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September 22, 2016

李勁華: 把人類向前推進一點

每一件事情,都是我喜歡做的事,所以就算睡眠不足,亦不覺得特別辛苦。不少人問我「為甚麼」,我也答不上來,硬要找一個說法,就是我對於推動科技,有一種堅持。已成為經典的 1997 年蘋果廣告「Think Different」,在播出一系列名人的影像之後,其中幾句這樣說:

About the only thing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我對這幾句特別深刻,因為這是一種每個人只要肯做,都會做得到的事情。那怕只是一些小改變,只要肯踏出第一步,我們都能把人類向前推進一點點。

李勁華《有一種堅持》

蔡東豪: 誠哥搭電梯

我對誠哥搭電梯最有印象是他的友善,誠哥在地下搭電梯上樓,一早有保鑣鎖住部電梯,其他人不敢進入。我親身經歷誠哥示意其他人一起入電梯的情景,他笑着說:「入嚟入嚟,你哋係客人!」大廈租客是誠哥的客人,這形容非常準確,由他説出來,特別動聽。

蔡東豪《假如李嘉誠與你同電梯》

Leona: 影響力轉化為資產

Facebook,或微博、Youtube 等 web2.0 平台為人類帶來最重要的改變之一,是激活了「普通人」的影響力。而這些「普通人」,如懂得適當地利用平台,更可累積影響力,晉身「網紅」或 KOL,最終名歸而實至。歷史上大概從沒一個時期,「普通人」也有機會將無形的影響力轉化為有形的資產。有朋友的工作,是專門替品牌在社交網絡上下廣告。個人 Facebook 專頁倘有 100,000 追隨者以上的,很少沒被他們接觸過。視乎專頁的互動量和與品牌的關聯性,一個帖子可以有數千元報酬。

Leona 《KOL值幾錢?》

Leon Ho: 參與和貢獻程度較平均

令人驚訝的是,有一點大家都忽略了,而所有項尖團隊都具備,就是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 。他們發現,心理安全感最為重要,是影響團隊表現的重大因素。什麼是心理安全感?一個人有心理安全感時,會感到輕鬆,變得更加開放、更熱衷參與、更勇於發言。當環境和氣氛能令人人都有心理安全感,那大家參與和貢獻程度就會較平均,而這點是團隊表現優劣的準確指標。氣氛良好時,彼此的關係也會較好,對大家的了解更多、更深,那就會更清楚知道不同人的才能,然後讓彼此在最好的位置發揮,而且,當大家舒暢地說出不同的想法,正正就是創意誕生的時候。

Leon Ho 最頂尖的人加起來就是最好的團隊?

Monday, September 19, 2016

Ms Yu: 對努力心存鄙視

教育路上,見過許多孩子被「天份」二字所累,他們年幼時享受「天份」所帶來的榮譽、不費吹灰之力便能達到目標,可是年紀越大便變得越來越平庸。聰明反被聰明累,他們覺得努力是為沒天份的人而設的,所以對努力暗暗心存一份鄙視,結果只能停留在一處自我陶醉於「得天獨厚」的完美世界裏。

Ms Yu《不要相信奇蹟》

馬家輝: 找個對的位置

豈料他笑着告訴我他的生活規律,運動、睇戲、拍拖,無一欠缺,但因時間安排得宜,並且每逢溫習都是百分百專心,關掉手機,不看 iPad,用最對的方法把事情做得最對,A+ 手到拿來,加上若干運氣,並沒有用生活娛樂作為犧牲代價 —— 原來只是我過慮,把自己的不濟強套在好學生頭上。...好成績有好成績的前途,不濟者有不濟的出路,關鍵是要「量才適性」,替自己找個對的位置,站穩了,便往前衝。

馬家輝《A+的洋學生》

蕭家怡: 以人為本、以客為先

平心而論,這次經歷不是甚麼大件事,比起平日在網上所見的報導,「派嬲」的程度絕對是小巫見大巫,但我始終相信,所謂的「優質旅遊」,看的不是這城市願意斥資多少來辦國際盛事,也不是這裏有多少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新景點,而是回到服務業的最基本,以人為本、以客為先,站在遊客的角度去思考他們需要的是甚麼;一次不愉快的等車經歷,一個規劃失敗的的士站看似微小,但其實卻足以毀掉很多用金錢努力堆砌的其他。見微知著,大概就是如此。

蕭家怡《一個的士站,看澳門與「優質」的距離》

Sunday, September 18, 2016

梁文道: 別人到底在講什麼

我只知道這是一個急躁而喧囂的時代,我們就像住在一個鬧騰騰的房子里,每一個人都放大了喉嚨喊叫。為了讓他們聽到我說的話,我只好比他們還大聲。於是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別人到底在講什麼。也許我們乖得太久了,不想再當個只能聽話的傻孩子,所以我們現在都有話要說。周遭如此喧嘩,我必須用盡心思把文章的標題起得聳動一點,讓我發言的姿態張狂一點。也許我說得沒有什麼道理,但起碼我被人聽到了;也許別人沒聽懂我到底說的是什麼,可是說話的語調和姿態要比說出來的內容還重要;因為正是那些語調與姿態讓我被人看見。被人看見,所以我存在。


梁文道《人人都是作家,卻沒有一個讀者》

Monday, September 12, 2016

皮亞: 以漁業為生,以漁業為志

仲卸商的職人精神,令業者每位都是專志一生,他們共同懷着一種觀念,是假如今天魚獲欠佳,沒有品質良好的魚賣給熟客,他們會感到不快樂。相反,取得最優質的魚,就是他們的存在意義。這種超越交易、生意、利益的情操,達到純粹追求優質、卓越的境界,正是築地八十多年建立的精神文明。片中提到,築地市場,有所謂「築地人」。在香港,我們可能會視他們為「賣魚佬」、「劏魚佬」,好像是為生活而營營役役苦苦工作的低下階層。但築地人,盛載着一種身分,像是「貴族」,不是人人可以加入經營,他們世族相傳,每每一家幾代,都以漁業為生,以漁業為志。他們在築地魚類拍賣場,像金融股票市場經紀,每天競投魚類。他們有制服,有競投文化,有競投手勢,有外界不為人知、看不出來、無法解讀的「身體語言」。

皮亞《潮拜築地 - 不是世界第一,是世界唯一》

區家麟: 接受制度,助紂為虐

在香港,很多人還以「世上最自由經濟體」而自豪,有返工無放工叫勤力,超時工作是美德,有假不放叫好員工,標準工時會減我收入,綜援養懶人,假難民罪該萬死;被剝削的人,無力探求不公義之源,習以為常,然後認命;反正存在就是合理,既定制度如此,遂默默接受,進而助紂為虐,誰人打擾,或提出反對,就是破壞和諧。而這種人,真的不少。

區家麟《廚工大罵李卓人》

鍾國強: 母親堅持自己親手做

逢年過節,母親便會忙上加忙。一切時節應有的,家裡從來不缺;甚麼原可買的,母親都堅持自己親手做。因此舊曆年我們便有自家炸製的煎堆、油角、蝦片、鯪魚球,自家浸發的海參;端午便有母親親自包裹蒸煮的鹹肉糉、梘水糉,竹葉有時還是從村旁竹林裡親手攀摘的,是以蒸好後把熱騰騰的糉子打開來,會散發一種異常鮮異的、絕對有別於現成買來的糉子的味道。記得多年前,母親還會跟鄰舍一起買糯米、酒餅來蒸釀家鄉風味的糯米酒。蒸煮之時,一室瀰溢米香。用剩的蒸煮過的糯米,母親還會用來炒糯米飯;配上蝦米、花生、葱圈,那是我至今吃過最美味的糯米飯。而釀好的糯米酒,母親會盛在洗淨的各種形狀不一的白蘭地或米酒空瓶裡,取出來喝時,都見澄淨美好的顏色,時日再久,瓶底會有棗紅色的沉澱物,稍搖晃,便生出一朵時間之花。

