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January 24, 2016

Adele - When We Were Young (Live on SNL)




Everybody loves the things you do
From the way you talk to the way you move
Everybody here is watching you
'Cause you feel like home
You're like a dream come true

But if by chance you're here alone
Can I have a moment before I go?
'Cause I've been by myself all night long
Hoping you're someone I used to know

You look like a movie
You sound like a song
My God, this reminds me
Of when we were young

Let me photograph you in this light
In case it is the last time
That we might be exactly like we were
Before we realized
We were sad of getting old
It made us restless
It was just like a movie
It was just like a song

《差一點我們會飛》

(《哪一天我們會飛 She Remembers, He Forgets》主題曲)

作曲:戴偉
作詞:陳心遙
演唱者:黃淑蔓,英仁合唱團


鼓起這勇氣 跨出這距離
差一點我們也會飛
你笑容 早應已逝去
當初的沖天志 有沒有踐踏碎
是哪些 不能言傳的夢
才令我 闖蕩在 未知裡
就算知 歲月已經歸不去
仍邁步前往 向大世界出去


仍然要相信 這裡會有想像
求時間變慢 不想迫於成長
未了願 我替你 朝浪濤吶喊
聽聽有沒有被迴響
青春怎會零創傷
為何要相信 這裡會有希望
在最後 盼我會 像拍翼鳥悠晃
擁抱著 微風 沿途在看
哪裡 會發現曙光


向前行 攜手行 趁青春要奮進
不可辜負眼前好時光
向前行 由今天 承諾我目標
為世界美好多一點 付出所有


向前行 攜手行 趁青春要奮進
(仍然要相信 願意相信)
不可辜負眼前好時光
(仍然要寄望 唯有初衷)
向前行 由今天 承諾我目標
(我未忘)
為世界美好多一點 付出所有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6

Tuesday, January 19, 2016

梁文道: 再直白地講,那就是愈貴便愈有品味

沒錯,重點就是我們應該如何定義好品味。曾經,經典法國菜在全世界都被認為是最高品味,一家法國之外的五星級酒店要是沒有一家侍應戴上白手套的「法蘭西大菜館」,簡直就不入流。情況好比香港的老牌高尚粵菜館,裝潢最好有從前「新同樂」的土豪金,魚翅和鮑魚則必須料理得十分到家。這類館子高踞食界品味金字塔的頂端,門檻自然也得高到足以讓一般人搭上梯子都爬不進去的地步。從前他們開門做生意,瞧不起生客或者沒有背景的家伙,算是順理成章。換句話說,吃喝的品味是看得出來,也感覺得到的,外觀愈是高級,坐下來愈有儀式般的壓迫感,那個地方就一定愈好。 再直白地講,那就是愈貴便愈有品味。

梁文道《有錢有品味》

Sunday, January 17, 2016

胡世君: 毛記「廢中」

毛記電視分獎典禮的得獎歌手少新人,歌曲大都是十年以上的「老歌」,1993 年新秀歌唱比賽冠軍喎阿叔! 過往的節目也有很多「老面孔」出現 (如鄭敬基)。但毛記 sell 的不是甚麼「集體回憶」,而是看中一班需要娛樂、對社會/無線不滿、知道香港輝煌過去,但卻甚有消費力的 80、70,甚至 60 後,十分 here and now! 當大家以為網媒只 market 年輕人時,毛記的主要目標從來都是一班「廢中」(否則 Shell 怎會贊助)。昨晚 (11/1/2016) 的分獎典禮,甚至令這班人回到「下班趕回家追看《大時代》」的那些年,其實這班人最需要看電視。

胡世君《毛記.電視反擊戰》

吳靄儀: 恐怖的應聲附和

大陸官方喉舌《環球日報》就稱說,「強力部門」有方法能規避法律,不經正常出入境渠道將人押返大陸。即是說,大陸綁架香港人口不算犯法。... 最恐怖的還不是內地人員隨時越境擄人的行為,而是官方喉舌公然承認這是「強力部門」的正常行為,而且得到香港不少知名人士應聲附和。... 一個無意、無能保障居民安全自由的政府,憑什麼叫香港人支持?

