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堅惠寫文不少但出書不算多,聽說是因為她要求高,總想把書做到最好。後來的《天空之鏡》我已不感興趣,因為覺得太神化,神化背後是尋覓,尋覓人生的意義與去向。然而我總覺得人生的意義其實就在身邊,身邊的家人、朋友,愛自己的和自己愛的,不必借助太陽月亮磁力。我見過很多聰明人在這條尋覓的路上跌跌碰碰,愈走愈遠。
我並不特別喜歡她。然而,她和她同類人的存在,告訴我們香港真的曾經是有容乃大。你講嘢寸寸貢、乞人憎、日日曬命說今天買了甚麼衫褲鞋襪,沒關係,頂多就是你自己承擔責任做獨家村,沒有人會趕你走,至多不跟你做朋友。而如果你有真才實料,總會在寸寸貢之餘覓得知音。今時今日的香港,叻人連落場的機會也剝奪。這樣的地方,只留得住庸才與奴才。凡有能力的人,或多或少總是有棱角的,有態度的。我既不是她的朋友家人,則黎堅惠以四十六之齡辭世,於我,那種傷感更多來她的死的象徵意義。
張婉雯《悼黎堅惠和她曾經身處的香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