鍾國強《油甘子》

Thursday, September 8, 2016

蔡瀾: 最高的境界

道行不深的日本人,總是將綠芥末「山葵」WASABI 混入醬油,弄得渾渾濁濁,顏色糾纏不清,真是大煞風景。以小撮綠芥末擺在魚片上,然後只把魚的部份浸入醬油入口,碟中醬油還是那麼清透可喜,舌尖能將肉、醬油和綠芥末的味道有層次的分辨,才是最高的境界。


蔡瀾《大決鬥》

Wednesday, August 24, 2016

庫斯克: 日日 post 文上網

不過當時個 Internet 好少嘢,連政府都未有網站。多數網站都係大學網站同埋啲人自己寫 html 嘅無厘頭網站,咁當然,有 Internet 就一定有你懂的那種網站,不過都係一張 jpg 要十幾分鐘。當時已經有 search engine,最多人用嘅係 Yahoo! 同 AltaVista。面對一片荒蕪嘅 Internet,我知呢樣嘢係一個新時代嘅開端。當時我響同學指導之下,學咗基本嘅 html,自己寫個個人網站,即係有自我簡介、幾張 scan 嘅相(當時未有數碼相機)、幾篇牙痛文章、朋友網站 link 咁。我就係嗰陣開始 post 文上網,密度大約係幾個月一次。呢個習慣一直維持到而家,不過已經唔係幾個月一次,而係日日都有。

庫斯克《Happy Internaut Day:25年前,我哋踏進未來世界》

陳心遙: 身份地位的變

30 年後,這個世界並沒有塌下來。變的其實不是世代,而只是自己的身份地位。屁股在什麼位置,自然會有什麼位置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江山是我老子打回來的,現在的𡃁仔又未有什麼貢獻,憑什麼對我說三道四。當年小夥子的時候對上一代的不忿態度,現在都變成自己對下一代的奮鬥功績了。是枝裕和今年備受讚譽的電影《比海還深》,劇本第一頁第一句寫着:「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換個角度看:現在的年輕人要謹記,無論你將來飛黃騰達也好、勞碌半生也好、鶴立雞群也好、隨波逐流也好;回頭過來再面對比你年輕的下一代,也請你「絕對不要成為你曾經討厭的那種大人」。

陳心遙《不要成為你曾討厭的那種大人》

Monday, August 22, 2016

葉健民: 只懂出版卻不諳世情的教授

大學考慮因素是以研究表現為主、教學和行政工作為輔,哪怕大學高層如何虛偽地說「教研並重」、「學生為先」。在今天,在學術期刊發表文章是硬道理,也是學者得以在學術界安身立命的護身符。這裏,也有所有行內人明白的遊戲規則,就是相關的期刊地位愈高,生存機會就愈大。... 這種以「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為先、發文章重於一切的畸形生態,自然會產生種種問題,既會造就很多只懂出版卻不諳世情的人物,也會令教授們輕視教學、本末倒置。但在大學高層以至整個社會眼中只有國際排名、不顧一切要「超英趕美」的心態下,這是必然的結果。

葉健民《堅拒政治干預大學 卻切勿自毁長城》

Thursday, August 11, 2016

Ms Yu: 到日本看中國傳統風俗

睡魔祭的由來眾說紛紜,大多數認為此祭典是奈良時期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七夕節」習俗之變奏。難怪許多人說,要看中國傳統的風俗,都要到日本來。... ...日本人參加祭典,沒有西方節慶的那種喧嘩狂喜。可是這種內斂卻更突顯了他們對傳統的驕傲。在這裏,傳統並不是屬於老一輩的老土事,我看見爸爸們會把孩子放在肩膊上看花燈、媽媽會為女兒綁好手上的響鈴,年輕男女雖然都忙著用手機捉精靈,但他們都沒有忘記穿起傳統的服飾參加慶典。因為這些風俗,他們對自己的身份有更深的認同。我站在人群當中,更深刻體會到文化與藝術的承傳,其實對於建立與維持國民的歸屬感是何等重要。

Ms Yu《青森睡魔祭

胡世君: 守護香港本土文化

回到《導火新聞線》,電影上映第二晚我在旺角購買即場戲票,竟發現大量空位。大家常說要守護香港、重視本土文化,偏偏很多香港人都說﹕「我不看港產片」。當你連優質的本土製作也不支持,甚至不屑一顧,便不要怪香港愈來愈像大陸。他們財大氣粗,不惜工本文化入侵,我們有頑抗到底嗎?如果連你自己都唾棄本土文化,別人視香港為無物又有何奇怪?

胡世君《導火新聞線﹕港味電影

Priscilla Chan: 去了還會來的生意機會

記得創業初期,對一切大小「機會」,都甘之如飴。企劃的時間太倉猝,各項條件都不成熟?依然不眠不休企圖用努力搭夠。潛在客戶不斷壓價、計劃書交了一百幾十稿仍然不落實?不斷催眠自己顧客應該是對的、這個過程也是必經的。合作單位只問收穫不願付出?因為我們是新公司,仍然百般遷就但求成事⋯⋯ 然後,我漸漸發現,時間充裕的企劃,縱使規模較細,效果都比急就章的好得多;合理、有商有量的客戶、合作夥伴,遠比刁難的多,也更加容易成事。把時間心力都放在難纏的人和事身上,反而會忽略了好的人緣和機會
Priscilla Chan生意機會就像巴士,去了還會來

Tuesday, July 26, 2016

蕭家怡: 遺棄歷史記憶的城市

我們一邊步離賭場,媽媽一邊說道︰「成年了,你將能擁有更多的自由,但就如賭錢一樣,人生沒有百分百的事,見好就要識收。」適逢又是 7 月,生日飯時跟媽媽說起這段記憶,她笑了笑說道︰「想不到你還記住這事。」我笑了笑,為她覺得我會不記得這事而感到奇怪,但其實,在這個連歷史記憶都可以隨意的遺棄的城市裏,能夠好好記得一些事,本身就已經很荒謬,也很奢侈

蕭家怡《我的澳門「新世紀酒店」回憶》

記者甲: 蔡東豪行山避禍

八月初的大會請來了編輯余家輝列席。余當時提過尋找金主注資延續主場命脈;然後不到兩個月,就是雨傘革命;原應在場的《主場》,在整個雨傘運動「失場」 。身為精電 CEO 的蔡東豪,他在「行山」避禍之後,我以為,他,就沒有然後。誰知《主場新聞》頭七未過,蔡竟然「復出」在堆填區報繼續撰文「我還有山」擺出一副「我很好我行山我與世無爭」的超脫模樣。不足一個月後,十數萬人餐風露宿爭取真普選,這廝竟行山講風涼話吸安多酚?怪不得被前「學民」司徒子朗「問候老母」。

記者甲《為何我不相信立場》

Tuesday, July 19, 2016

梁文道:自己的手藝

正如一個把生命耗在某項技藝上的匠人,以自己的手藝感知整個世界,在自己的手藝裏琢磨出一套處世哲學;他安穩,不是因為對世界很有信心,而是他對自己的手藝有信心,知道自己始終可以回到原點。藉着書,一位把讀書精進成一門技藝的書呆子能夠學到所有他想學的事情,登山、覓食、買地毯、辦刊物、做唱片、拍電影,甚至開創企業。

梁文道:《書呆子匠人》

梁文道:大媽粗暴《小蘋果》

好比一個完全不聽古典音樂的人遇見了馬勒的交響曲又或者華格納的樂劇,他能記得住那幾個小時聽過的東西嗎?恐怕很難。比較起來,吃麥當勞薯條的感覺要好記得多了,它直接粗暴,猶如大媽廣場舞上那叫人聽得頭疼的《小蘋果》,想忘都忘不掉。弔詭的是,多數精緻美食餐廳都想為客人營造「一個難忘的經驗」;但它們給出的卻是最難記憶的挑戰。

梁文道記不住的美食

Saturday, July 16, 2016

梁啟超: 敬業樂業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這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這兩句話之實現與調和,又常常把這兩句話向我的朋友強聒不舍。今天所講,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梁啟超《敬業與樂業》

Thursday, July 14, 2016

唐太宗: 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崇文第十二》

  • 人有云,非知之難,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是以暴亂之君,非獨明於惡路;聖哲之主,非獨見於善途。
  • 良由大道遠而難遵,邪徑近而易踐。小人俯從其易,不得力行其難,故禍敗及之;君子勞處其難,不能力居其易,故福慶流之。故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 欲悔非於既往,惟慎禍於將來。當擇聖主為師。毋以吾為前鑒。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
  • 吾在位以來,所制多矣。奇麗服,錦繡珠玉,不絕於前,此非防欲也;雕楹刻桷,高臺深池,每興其役,此非儉志也;犬馬鷹鶻,無遠必致,此非節心也;數有行幸,以亟勞人,此非屈己也。斯事者,吾之深過,勿以茲為是而後法焉。
  • 但我濟育蒼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損少,人不怨;功大過微,德未虧。然猶之盡美之蹤,於焉多愧;盡善之道,顧此懷慚。
  • 況汝無纖毫之功,直緣基而履慶?若崇善以廣德,則業泰身安;若肆情以從非,則業傾身喪。且成遲敗速者,國基也;失易得難者,天位也。可不惜哉?