吳靄儀《不受非法逮捕》

區家麟:有錢了,就會任性

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中華帝國重新發現了一個不幸的真理,有錢使得鬼推磨,每人都有一個價。... 鄧小平往日曾三番四次說,要「韜光養晦」,現在看來,很有道理。他也許深深明白中國人本性,有錢了,就會任性,積壓百幾年的自卑感會爆發;凡事去盡,就會反彈,反效果自作自受。

區家麟:《天朝黑洞‧周子瑜‧多謝 Shell》

陶傑:什麼黃安,是黃蓋。

中國網民都是幾十年歷練的政治動物,開始覺得黃安這隻台狗獻媚過度,「人肉」出來其早年也有台獨言行,現在卻一百八十度轉變,在這個時候,台灣大選,黃安完全是促進台灣新生代投票蔡英文的民進黨,拆國民黨的台。黃安回台灣過年,果然激起台灣人同仇敵愾反大中華、打台奸。大陸網民判斷:黃安就是台獨民進黨暗中派進中國的臥底,演苦肉計。什麼黃安,是黃蓋。

陶傑:《黃安難題》

區家麟: 放眼祖國,自我閹割

告發、封殺、列入黑名單,王喜不是孤例;更荒謬的周子瑜事件,打手黃安以「愛國」作武器,結果於台灣大選前夕,引爆威力強大的催票彈,弄巧反拙,點燃更強烈的台灣主體意識。... 大家都明白了,不只在內地,就算在香港分享資訊,也要小心翼翼,娛樂至上,不問世情,一起快快樂樂活在豐衣足食的豬圈,最安全。不單娛樂演藝界,商界如是,學術界如是,早已有不少稍為敢言的學者,縱使談非敏感學術議題,也被禁止參與內地學術活動。所謂放眼祖國,要你先自我閹割;所謂兩地融合,是落後的一套熔掉先進的一套。

區家麟《封殺香港地》

Ms Yu: 不甘妥協,跳出框框

有孩子是天生的簡約主義者、有人卻偏偏喜愛混沌;有的我行我素、有的比較介意別人眼光;有的想了大半天都下不了筆,有的一開始便源源不絕的畫。這些年來我批改過幾百份相同的習作,原本一式一樣的長方形框框,落在不同孩子的手裏總會變成一幅幅與別不同的「藝術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來,沒有一個孩子曾經抄襲過別人的作品、也沒有一個孩子說自己不想畫,因為他們都為自己能夠創新而感到驕傲。所以文章開端提到的「無大無細」用在創作上真的最適合不過,因為這條路並沒有論資排輩這回事的。反之,我要向孩子學習的是那種恆常希望打破常規的慾望;他們讓成年人看見那種因為不甘妥協,然後能跳出框框的滿足感。

Ms Yu《「無大無細」的創意》

Tuesday, January 12, 2016

林日曦: 學習十分重要

正如當年中途輟學、突然辭去創作總監一職一樣,我從來不怕失敗,可能與自信得有點自大、有點自我中心有關。自信來自父母親從小到大的無為而治外,創作獲得肯定亦十分重要,首個人生的伯樂肯定是商台副主席俞琤,不過獲賞識的過程的確處處滲着自大的個性。記得還是負責統籌商台網上論壇的小職員時,因為不滿意公司停辦網上論壇而直接找俞琤理論;另一次則斗膽地將自己的歌詞創作放在她桌上,只是忘記了她不是唱片高層,填詞入行應該找黃柏高。俞琤不太重視學歷,我才有幸由文職一步一步轉到天比高的創作總監。在我的世界學習十分重要,只是在香港讀書、有規範下的學習非常浪費時間。任何制度的目的是方便操作易於管理,當學習加上制度變浪費大家的時間,可能制度令社會運作暢順,但犧牲了個人的自由意志。學習?我每天也在吸收、學習。

林日曦《慢慢學習半世 慢慢思考半生》

Monday, January 11, 2016

蔡瀾: 不像人,像畜生

「甚麼都不教,怎麼配當人家的老師?」
「教做人。」我説。
「做人有甚麼好教?」
「當然要學,現在你看看周圍的,多數不像人,像畜生。」
「到底甚麼才叫做人?」
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愛護比你年輕的人重情義守時守諾言。」
「那都是老得掉牙的事,有誰不懂?」
「有誰做到?」我反問:「我常聽到朋友説人生沒有甚麼目的,這些就是目的了。這些基本好像汪洋中的鐵錨,牢牢釘在海裏。只要做到一樣,或兩樣,已經不會迷失方向。」

