄曲折的街道和風格各異的歷史建築物已可知一二。歷史的痕跡不只存在於有形的實物上,也融入於市民的生活中。半山和西環的居民都習慣了光顧街道兩旁的小店,而非一下樓便是只有連鎖店的大型購物商場;習慣了多走幾步路和樓梯、斜路,不會到哪裡都嚷著要坐車搭電梯;習慣了與行人和車輪摩肩而過,沒有平坦寬闊如新市鎮的雙行人單車道可走。這區也許缺少了些常人覺得「好住」的元素,卻多了一份人情和老區獨有的氣息。於我看來,這區樓宇不只值錢在近中上環的地理優勢,又或是快要有地鐵的方便上,而是在於其歷史和人情散發出的氣質上。
尹洛:《寫在港大線通車前:再見了我的23,40,還有11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