唐太宗《帝範》
《帝範》,唐李世民自撰的人君之道。十二篇總結了他的政治經驗,同時評述自己一生功過。

張系國:大格局、大氣魄

至於餿水油等倒楣事情,我看就不必再多談。說穿了,中國人彼此互吃,彼此互餵人肉包餿水油等等,恐怕已經搞了幾千年都不止。現在是給你知道了,如果不知道又當如何?就是中國人一句老話﹕「不乾不淨,吃了不病。」餿水油吃不死你的,反而一天到晚膽戰心驚追求什麼小確幸,搞得大家痛苦不堪。台灣的年輕人,忘記小確幸,做些大事業吧!不論你搞文創、搞企業、搞革命、搞獨立、搞統一、搞什麼都好。你有大格局、大氣魄,人家就會跟你走。成敗無所謂,至少歷史會記得,在台灣崩壞之前,有一群人曾經做了這樣的努力。

張系國《台灣人最愛的「小確幸」,根本是最自私的想法》

Sunday, July 10, 2016

阿三: 不被尊重的藝術科老師

... 你會覺得這只是「茶杯裡的小風波」,但以我所知,不少任教藝術科目的老師均曾遇到此種「不幸小風波」。如果你以為現在文化藝術氣氛比以前好多了,「小確幸文青」隨處可見,我則想指出,香港人對文化藝術的態度仍然沒多大改變,尤其是手執資源與權力的在上位者!學校是中學生成長的重要場域,他們於此能接觸到的、體會到的、感受到的,及被剝削了的、被忽略了的、不被尊重的,統統成為他們的價值觀念

阿三《輕蔑藝術科目,「曾出超級狀元」英中以合約兼職聘請視藝科主任》

蔡瀾: 植物油辜負了長蔥

最高境界,莫過於甚麼材料都不必配,將長蔥切成絲,油爆香後,乾撈已經煮好的麵條裏,下點鹽或醬油,是最基本的蔥油拌麵,但主要的是用豬油,只有豬油才有資格和長蔥作伴,用植物油的話,辜負了長蔥。在館子裏叫蔥油餅,總是嫌蔥不夠,自己做好了。一塊很大的皮,將長蔥切碎,加點鹽,加點味精,拌完當餡,大量放入,包成一個像鞋子般大的餅,再將皮煎至微焦,即熟。吃個過癮。

蔡瀾《長蔥》

Ms Yu: 老師的榮譽

她為我們分享這件事情的時候﹐沒有半點驕傲的神色;她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並不是教育可以為老師帶來榮譽﹐因為學生的成就從來都不是老師的冠冕。老師只是在提醒我們安分守己的重要而已。 匈牙利的每位音樂老師,都是教育裏一群忠心的守護者;他們相信音樂教育的威力,強大得夠保家衛國。我有幸遇上的這為老師便是其中一份子,她的願望就是要教導出一代相信音樂的孩子。因為她在五十年的教學裏,從沒有令小朋友在音樂裏自卑,所以孩子能按照自己的進度,培養在音樂裏的自信。老師最後叮囑我們在座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老師﹕「不要低估小孩子﹐最不起眼的學生都可能是下一位貝多芬。當老師的總得相信他們!」

Ms Yu《一位匈牙利音樂老師》

畢明: 2016 年第一網紅

聽過 Papi 醬嗎?她原名姜逸磊(名字很好啊),號稱大陸的「2016 年第一網紅」。兩個多月前,她個人頻道的一個廣告時段拿出來拍賣,成功拍得 2200 萬人民幣,是新聞,是事實。一個廣告時段,2200 萬人仔。她的頻道,談愛情講生活,mean 精上身,粗口毒舌,麻甩麻辣,表情多端,鬼馬賤格,一條短片動輒數百萬收視,風格有點像 YouTube 紅人 Fred Figglehorn,個人棟篤,刻意把播放速度加快,造成一種卡通聲及 off beat 喜劇效果,剪接節奏強而快,製造連珠炮發的感覺,讓大家覺得爽

畢明《KOL與LOL》

王偉雄: 作者的滿足感

每個作者都應該有這個自我提醒:「我寫的書可能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好。」有了這個提醒,便較容易接受到批評,亦不會那麼熱切期望得到讀者的讚賞。寫作,是為了滿足創作意欲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作而成書,如果暢銷,能賺點錢,當然有滿足感和實際益處;然而,暢銷的書始終是少數,身為作者,著書不為稻粱謀,但單是那出版了的書放在掌上沉甸甸的、有點自己的精神化成實體的感覺,已能提供頗大的滿足感。

王偉雄《好書 • 壞書 • 寫書》

蔡瀾: 肉骨茶

蒜頭的烹調法數之不盡。切成薄片後炸至金黃,下點鹽,像薯仔片般吃也美味。整瓣炸香,和莧菜一起用上湯浸也行。南洋的肉骨茶離不開大蒜,一整顆不剝皮不切開,就那麼放進湯煮,煮至爛熟。撈起來,用嘴一吸,滿口蒜,過癮到極點。

蔡瀾《大蒜》

魚玄機: 白日清宵是散仙

春花秋月入詩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空卷珠簾不曾下,長移一榻對山眠。

魚玄機《題隱霧亭》

魚玄機,字「幼薇」,晚唐女詩人,後出家為道士。

Thursday, July 7, 2016

蔡東豪: 年輕人重視外表

當年對財經事物一知半解,知識來源主要是報紙雜誌,關於所謂 career 抉擇,説不上嚴謹。對於大部分年輕人,錢不是唯一因素,成功人仕賺多少,是很多年後累積的成果,太遙遠了,主要吸引力是份工有型有款。年輕人重視外表,因為弄不清內容,投行勝在外表吸引。電影《Wall Street》在 1987 年上影,我剛入行,米高德格拉斯的大亨做型,是當年「型男」的定義。畢業後如願加入 iBank,當時的職責,主要是幫上司攞喼 (文件全是紙,好重) 和做一些上司不願做的工作。

蔡東豪《高盛吸引到逾 25 萬份求職申請》

Friday, June 17, 2016

鵝鑾鼻燈塔: 港孩,香港未來的主人

有次去表哥家,他兒子六歲,彈琴像李雲迪,彷彿手也會飛。表演完畢,表哥和他老婆,當然擊節讚賞。下年考七級!他們說的時候,表情像六八九發表施政報告。我問小朋友,那麼厲害,是不是打算做鋼琴家?小朋友直接了當:用來面試的,其他我不知道!我又問,可不可以彈另一首簡單一點的給我聽?例如……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小朋友搖搖頭:太簡單,不用學,老師說不用浪費時間。我再追問:那,即是不懂了? 小朋友嘟嘴,望向他的父母親,發出 SOS 求助信號。他父親果然說:那些沒有用的……