蔡瀾《聊天》

梁文道: 本港名人飯堂

因為「鏞記」就算再可親,也畢竟不是美心,它的出品是講等級的;大家都知道,你在地下堂食與你上四樓雅座,那是廉航經濟艙和 Ethihad 頭等套房的分別。於是「鏞記」便和「陸羽」、「福臨門」,以及曾經的「新同樂」等「名人飯堂」一樣,成了本港中菜當中的 「Gaddis」,一樣有名,一樣有名地 Snobbish,見低不至於踩,但見高一定會拜。於是它一出事,大家就當睇戲,睇佢仲會爆出幾多衰嘢。

梁文道《老去的貴婦(「好品味」的新定義之一)》

山地媽: 窮得風流

揀男朋友,貪靚仔、貪玩得、貪有才華,就是無考慮對方阿爸有冇錢。我家裡小康,做生意、住私 樓,叫做讀名校神科,前程似錦。識男仔不求攀龍附鳳,只求好 pure 好 true 的puppy love,不問家底便一頭栽進去,拖友都是窮光蛋,但窮得風流。不過,我勉強算是第二種拜金港女,即是即使男友窮,但肯花錢對我好,我便開心。讀中學時的男朋友,靚仔玩得,貌似 MK 但其實好勝上進,不過無論家境出身都不是港女會看得上眼那種。Band 5 MK仔拖名校餐廳太子女,有點像尋夢園故事。

山地媽《我又乜乜乜:好 pure 好 true 的少女山地媽》

蔡瀾: 文學棺材釘

後來,我自己也賣文字,都是一些遊戲之作,精神上極受劉先生影響,讀劉先生的短篇,很像奧亨利,時有預想不到的結局。從此也學習了這個寫作的傳統,要到最後一句才說出主題,我的讀者們也喜歡,常問我說英文有 Punch Line 這個字眼,中文呢?我半開玩笑地說:「叫棺材釘好了。」劉先生的這一類短篇,在南洋時寫得最多,當年我也一篇篇從《南洋商報》剪了下來貼成一本,可惜多年來遺失了,一直想重讀,也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香港定居,經常想念劉先生,但我們這些遊戲文章的執筆人,與香港的純文學圈子無緣,幾十年下來,也沒見過劉先生。

蔡瀾《重逢劉以鬯先生》

三個水: 睇車過馬路

唔講咁遠,最低限度有冇教過佢哋擘大對眼睇清楚冇車先過馬路。今時今日做家長,小朋友細細個就重金課佢番 play group,學呢樣學嗰樣,乜都驚佢輸蝕,一係老人家湊,一係外傭湊。一出事就怪個手慢腦慢嘅老人家,一係就連個外傭帶咗個小朋友去見咩人,就算書包帶包白粉都未必知。珠心算再快,考試再高分,生得再趣緻,做人唔小心,一嘢就玩完。

三個水《細路最需要唔係 Play group 呀,係過馬路睇車啊!!》

蔡瀾: 爵士音樂

對音樂的認識,完全是皮毛,一生能夠邂逅到爵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爵士把悲哀化成快樂,爵士不遵守規律,爵士令人陶醉在一個思想開放的宇宙裡面。...客人可樂了,以一杯酒的價錢就能聽到真人表演的爵士,他們閉上眼睛,跟着拍子,用手輕輕地拍着他們的牛仔褲,聽到入神,會喊出一聲:好!或哎!或勁!和聽京劇的戲迷一樣

蔡瀾《爵士的邂逅》

小盛女: 靠直覺十次有九次都會錯

如果路痴也分等級的話,相信我也算是 SSS 級,最常出現的情況是看著地圖,左轉右轉,又回到原點,有時站在路中心,猶豫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時,靠直覺的話,十次有九次都會錯;看地圖的話,成功率為一半半,所以如果趕時間的話我會出絕招 —— 問人!當然問人都有兩成機會會比人老點,所以在此奉勸大家如果不清楚路線的話請不要亂指,說不知道便可。

