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unday, September 6, 2015

《專訪曹仁超:年輕人,不要讓500尺綁住你的青春》

《專訪曹仁超:年輕人,不要讓500尺綁住你的青春》
記者:馬文煒

  • 「地產霸權將香港資源都佔據着,當租金連我們都覺得貴的時候,年輕人如何創業?」
  • 「中國人的經濟,到了某個階段,往往人人尋租,統統做收租佬。從經濟學來說,收租是對整個經濟最沒有幫助的行業。今時今日我們以香港有李嘉誠、李兆基為榮,真是貽笑大方,笑死鬼佬!我真要批評一下,這 30 多年來他們的建樓技術有進步過嗎?外國的預製房屋、倒模式技術,香港都沒有。房地產商這些年來毫無技術創新,最擅長就是賺地價(asset inflation) 。」
  • 「Where is the angel?外國有所謂 angel funds(天使基金),你有主意,去申請,大部分都願意給你一、二百萬美元去嘗試,成功的話再注資,協助管理,加快成長。因此這些新公司可以 10 年、15 年後才賺錢,Facebook、Twitter 等很多都是靠他們創立的。但香港沒有天使的,只有魔鬼,大地產商即使賺千多二千億,都不願意撥一點錢幫助年輕人創業。可以說,直到現在香港的理念仍是賺到盡。叫年輕人搞高科技,我只會問:錢從何來?」
  • 「莫說車房,只是一個車位,都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讓年輕人創業的。」他認為年輕人應該得到更多鼓勵,而且100間創業的公司中,只要當中 5% 成功,已經足以改變世界。
  • 「在美國,人人都會說 I have a dream,他們的 dream 是 innovation,是創造蘋果電腦、Google;而香港人的 dream 就是買樓。整個社會都只想買樓,不鼓勵 innovation,包括《信報》。那時我跟林生說創新,他說現在已經很好,不用搞。因為《信報》成功了,所以不用搞。因為香港地產商成功了,所以也不用搞。結果是成功帶來失敗,因為地產商太成功、太能賺錢,致令很多企業都失敗了。而他們佔據着大部分資源,他們不搞,香港沒有剩餘的資源可以搞創新。當整個社會都向房地產看時,如何會有創新?而造成這個現象,香港政府難辭其咎。」
  • 「即使好運或者憑父蔭,25 歲前儲到首期,開始供款,供到 45 歲為止,到時都不用想創業了。所以我經常寄語年輕人,不要讓 500 尺綁住你的青春。」
  • 「我大輩子心機投放在《信報》,(這些剩餘股權)才值千多萬,但我住的房子都已升至 3000 多萬。早知就不做《信報》,將錢用來買樓就行,不用捱!」
  • 「現在香港的制度是在鼓勵不勞而獲,同時懲罰那些很努力去創業、創新的人,然後我們反而指責年輕人沒有創新精神,只顧買樓。根本是環境促成,大人教壞細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