Oh I see。我笑,也不再為難他們了。反正我也不懂這種音樂。之所以寫多一點香港的小孩,或簡稱港孩,並無冒犯。他們就是未來香港的主人。

鵝鑾鼻燈塔《港孩》

鄧小宇: 令創作人沮喪

不知 TVB 的幕後製作人們得悉薛家燕擔旗的《乜都搞掂晒》居然「收復失地」會有何感想?兜了多個大圈之後,到最後發覺始終萬變不離薛家燕,她才是收視终極保證,作為創作人,有什麼比這事實更令人沮喪?原來無論搞甚麼新意、構思,結果都屬吃力不討好,怎都比不上還原基本步安全,很可能未來整個 TVB programming 都是循著家燕路線走算了,《掌門人》回朝相信亦指日可待,創意,還是留給敵台去搞吧。

鄧小宇《當收視要靠薛家燕》

Tuesday, June 14, 2016

爽健: 知音不多

寫作是提煉自己靈魂毒素的事,有立場有獨到見解的人,必須承受跟不上步伐愚眾的不解、誤解、曲解和費解,我用「愚眾」稱呼那些閱讀能力欠佳的大多數人並非刻意挑機,而是世上識字的人太多,但懂得細味有心人有鋪排見地的嚴謹文章的知音並不多。

爽健《Defiance 地寫》

健吾: 被批判的事情是一樣的

年輕人和老泛民被批判的事情,是一樣的。而我的高級知識分子、現職某大學合約講師的朋友 K就說:「當大局沒有年輕人,為什麼要大局為重?香港撕裂,大家都輸。如果我是年輕人,為什麼我要給你贏、我輸?就大家都輸,大家一齊仆 × 吧。至少我死,也要找你陪葬。整你唔死,都要你辛苦一下,佢地都當贏㗎啦。咁如果大家都輸,即係冇人贏啦?對後生仔來講,仲叫有得打。但要後生仔『大局為主』,聽『雷動計劃』,乜乜物物,我想,用依家高登一句網絡術語講:真係『so99ly』睬你都生芒果。」

健吾《誰要在乎你耐不耐煩?》

高教授: 無家底,無人脈

當問起 Winnie 男朋友 Chris 的工作時,大家見 Winnie 面有難色,都不追問下去。畢竟都是同屆的同學,姊妹們當然清楚 Chris 的料子。無家底,無人脈,乞食科出身,大家都預計到 Chris 畢業後會是怎樣。

「係喎 Christy 聽講你男朋友入咗 ibank 喎,人工肯定好高啦」
「呀 Katherine 你男朋友仲勁啦,有家族生意,你幾時嫁入豪門呀」

互相拿男朋友出來比較,在這場女人的戰爭中一向是接受羨慕目光的 Winnie,在這一刻已很清楚,從畢業開始,自己不再是眾人焦點。

高教授《大學畢業禮那天,我戴上了四方帽之外,原來也戴上了綠帽》

Sunday, June 12, 2016

梁文道: 帶着信條來觀察現實

人總是會帶着一大套既成的觀念和信條來觀察現實。當我們越是堅持自己的信念,越是肯定自己原有的想法,我們就會奇跡地發現自己所看到的現實世界還真是和我們所想的一樣,於是這個「現實」又反過來「證明」了我們的正確。

梁文道《現實》

姚崢嶸: 選擇一個好想和別人分享的題目

在作者眼中,我們日常工作接觸的 Powerpoint 演講,統統不及格:在投影片把所有要講的內容,密密麻麻和盤托出,觀眾注意力不自禁被分散,變成邊聽邊閱讀,結果「兩頭唔到岸」,觀眾對內容的預期,亦被連續不斷的文字「預告」打消,趣味大減;偏偏這正是 99.9%人用 Powerpoint 的方法。TED 推介的是像 Apple 教主生前常用,只有一個字或一幅圖像的投影片。在職場,不用投影片演講早已是失傳秘技;最受歡迎的 TED Talk 中,卻有三分一是完全沒有 Powerpoint 的。可惜,作者認為成功 TED Talk 的最大關鍵,恐怕不是我們日常能參考的:就是選擇一個自己好想、好想和別人分享的題目。

姚崢嶸《講到天下無敵》

林彥邦: 搵食擦鞋仔

如果要香港人票選「最不願被代表的藝人」,成龍應該當之無愧排第一,陳百祥應該可以和「宇宙GEM」爭第二名之位。大家都記得,當網民呼籲杯葛時,「阿叻」豪言台慶收視若只有兩三點,他會由電視城跪返屋企。那怕千夫所指只要老闆 HAPPY,正正是那種為「搵食」甚麼都可以,而且以此為榮的典型「擦鞋仔」,而現在這位「擦鞋仔」將會代表你和我到巴西傳聖火。

林彥邦《何韻詩到陳百祥 悲哀的香港人》

Priscilla Chan: ExO 顛覆了不少傳統行業

ExO 起步的時候一般資金、員工不多,組織架構也甚為簡單,它們的目的卻是明確而遠大的。賺錢,通常不是他們的主要著眼點,然而,有趣的是,因為它們勇於打破現有模式,有效使用最新科技,又有打動人心的願景,只要找對方向,發展速度都非常驚人,而且很難有競爭對手可以挑戰其獨特地位。ExO 的出現,顛覆了不少傳統行業。Google 改變了我們學習、存取資訊的方法;Facebook 改變了我們與朋友、甚至陌生人交往溝通的模式;Airbnb 動搖了傳統酒店業,改變了人們的旅行習慣;Uber、Tesla 正在改變人類的移動模式;YouTube、Netflix改變了人們的娛樂習慣、SpaceX 顛覆了航天科技⋯⋯。

Priscilla Chan《工種消失、行業被顛覆 - 由科技的「大耳窿式」幾何級數增長說起》

李勁華: 的士司機挑動你每一根神經

的士司機是「司機大佬」,乘客要去的地點若果不合「司機大佬」的口味,便會被認為是「麻煩客」。的士司機肯接載你,是皇恩浩盪,乘客「唔該前、唔該後」,將自己地位放在司機之下,好像這個不是一則交易,而是的士司機對乘客的恩賜一樣。不喜歡的士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的士司機的駕駛風格。根據個人觀察,「有性格」的司機,風格主有兩種,分別為「賽車手」和「逃亡者」。前者 cosplay 賽車手,將汽車性能發揮至極限,每次換檔都令乘客感受到非凡的加速動力,在拐彎與緊急煞車同樣有激情演繹,帶來超級跑車的痛快感覺。「逃亡者」風格的司機,則擅長為乘客提供驚險刺激的乘車體驗。駕駛時與其他車輛頻繁互動,在追逐之間加插火爆對白,既有本土風味亦能突顯駕駛者內心的控訴與怒火,那種由內至外再由外至內的感情轉換,完全能夠挑動乘客的每一根神經。

李勁華《手機App不能拯救香港的士業》

林兆彬: 變種特攻的抗爭

《變種特攻》的漫畫原著誕生於 1963 年,兩大主角 X 教授(Professor X)和磁力王(Magneto)的人物設定,或許是參考了當時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中,兩位政治理念南轅北轍的領袖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和 麥爾坎·X(Malcolm X)。馬丁·路德·金 主張非暴力抗爭,不能使用暴力,也不對白人產生仇恨,因為對抗的是制度;而麥爾坎·X 則相反,認為要「勇武抗爭」,主張透過暴力手段迫使白人屈服。他們的感覺很像 X 教授和磁力王吧?