小盛女《我唔係白癡,我係路癡啫!》

Friday, January 8, 2016

愫: 好似信徒一樣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書 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作者 Jonathan Haidt 是社會心理學家,專門研究人類倫理、道德觀的形成,意識和行為的因果過程。也許觀察角度太獨特,作者的觀點在部份讀者看來,未免太過悲觀或冷感。開篇作者提出:一個人一旦形成了他的價值觀,便很難再改變。我們一旦「信仰」了某個學派、體系、政治團體,剩下的事情就是好似信徒一樣,抱堆取暖,互相鼓勵,尋找證據,堅定信仰。對於這種狀態,腦子裡的「大象」(潛意識)已經形成,reasoning 屬於無用功。陸續講到第八章,作者並非完全否定 reasoning 對我們意識的塑形或改變的可能,但是總體看,不持積極的態度。

愫《左右乃天定?》

梁文道: 從動機出發,否定討論

如果說香港這兩年有些東西變得越來越像大陸,我覺得這種單從不可證實的動機出發詆毀對手,進而否定一切再討論機會的態度,便是其中一條了。由於對手言行皆出自實利,所以他所說所做的就都不可能是他真誠信念的反映,所以他在道德上就是一個比我鄙下的人,大家多談無益,而我不戰自勝,剩下的就只是怎樣去「鬧爆」他而已。

梁文道《成功爭取自己友》

Monday, January 4, 2016

林日曦: 新聞不斷重複,並無營養

「但是《100毛》其實不太適合我。我並不需要人引我發笑。」還不止於此,林日曦說,如果可選擇,他寧願不看新聞不吸收資訊:「去年雨傘運動開始後,我就沒辦法不留意新聞了。但是對我來說,新聞不斷重複,並無營養,書本知識才是更源遠流長的。」他說。在林日曦成為今日的林日曦前,他就如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並沒有什麼夢想。他後來走上文字創作之路,可說是毫無預料之下跌撞出來的。

吳世寧:《林日曦不愛看100毛 理性讀瘋狂》

Saturday, January 2, 2016

chisinchikin: 香港樂壇

我們常說「香港樂壇已經死亡」,卻未有摸清他的死相是如何。生死與否純屬主觀判斷,客觀數據任由大家宰割。若你相信香港樂壇已死,總不能拋下一句陳詞作結,更重要的是了解他的死因,以及如何讓他重生續命。我們拿出 2005 年的香港樂壇作比對,是因為這一年香港樂壇能在千禧年後巨星殞落、盜版猖獗、沙士夾擊等陰霾下復活。我們希望搬出契機處處的二〇〇五,啟示香港樂壇之後的路要如何走下去。香港樂壇能再施展一次「華麗轉身」,還是容讓他「華麗過身」?

chisinchikin《2005 v.s. 2015.香港樂壇十年比對》

No Eulogies: 商台的新時代

商台本來就以大膽作風聞名,敢於提拔後起之秀,古巨基、陳奕迅、楊千嬅等都是由這個電台力捧至天王天后的地位,近年也有方大同、謝安琪與 RubberBand 等,只是愈來愈有向大公司靠攏之勢,開始分豬肉,即根據唱片公司配額分獎,又隨著舊人淡出,新人未有能力或流行度接捧,舊樂迷對於頒獎禮的熱情漸減  (往年每一年我都參與投票我最喜愛歌手獎項,今年竟然忘記了) ,適逢俞琤退位,2016 續牌在即,一切一切都在造就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No Eulogies《我看叱吒 2015 — 香港樂壇的改朝換代》

鍾劍華: 梁振英政府之敗壞

特首選舉雖然只是一個小圈子的遊戲,但對上一次的特首選舉,梁振英便打了一場頗有策略的民意戰,令他從民意落後、選情被看淡的情况下敗部復活,這也是他最終能夠當選的其中一個原因。能夠爭取到部分基層市民及民間組織的支持,是梁振英在這民意戰中佔上優勢的一個關鍵。當時他對不少基層團體持續爭取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表示支持,甚至表明認為這是一件「應該做的事,不可能迴避」。... 政府為求達到目的,竟然不惜挑撥世代矛盾,足見香港政治之敗壞,議會失序只是其中一端,政府德性的下墮官僚手段的淪落可能更值得社會警惕。.

鍾劍華《全民退保諮詢折射的管治問題》

吳志森:問林鄭棺材要多少錢?

