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數年我都會遊覽吳哥遺跡,在暹粒巿停留數天,天氣炎熱,中午多在舊巿集、外國記者俱樂部及河畔一帶喝咖啡,等待黃昏再去吳哥。還記得那時的暹粒巿,仍有濃厚的印支殖民地風情,今次重遊,探訪巴戎寺後,司機將我們帶到 Pub street 及夜市區,就在舊市集旁,那一刻我真的以為自己在東莞、麗江或陽朔酒吧街,強勁喇叭唱著 Wonder girls 歌曲,足浴店內有小魚食腳皮,不少店舖用中文字招牌:「特平高棉沉香」,大部份攤販都會用普通話說價錢,街上當然是一車又一車的大陸遊客。相比起暹粒巿容的變化,在古蹟寺廟內嘈吵呼朋引類霸位影相,已是小兒科。
... ...以往我從來不知道「高棉沉香」多值錢,大陸人多熱愛,直至早前在暹粒市才知道。可能內地人只有通過消費,才能體現到個人自由,又或者除了消費外,他們對世界其他東西,不論是偉大建築、文化遺產、生活文化等好像缺乏好奇心及興趣,集體演譯出「窮得只剩下錢」。
劉細良《九十九蚊淨魚旦與暹粒 Pub stree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