林兆彬《變種特攻:天啟滅世戰——善良的力量能夠超越仇恨嗎?》

李勁華: 先要學做人

當別人給你意見,你要用經驗去分析,要理性地判斷甚麼是對公司最有利,而不是以直覺或個人喜惡去決定接受或不接受。而當有人對你說「做不到」的時候,不要被擊倒,不要被感性蒙蔽,要以務實和理性的態度去分析,思考一下還有甚麼可能性,或要做先做甚麼事才可以做到本來「做不到」的結果。過往幾年,能夠不斷地力排眾議,走自己的路,坦白說,和際遇不無關係,甚至運氣可能比實力更重要。而我深信,好的際遇只會降臨在心胸廣闊、誠實和有情義的好人身上。但凡心胸狹窄、寡情義,凡事以個人利益為先的人,就算付出了多少努力,都難以得到上天和世人的眷顧。畢竟我們都活在由「人」組成的世界,所以未學做Startup,先要學做人,共勉之。

李勁華《Startup是一個不斷證明別人是錯誤的過程》

黎玉嬋: 起薪點時光倒流

已有近 30 年飛行服務經驗的 Dora,讓數字說話:「我們 1995 年入職的同事,當時的起薪點是 9413 元,但 20 年後的今天,起薪點只有 8350 元,真的是時光倒流!是否只有我們時光倒流呢?又不是喎。你們記者 20 年前大學畢業出來,人工是萬一二,現在又是萬一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她 1986 年入職,坦言因為空姐薪酬豐厚,可以儲錢買樓。聽她說說今昔對比:「以前就真是一個空姐。」想當年飛巴黎、倫敦等,逗留(layover)時間很長,連來回有 7 至 9 日。扣除頭尾工作時間、在酒店的 standby 兩天,很多時可逗留 4 至 6 日,可以到處玩,她更帶着丈夫一起去法國,飲飲食食,時間多到她大呼好悶。「現在是電視作出來就有囉。」

李寶瑜《「飛」常談判韌力》

Wednesday, June 1, 2016

蔡東豪: 記者的筆改變社會

新聞報導不單止為讀者帶來資訊和知識,還直接帶來深遠社會改變,真的令人感動。這故事告訴我們,拯救奴隸不一定是特工隊的槍,可以是記者的筆。

蔡東豪《來自奴隸的海鮮》

梁文道: 入鄉隨俗,跟規矩辦

只不過,不管人家這番舉動是出自真心,還是按着習慣行禮如儀,我覺得拿他人的禮數取樂到底也不是件很有趣的事吧。反過來講,我們也用不着像那些重度哈日症患者,為這種事情感動得一塌糊塗,說甚麼這就是傳說中的「一期一會」精神,「人家日本人就是不一樣」之類的話。我敢打賭,絕大部分餐廳和旅店的老闆和員工在這麼送客的時候,腦子裏想的都不會是「客人呀,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會,珍重呀珍重」。身為來客,我們要做的就是入鄉隨俗,跟規矩辦便是。

梁文道《三鞠躬》

Thursday, May 26, 2016

Leon Ho: 開會技巧

開會的第一大原則,是愈少人參與愈好。... 第二個要點是要有明確的目的,那樣才可以集中討論議題、確保討論節奏恰當。...第三個要訣,是要有會議的「主持人」。

Leon Ho《很多人都沒有注意的開會技巧》

蔡東豪: 人肉讀稿員

恒基業績記者會上,李兆基強調集團無重組和私有化計劃,要與股東共同進退。李兆基說:「已經揸成百分之七十幾,私唔私有化已經冇所謂」。投資者對恒基系內公司重組和私有化,一直有憧憬,李兆基此言一出,炒家即刻謝哂。從恒基立場,市場存在這些傳言,其實不壞,對股價有正面幫助,不用主動澄清。我懷疑四叔這句話是衝口而出,開會前沒預演,恒基公關聽到也打個突。相反,誠哥未必會這樣說,他的作風應該未有隨年紀增長而改變 ,他會以一貫名言答:「今日冇重組計劃」。... 其實香港需要「智慧坦言老人」,太多事情經過悉心舖排,名人變成人肉讀稿員,演釋全是公關語言,悶死人。

蔡東豪《與股東共同進退》

Sunday, May 22, 2016

《智取威虎山》 (2014)

The Taking of Tiger Mountain
導演:徐克
張涵予、梁家輝、林更新、佟麗婭

《西遊.降魔篇》(2013)

Journey to the West: Conquering the Demons 
導演:周星馳、郭子健
舒淇、文章、黃渤、李尚正、陳炳強、羅志祥、醬爆

Terence Yun: 《100毛》低成本高效用

《100毛》起初做《毛記電視》很多人或會質疑,因為視頻製作成本高,並不易營運,是燒錢的好法,但是從現在看,他們走的路已經正確。試問今天無線會能否請到鄭秀文或者黎明拍廣告嗎?廣告公司都要高成本拍個廣告還要在給一個很貴的價格在所謂的電視黃金時段上播,但是《100毛》卻不需要如此高的成本但卻基本上有同樣的效用,從這個角度看,這個Profit Margin 有多高?《100毛》自然懂得計,廣告商也會懂得計如何取捨,那生存空間便成。

Terence Yun《100毛顛覆了廣告生態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Detective Dee and the Mystery of the Phantom Flame (2010)

導演:徐克
劉德華、李冰冰、梁家輝、劉嘉玲、鄧超

龍門飛甲 Flying Swords of Dragon Gate (2011)

導演: 徐克
李連杰、周迅、陳坤、桂綸鎂、范曉萱、李宇春

蔡子強: 弱者要另闢蹊徑

Gladwell 整本書,就是以類似的故事,反覆說明一個道理:Underdogs 如果要克敵制勝,企圖透過嘗試複製贏家那一套,往往是徒勞無功的。因為在一切條件都遜於對手的情况下,重複同一個模式,玩同一套遊戲規則,根本很難玩得比對手成功。但賦予強者優勢的那些特質,往往也是他們弱點的所在。強者的優勢,有時反而會為他們製造了劣勢;相反,弱者的劣勢,有時反而會為他們提供了優勢,關鍵是你是否懂得如何扭轉乾坤。只有從對方的盲點中着眼,另闢蹊徑,走自己的路,反而有機會殺出重圍。

蔡子強《Underdogs 的上位之道:不要妄圖複製贏家那一套》

Tuesday, May 17, 2016

黃一恒: 香港的人文氣息

相比之下,現在的郵輪碼頭跟香港人生活完全切割,沒有關連,毫無感情聯繫,只是跑步朋友作為遠觀的一個風景。現在的郵輪碼頭,是刻意為遊客打造出來的旅遊項目。但凡刻意打造出來的東西,就是不自然,跟四周沒有連繫。郵輪碼頭,四野荒蕪,杳無人煙。遊客從郵輪登岸,沒法子即時感受當地人的生活。不像啟德機場,本身就是九龍城社區的一部分,旅客辦完入境手續出到大堂,已經感受到香港的人文氣息。走出機場,步行不遠,已可以直接走進九龍城區。

黃一恒《郵輪碼頭只淪為跑步人士遠觀風景》

Sunday, May 15, 2016

徐少驊: 大平台把網民的「注意力」賣給商家

YouTube 最強的當然是有一個「分潤分成」計劃,YouTuber 用心拍片就可以有不錯的回報,首名香港 YouTube 頻道觀看次數過億、專門上載試玩電玩遊戲短片的大 J,就間接承認他憑YouTuber 這份工作,每年的收入就過百萬了!... .... 當然,這個網絡世界,最後的贏家不是毛記電視,不是「個人電視台」,而是像 Facebook、YouTube 這樣的大平台,它們無須挖空心思製作內容,給出一個平台,大家就無償的奉上內容,然後就可以把網民的「注意力」賣給商家。

 徐少驊《「大數據」與媒體(三):從毛記電視說到 Facebook Live,媒體生態大變易》 

Priscilla Chan: 正常的價值觀

社交媒體,就是要雙向溝通,本色表達。自說自話、官樣文章、語言偽術、一字排開官方大合照、開設粉絲專頁然後刪除反對聲音,全部只會反映當事人對新媒體是如何無知。黎明因為演唱會帳篷不合規格引起的混亂而道歉,真誠而負責任;在 Facebook 不斷發佈最新消息、在演唱會直播片段作補償、在最核心的內圍關心核心的外圍,利益之外更重人情,市民一面倒擊節讚賞,我們才忽然驚覺,正當、正常的價值觀,我們真的久違了。

Priscilla Chan《新一代國家元首的自媒體公關Battle》

馬傑偉: 香港青年人微妙的變化

世代價值變了,廢青好有型,Dickson 穿吊腳褲老土波鞋都有女人考慮嫁畀佢。而且勇奪專家青睞的成熟 Mary,真心想試試有沒有可能結婚生子與他共人世。如果換一個主持,由阿叻代阿芝,陳百祥必先「單打」Dickson 一番,由外形到衣著到成功指數,盡數 Dickson 不是。幾代香港人轉眼過,何謂成功男人當然還是金錢與權位,但青年人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