周教授的報告提交超過一年,正式諮詢姍姍來遲。臨近公布,更放出消息,將退休保障「全民」或「非全民」方案,改名為「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全民退保,「不論貧富」都有份享用,必會引來極大爭議。如此費盡心思的政治考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 諮詢文件終於出台,所謂「有經濟需要」的模擬方案,把單身長者資產上限定為8萬元,長者夫婦不能多於12.5萬。如此刻薄的資產限制,令民意沸騰,連建制媒體也不以為然,訪問市民,盡是罵街之聲。主事官員林鄭月娥被記者問到知否棺材要多少錢,林鄭避而不答。

吳志森《學者替政府做研究已成為危險事業》

Terence Yun:內地網民的意識流

從兩個不同社交媒體網民的留言其實不難理解兩地的思維和心態。香港網民當然是有食花生心態,但同一時間,會以針對事情的理由去作出批判,即使要鬧都叫做出師有名。這樣才能站得住腳,否則便招來話柄。所以透過清晰的理據去討論,食花生或者踩兩腳都有點理據。被人反撲都可以有能力招架。但從內地網民的回應可以理解到當中以「和諧」以及「意識形態」為主流來判斷一件事情。

Terence Yun《李克勤行李事件突顯中港思維分野》

Terence Yun:《十年》的共嗚

過往香港凡是拍一些社會題材或者政治故事的電影,品質都不高,說明一點是眼高手低,但這次不同,《十年》連鏡頭都拍得極為用心,絕對見得人。該戲以五個單元故事組成,分別為包括郭臻《浮瓜》、黃飛鵬《冬蟬》、歐文傑《方言》、周冠威《自焚者》、伍嘉良《本地蛋》。每個故事各自有其主題及主旨,當中能夠引人注目是故事中的荒誕環境但現實上卻在香港慢慢呈現出來,這種既非真實但又貼近現實的情況下,才能引起觀眾有共嗚。

Terence Yun《不出十年能看到現實的〈十年〉》

蔡子強: 媒體逐步的收緊

以往,每逢遇上政治上的大時大節,例如中共「第 N 大」,又或者什麼國際峰會等盛事,國內報刊都要面對言論上的收緊,但尚且是周期性,過後,言論也有鬆綁的一天。但近年卻是逐步逐步的收緊,看不到雨過天晴的一日。近年中共對媒體真的管得很嚴很死,甚至連「擦邊球」的空間也都不大,很多採訪、報道、評論的稿件都出不了街。... ... 畢竟,過去10多年香港媒體發展的經驗,讓大家明白,或許搞傳媒在業務上真的無利可圖,但不少人對此卻仍然趨之若鶩,這是因為可以藉着經營媒體,而「leverage」到界外之其他利益。那麼,究竟這些新崛起的網絡媒體,表現如何、專業操守如何、中立性如何,我只能說句「風物長宜放眼量」了。

蔡子強《國內報刊同遇嚴冬》

珊揚: 把冷飯當是熱飯賣

廿多年前的戲,配上些少當年剪走的片段就再上映一次,坦白一點說就是把冷飯從雪櫃拿出來,加兩粒蔥花就當是熱飯賣。今日的香港,上一代無新貨,寧願賣舊貨、食老本,也不會讓出空間給新一代試賣新貨。香港的機會早在廿多年年前已被「榨乾榨淨」,晚了出生的連站的位置也沒有

珊揚《20年後,賀歲片仍是〈家有囍事〉》

殷琦: 紅 Van 門的開關

其實我有點怕搭霸氣叔的車。因為他真是紅 Van 當法拉利跑車咁揸 —— 車內顛簸非常、飛馳電擊、入路扔彎時一邊轆會飛起、停車時頸後有風,車裡還要是未有安全帶果種。車未停定、門已經「」的打開;乘客剛踏出車不到一秒、車門就幾乎又「」的關上、再「呼」的一聲呼嘯而過。頭頂的車速顯示器只作點綴用途,它有它叫、霸氣叔有霸氣叔飛速揸法拉利。

殷琦《今夜,我坐上了會屌人老母和與的士賽車的紅 Van》

老正: 港漫惡性循環

的確,港漫需要自強。面對人材流失行業前途黑暗無新血便缺少衝擊。支持者愈見愈少,生存空間慢慢收窄,自然不會大膽創新(導致食老本),業界人士只能在 Comfort Zone 內絞盡腦汁。實驗新題材漫畫做不了,出色的新方向不能被試出來,惡性循環。... 但它正身處於一條小街窄巷步進死胡同,在等一個機會,等香港人把它重新帶到大路,不讓另一個本土文化死去。