馬傑偉《專家Dickson》

小盛女: Marketing 三面不是人

講真其實 Marketing 真係唔好做,特別係做 agency,一嚟要受個客氣,二嚟又要受 designer 啲藝術家脾氣,個客永遠想改到最完美,而 designer 又永遠會覺得初稿就係最完美,根本唔使再改,簡直係矛盾大對決,再加上老闆同時又會卒數,簡直係三面不是人。

小盛女《喂,做嘢係要畀錢㗎!》

滴牙膏: 不能怪老師沒有熱誠

然而,我卻遇過好幾個這樣的學生。他們補習,並非校內老師教得不好,而是根本沒在意課堂上老師講課的內容;並非需要專人指導,而是羊群心理,你補我補;並非為了應試秘笈,而是覺得補習天王「好靚仔」云云。要是本身都不認真學習,對十幾年免費教學嗤之以鼻,寧願花費幾千元看電視直播,本末倒置實在可憐。最令人側目的是,盲目追捧補習明星的那群人。有時候,也不能怪在學校任教的老師沒有熱誠,當發現自己所教的學生寧願對天王天后談「尊師重道」,考試前後只跟天王天后道謝,誰都會沮喪。或多或少,是歷屆師兄姊的錯,吹熄了老師曾經滿腔熱血、僅存的那團火

滴牙膏《像我這樣的一個學生,的確無乜得好補習》

余若薇: 梁振英着意整頓大專院校

這不是單一事件,早前圍堵校董會的嶺南大學學生會幹事亦遭校方秋後算帳。雨傘運動後,特首梁振英着意「整頓」大專院校,包括安插自己人入校董會,呼籲商界不要捐款給大學,校長們變成驚弓之鳥,總怕學生「搞事」,校方揹鑊。我真的擔心,這些患了軟骨症的校長如何領導我們的下一代進入未來的關鍵十年?

余若薇《校長都變驚弓之鳥》

徐緣: 你感覺不到花紙的存在

但所謂的反映真實,總帶一點美圖秀秀,不懂控制火候習慣重手,背景物理空間可被徹底扭曲,你所看到的,只是哈哈鏡中的影像。至於所謂生活日常照,都看似經過些微包裝,例如出埠工作在異國地標留影,或化妝間上化行妝來一張自拍照,感覺總是在看一張細心設計的糖衣花紙。黎明 Facebook 影片的 Raw,讓你感覺不到花紙的存在,核心嘅外圍,正是核心嘅內圍。

徐緣 《黎明是最識玩Facebook的藝人》

李海怡: 老細帶領公司發展

「廢柴」,其實是一種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會存在的生物。我倒不覺得因為 NGO 特別仁慈,商業機構特別兇狠,廢柴才得以在 NGO 生存,卻死在商業機構裡。反而無論在何種機構工作,能否幸運地遇到精明能幹的老細和負責任的團隊,才是勝利的關鍵。一個能幹的老細,不單能在當下帶領公司發展,更能為公司機構訂下長遠而且穩固的發展方向和制度,讓機構發展「千秋萬世」。

李海怡《揀機構,不如揀老細》

梁文道: 料亭古董食具

以前我曾說過,某些料亭的會席定價之高低,不只取決於食材之豪華與否,用甚麼食具也會影響到價錢。... ...比如滋賀名店「招福樓」,老派端莊,杯具上桌的時候毫不張揚,要等你自己好奇忍不住把玩那小酒杯,這才赫然發現這玩意竟是「大明成化年製」的瓷杯。由此可見上好料亭食具之貴重(特別是京都一帶的傳統名店)。所以我們就得當心了,每個動作都必須鬆緊有度,可別不留神壞了人家的珍藏古董。比方說喝湯的湯杯,開蓋的時候固須謹慎,喝完之後尤其不能多手把蓋子倒着蓋回杯上,因為那會擦壞杯和蓋子上的漆和蒔繪。

梁文道《杯具食器》

The Terminal (2004)

Director: Steven Spielberg
Stars: Tom Hanks, Catherine Zeta-Jones, Chi McBride, Stanley Tucci

Amelia Warren: "After he loses the Battle of Waterloo, Napoleon isolates himself on the tiny island of Saint Helena. No one knows exactly what happens next, but the version I like goes like this: He's very depressed and decides to take his own life. But Napoleon believes himself to be of such superhuman strength that he takes six times the amount of poison needed to do the job. His stomach is so full up with poison that his body rejects it, and he doesn't die. See? Ego. Saved his life."

Tuesday, May 10, 2016

齋老味: 超級影迷林 sir

林 sir 比較木獨,不擅交際,有很多奇怪的小動作,說話也不自然,我只覺得他是個典型毒男老師(當然他可能也覺得我是毒男學生),大家除了補習說話也不多。對我來說,他只是個放學來賺外快的補習老師,也不需要有太大要求,我唯一不滿的就是他總是在我做數學題時,拿自己學生的功課出來悄悄地改。也補了好幾個月,有次我無聊提起周末時看過某套電影,就談了起來。

當年爸爸媽媽愛看電影,周末一定帶我去看,而且他們自小訓練我(應該不是故意的)追字幕,所以他們是毫不理會我感受地選自己喜歡看的電影,大部份是荷里活片。但無論我周末看過什麼,星期一補習跟林 sir 說時,他都可以談起來的,仿佛他所有電影都看過,過了一會我便肯定他是個超級影迷。補習時我們都悶得發慌,就是講電影林 sir 便精神起來,說過不停。我們也試過有一整課只談過電影,沒補過習。

齋老味《我的毒男補習老師》

Thursday, May 5, 2016

花旗空姐血淚史: 華人自掃門前雪

華人與華人之間,雖然某程度上承傳著相同的文化血脈,他鄉遇故知,理應互助互愛,但實際上,彼此的相處相當複雜,表裡不一情誼可能非常脆弱。大家既是慰鄉愁、說其它族裔不是的傾訴對象,同時又是財富、地位的競爭對手。你的房子比我大,兒子的工作較高尚,我會眼紅,但也想巴結;你的車子比我差,薪水待遇不如我,我會暗喜,成為較優越的一位,感覺良好。特朗普會否勝出黨內初選,繼而入主白宮,還要買大量花生來慢慢看這場選戰。但我所提到華人各種「自掃門前雪」的自私行為明爭暗鬥的心態,則不論誰當總統,也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直到永遠。

花旗空姐血淚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記 Donald Trump 到加州灣區遇示威》

陶傑: 若無其事的中國人

這種強國風格的語言,無論是宣傳唱紅打黑的「重慶模式」,或者「百度奇蹟」,都有電影「中國合伙人」式的喧囂和亢奮。中國人喜歡在這種泡沫語言裏 Feel Good,覺得很自豪,然後過幾年,「重慶模式」的那位魅力之星變為秦城監獄的無期徒刑囚犯,而「百度」忽然成為中國網民詛咒要「遠離」的邪惡單位。

一人,一事,一企業,成為中國人在歡呼喧哄的偶像目標,幾年又變為惡言詛咒的對象。今日他們的面孔扭曲、辱駡批判之際,中國人可以若無其事地忘記不久前當日的亢奮笑容。

陶傑:《眾裏尋謊千百度》

人廚子:保護動物的諷刺

諷刺的是上週六才有二千多人走上街頭爭取保護動物立法,然後為了「條友阻住返工」而叫一名企跳者快點跳下去。直至晚上,企跳者與警方消防對峙超過十小時後,有媒體更現場直播。至此已有成千上萬的澳門人發表了對事件的意見,而一面倒地沒有幾多人想像過他真的跳下來的話自己可是會親眼目睹「肝腦塗地」的慘況。

人廚子:《澳門——一個直播叫企跳的人跳下去的城市》

Ms Yu : 兒時植根的家教

今天我們卻感激他們當初的囉嗦與責罵。因為嚴格,所以我們學會守時守約、學會為他人設想;我們懂得何時道謝、何時道歉;我們不介意吃一點虧,亦不介意去成人之美。在社會打滾了多年,便發覺原來能令人活得精彩快樂的主要因素,竟然不是亮麗的學歷或辛苦建立回來的人脈,而是那份從不起眼、自兒時植根的家教。

Ms Yu 《家教》

蔡東豪: 內地政治與商人

近期內地商人風聲鶴唳,連一些被認為擁有強大政治網絡的商人,也相繼「被消失」。習近平上台後最初的一段時間,內地政府與商人的關係良好,特別是有國際業務的內地商人,不過近期政治環境似是有變,擁有國際關係不是護身符。《Lex》專欄跟阿里計數,阿里股價近期低沉,估值比同類型股份低一截,原因是政治風險。阿里巴巴買南早,就當作為保險費,相對阿里巴巴的市值,濕濕碎。北京是否需要多一隊啦啦隊,不是問題所在,真正重點是馬雲需要這份保險

蔡東豪《阿里收購南早為撐核心業務》

蔡瀾: 文字簡潔

當年我已經開始賣文,在《東方日報》的副刊「龍門陣」寫稿,諸多專欄中,我最喜歡一位叫蕭銅的前輩,他的文字極為簡潔,有甚麼寫甚麼,像去大陸,到小食肆,喝酒,原來啤酒是熱的,照喝……。 後來我才發現,在看他的文章那麼多年,不知不覺受了影響,有時自己也想到甚麼寫甚麼,甚麼時候停止,甚麼時候停下,甚麼時候開始,甚麼時候斷句,都很自然,而且愈自然愈好

蔡瀾《我住亞皆老街的日子》

高山行: 退休高官一味向錢看

以舊機制及先取部分模式計算,比方月薪為 20 萬元,服務年資 30 年,以最多可先取 25%計,便可一筆過先得 504 萬元退休金,然後每月坐享 9 萬元長俸,要過怎樣的高質素生活,實已綽綽有餘。奈何地,不少高官在退休後仍只顧一味向錢看,且無視新僱主身為大財團易惹爭端的疑竇,最矚目例子有前屋宇署長梁展文在 2007 年 1 月退休前,本已牽涉議論紛紛的嘉亨灣及紅灣半島事件,但竟仍旋即在 2008 年便到新世界中國走馬上任;前警務處長曾蔭培在 2003 年底退休,在 2004 年 6 月便已任職新創建集團執董;許仕仁更傳奇,2000 年中以財經事務局長身份退休後,在 2003 年加入了新鴻基地產旗下的九巴集團,然後又被曾蔭權在2005 年中急召出任政務司長,糾纏不清的退休前後公私關係,終於種下干犯官非的禍根。

高山行《退休高官的道德》

林彥邦:香港記者低薪

入行八年,月薪萬三,十年,月薪萬七,你沒有看錯,香港記者薪酬就是這樣賤。這當然是記者行業的不幸,也是菁黃不接水準下滑的主因。

... 記者低薪,因為「傳媒無錢賺」?冤枉呀包大人。不少傳媒機構其實一直有盈利,星島 13 和 14 年度,盈利都過億,經濟日報集團,上年度純利亦有 4500 多萬元。傳媒其實有錢賺,只是沒有分給你。先說星島,主席何柱國去年薪酬、福利加花紅,超過 1000 萬,行政總裁蕭世和,年薪亦超過 900 萬,一個參考,港鐵 CEO 梁國權,年薪都不過 816 萬。蕭世和的人工,差不多可以請八十個 fresh grad。單單集團七名董事酬金,等同集團盈利四份一。經濟日報,主席馮紹波、社長麥華章、「石 Sir」石鏡泉,年薪統統在 300 萬以上。

好!既然如此,那就努力向上爬!抱歉,門都沒有。傳媒機構架構簡單,層級很少,升職的機會也少。記者升職到高級記者,再升首席記者,再升就到採訪主任級別,半隻腳踏入管理層了,再往上,就已經是總編緝那層次,升遷機會只有幾次。

林彥邦:《記者生涯原是賤…為甚麼?》

練乙錚: 習大大引蛇出洞

夾着乃父的開明美譽上台打右燈向左轉的習大大,2013 年起不斷壓縮思想和言論自由,在互聯網擴建「網上義和團」加緊排外之餘,還在學術界推出「七不准」、「十六條」,要求知識分子閉嘴不談「代表西方思想毒素」的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概念,尤其不可「妄議國政」, 觸碰黨的歷史錯誤和批判權貴資產階級。此外,更提出「黨校姓黨、媒體也姓黨」,索性把管控之手伸展到社會上每一個 Wi-Fi 可到的角落。然而,這樣的一個黨國最高領導人,最近卻出人意表反向而行,在安徽合肥的一個講話場合裏,強調「要和知識分子推心置腹」、「對來自知識分子的意見和 批評,只要出發點是好的,就要熱忱歡迎,對的就要積極採納;即使一些意見和批評有偏差,甚至不正確,也要多一些包容,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云云。兩套話語,孰真孰假?

練乙錚《何謂濫用權勢?是否引蛇出洞?》

Friday, April 29, 2016

陶傑: 日本

東大寺的小鹿、京都的渡月橋,嵯峨的小火車,還有小樽的冬日,倉庫運河邊幾盞暖和的燈影,日本是讓你揩抹了臉上的眼淚之後,輕輕依偎在懷抱裏忘憂地熟睡了的一榻溫蓆和柔枕。世上為什麼有這樣體貼的夢鄉?沒有男人的時候,跟單身女伴同行穿一件羽絨,一對球鞋,可以在清水寺伸出一桿 Selfie 拍下忘形的模樣,在寺鐘下,盛一瓢清水,洗滌手腕在佛像前合十許願,希望下一個男人有緣,不再是負心漢。祈福之後,在小巷的壽司店吃了一頓鮭魚和吞拿,夜宿溫泉,在露天風呂的寒星之下共說心事,狠狠地詛咒各自剛遺棄了的那個人。

陶傑《港女的心》

蔡瀾: 我看了怕怕

自小聽說有種真正的水蜜桃,插一根吸管就可以把汁完全吸光。長年搜索,最後聽到一處生產,即刻趕去嘗試,果農採下一顆桃子,我用手一捏,很硬,絕對不可能吸汁。果農叫我等一等,然後用手拼命把桃子按摩,壓擠到軟了才叫我插管吸,我看了怕怕,就此作罷。

蔡瀾《桃》

沈旭暉: 我是一個香港人

他知道世界無限大,但在感性或是務實的層面上,他說自己不能沒有了香港的身分,沒了就一無所有 —— 去世界各地開會,與不同的人見面,他說自己的 starting point 都是:我是一個香港人。他的十年就這樣過去,問他如何看待香港往後的十年,這次,他沒有拒絕談香港政治。「香港要長期維持五十年不變,母體是一個既單一又高度中央集權的政府 —— 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幾乎找不到先例,根據正常進程,either 完全獨立或變成一國一制,現在要一直推行這個理想的一國兩制需要極多的巧合、極多的智慧和極多的善意,不是說完全沒有可能,但未來十年會怎樣,其實很靠多方的角力。」

黃雅婷《勇武捷克不敵蘇聯 強大蘇聯敗給文明 沈旭暉的香港十年》

練乙錚: 特事特辦常態化

本來,「行李門」中,這個家庭不當利用特首官威獲得特殊服務(所謂的「酌情送遞」),儘管為難了幾位盡忠職守卻有可能給上司視作不識時務的機場服務員,本身的確是小事;若梁氏馬上由衷認錯、誠意道歉,並特別表揚試圖阻止梁夫人硬闖禁區的人員所表現出的專業精神,小事便可化無,梁氏更可藉此改變其「小器」形象,在民調中加分。不過,世事沒有「如果」。因為梁氏的執迷不悟,空勤人員總工會發動了機場大示威,引發出市民對事件的關注:「第一家庭」不僅不守法,反而要把有關的「特事特辦」常態化,結果將會導致機場保安系統出現嚴重漏洞甚至全面解體。當今之世,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地方,機場運作首重安全,其次才是效率。空總要求政府關注的,正正是「第一家庭特事特辦常態化」所帶來的安檢問題,而梁特卻為了一己家人的「效率」而不惜毀壞安檢法規,終了還指摘示威者破壞香港機場的國際形象;有此特首,真是令港人情何以堪