老正《港漫之死,關邊個事?》

練乙錚: 梁振英政治謀略

有人以為梁氏之舉,純屬小氣,但那是低估了他。截斷大學直接從大眾捐款得到的資源,政府便可成為八大院校的唯一米飯班主,最終取得院校裏的政治壟斷權。這個策略,和大陸當年搞大鍋飯給人民發糧票禁絕一切私貨供應,背後是同一個道理。梁特本事不足,社會經濟政策乏善可陳,連理應是他的手本戲的土地問題也搞得焦頭爛額而不得不向利益盟友(新界幫)埋手,據此大家便知其底細;但是,搞政治謀略,此君卻是出類拔萃,絕對不能小覷。

練乙錚《加國獨立完全正當,台獨為何卻是「千刀殺」》

傲將軍: 贏嘅係我努力,輸嘅係後生搞亂檔

莫講敬業樂業,香港人開口埋口「專業」一去不復反,求求其其得過且過,不再講道理,不再講邏輯,不再講事實,齊齊食老本,贏嘅係我努力,輸嘅係後生搞亂檔,有話語權有決策權嘅「總之病」病發,只懂說:「總之我地嗰代好辛苦,你地後生仔識咩吖,總之我地話咩就咩,比咩你都要逆來順受啦」。佔據整個主流媒體、權貴、街頭巷尾,翻叮舊一代人嘅歡樂,下 N 代人硬食啦。

傲將軍《翻叮〈家有囍事〉,香港了無新意》

Charles Lai 黎雋維: 社區的歷史和記憶

風格定位上的不同,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對它的評價。或者從一開始,我們就不應為舊建築定下一個所謂的價值。那些是只有專家才能明白的東西。我們應該要好好做的,是評估該建築物,在社區之中是否孤例,對於構成社區的歷史和記憶,是否一個關鍵。如果建築附合這兩個因素,就好應該獲得保育。香港歷史有其獨特性,構成本土身份的歷史文物,都集中在戰後,即是六、七十年以內的歷史。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本土性,如此依賴自身的近代歷史。因此,世上並没有一套要求全面保護近代建築的政策。遵從所謂國際慣例,也因此成為了香港保育政策,面對承傳本土歷史的責任時無力脫節的原因。

Charles Lai 黎雋維《市中靜靜地死去的瑰寶 – 皇都戲院》

文廸晞: 準備功夫

所有好的廣告,都絕唔係三朝兩日就如神來之筆咁一揮而就。背後做咗幾多準備功夫,並唔係次次諗住打天才波、是是但但咁就過到骨。我見過最好嘅 presenter、演講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在演出之前做 rehearsal 。專業犯案定必有晒部署,睇戲都知啦,就咁帶個口罩就放佢一個火,唯一解釋就係情緒失控及搏差人拉。高明的司儀要精心寫稿同背稿,手上拿著一疊卡紙立於人前並不夠 pro。有經驗的公關做足危機處理,無論邊個角度都擋得住、耍得走,漂亮流麗,試問又點會越描越黑?

文廸晞《真係估你唔到》

葉一南: 吃是經歴也是緣份。

沒有一個,包括我自己,會因為吃過一個廚師的著名燒魚、或著名壽司、或著名鮑魚,而以後不想再吃其他燒魚、壽司或鮑魚。「曾經滄海難為水」,與價錢與名廚名店無關。為甚麼會這樣?還用問?客案,不是已經很明顯了嗎?最好的廚師,煮了三天三夜的名菜,抵不上剛上水的小龍蝦剛出土的胖竹荀;最著名的餐廳做不出家庭味道舊日回憶,吃,是經歴,「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是緣份。

葉一南《除卻巫山不是雲》

蕭家怡: 回顧的必要

事情一多,資訊一亂,無論當下的情緒如何強烈,最後也難免落得「水過鴨背」的情況,因此,也就有了整理、回顧的必要。而這「必要」尤其適用於澳門,只因這裏發生的事著實不少,奈何能真正成為新聞,讓大眾知悉的卻不多,所以,去年就寫了第一篇〈澳門:2014年關鍵詞〉,今年,寫的動力更大,只因在香港看關於澳門的新聞愈久,愈會令人錯覺澳門之大,值得人留意的只有三件事:賭收連跌賭王千金、公子的戀情以及洗米華的家事

蕭家怡《澳門 2015 年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