練乙錚《四両錯過引千斤反對勢力 小事特辦證梁氏危險治港》

ROSINA : 保皇盲撐

因為身份地位而耍特權,事情若發生在一個正常的國家內,一定引來朝野口誅筆伐。2009 年發生的卡片蘇事件,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的蘇錦樑,被揭發利用自己卡片代替入息證明為家傭續約,就被各界譴責、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甚至要召開會議跟進追究,最後蘇錦樑要公開致歉,承認處理事件粗疏,當年,保皇的還不需要盲撐,政府部門還會依法辦事。但現在政府高官、機管局、建制派為了護主不停用語言偽術御責,為了一家耍特權的人,陪上了整個政府威信,一個大話掩蓋一個大話,卻引來更多疑問。

ROSINA  《家教、身教》

梁文道: 橫擺的日本筷子

又由於有這套左右手兼用的動作,所以日本的筷子在餐桌上定然橫擺,不像中國人這樣筷尖朝上地直放。除非特別標新,否則你去好一點的日本餐廳吃飯,他們的筷子多半都是如此橫置在筷架上頭,你也不用按着我們 的慣性將它們調整成和自己垂直的方向。所以打量一間本地日本料理店是否「正宗」,瞧它筷子的放法就能猜到大半了。

梁文道《筷子》

Wednesday, April 27, 2016

任建峰: 上庭前準備充足

有關聆訊的訟方分別每方聘請了一位資深大律師,我在此就叫他們做 A 與 B 吧。A 說的英文字正腔圓,比英女王更「英女王」,十分動聽。我記得見到來法庭參觀的公眾人士與學生個個都以「心心眼」表情看 A 陳詞的。B 說的英文雖然絕對是清楚的,但都有點香港口音,在法庭內陳詞時較少高、低音,不會覺得他的詞鋒特別精彩。但這聆訊最終是 B 代表的訟方贏了。當然,在有關聆訊中,B 那方在法律原則、證據上是有點優勢的。但更重要的就是 B 上庭前準備充足、熟讀有關法律對證據瞭如指掌、法官拋出來的所有質問都難不到他。至於A,我可以說的,就是他說英文的確是很動聽(其他的,我不評論了)。

任建峰《口音並不代表真材實料》

葉朗程: 京都的俵屋

很多蘋果教徒都應該聽說過,Steve Jobs 是何等癡愛日本,尤其是京都,尤尤其是京都的俵屋。蔡生問我有沒有試過走入俵屋的「小休息室」,其實他想說的是俵屋的迷你藏書閣。有,當然有,坐下來之後,和服女子更為我準備了一杯可口的冰茶。
蔡東豪說:「Steve Jobs 是俵屋常客,但俵屋從不以此作宣傳。俵屋的小休息室裏面,放了一本關於 Steve Jobs 的日文書,是日本人紀念這位老朋友的含蓄方式。」實在太型,原來 Steve Jobs 與日本,與京都,與俵屋,有過一段如此微妙的關係。難怪有些果迷說,蘋果每件產品,也看得出日本人的精緻有序。

葉朗程《Gomenasai》

Tuesday, April 26, 2016

楊照: 京都的美無所不在

京都為什麼是京都,正因為京都的美無所不在,如果願意,你可以和京都的環境發生多少細密、感動的關係。源自殘缺的美學教育,台灣人殘缺的美感硬生生地將京都化約為幾個「奇景」,就是去那裡沾醬油式地和幾個「奇景」拍拍照,然後就沒了。如此簡化京都,當然不是京都的損失,損失的,是自以為這樣就叫做去過京都的台灣人。沒有櫻花沒有楓葉的平安神宮庭園,仍然有著諸多細緻之美,那是小川治兵衛的傑作。

楊照《三月遊京都(一) 》

蔡東豪: 企管人的數據

由買到賣,由運輸到電訊到基建,超人旗下公司可以提供型型種種的資料,再由身懷絕技的管理層分析和過濾,整合為最有用的資料,一層一層提煉升華,最後交到超人手上。數據好多人都有,不過數據的特徵是雜和亂,有隨時等於冇。超人的數據不是普通數字,而是企管人需要下重要決定的憑據。買一間電訊公司、建一間電廠,需要搜集大量數據,最後根據這些數據作出十億美元計的投資。

蔡東豪《超人的泳褲》

田心: 藉着闊度帶出深度

我這個小薯記者初出道時撰寫人物專訪,安裕看過後總是說:「寫得唔好,再寫過。」講完之後又即刻行開。起初我不明白什麼是好,後來我在安裕的行文中知道答案:一篇好的人物故事,是藉着人的闊度,來帶出社會的深度,正如松本清張的小說健筆不忘緊扣社會。

田心《安裕這個人》

Monday, April 25, 2016

劉健威: 中菜人手十分短缺

都是吃得很舒服的 comfort food,烹調技巧實實在在,價錢便宜,絕對是可以常來的型格小店。這樣有性格的小店,香港沒剩下幾間了,但最可惜的是,當天晚上所見,客人疏疏落落的,不用說,完全見不到四十歲以下的客人。這是中菜餐飲業很大的問題。其一是沒年輕人會入行,人手十分短缺;其二是沒三十歲以下的客人走進來。客人和廚師都嚴重缺乏,這行業怎樣可以發展呢?那是令人很擔憂的事。

劉健威《再訪順記》

梁文道: 跨過門檻

第一個問題是上了台階,進門之前,我們第一步踩下去的位置,這一步是絕對不能踩在門檻的框邊上的。那道拉門的框邊就和任何傳統中國宅院和寺廟的門檻一樣,是讓人邁開步子跨過去,而非踩上去的。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中式門檻往往高出地面一截。那座宅子或建築的地位愈高愈神聖,門檻也就愈高愈難跨越。日本房子倒好辦,門檻只是地面上一條軌道而已,所以記住這點好好地邁步並不困難。

梁文道《終於入房》

梁文道: 正坐,胡坐

其實,便和好些日本習俗一樣,這種坐姿源於中國,我們在漢代畫像磚裏也能看到不少例證,宴席上頭,一人一張小几,沒有如今習見的大圓桌,更沒有椅子,多數人都是跪坐地上,幾乎就是現在日本飲宴的情況。一直到唐朝為止,這種坐姿都是漢人心目當中最正經最斯文的「正坐」;盤腿而坐,那是胡人的坐法,所以叫做「胡坐」。唐人漢胡混雜,可能沒那麼拘謹,正坐胡坐皆可,而且那時開始引進高腳的椅子,稱作「胡椅」,於是引起一場中國人坐姿與建築空間的革命。宋朝以後,中國人再也離不開椅子,室內的家具和樓層全都換了一副模樣,那種古老的正坐才成了日本的獨家姿態。

梁文道《古人的坐姿》

Friday, April 22, 2016

David Tang : 貪小便宜、愛耍官威的小輩

為什麼特區政權,上至曾蔭權、梁振英,下至湯顯明、陳茂波,都是那種貪小便宜、愛耍官威的小輩? 因為不貪小便宜、不耍官威的人,有腰骨,有腰骨的不好操控呀,「靠唔住」,主子不喜歡,最「靠得住」的,不用說,就是又無用、又貪小便宜、又耍官威,不是主子的「知遇之恩」的話永遠爬不上去的那些了,他們為了本來造夢也不可能得到的權柄,聽話指數,直達一百三十以上了。

David Tang 《在獨裁者眼中 越是貪的越教他放心》

區家麟: 報章為政府放風,做權貴代言人

《明報》的掙扎,折射香港沉淪的悲鳴。抱持理想、敢說真話、堅守原則的人,在這片土地,會受到懲罰。香港,似乎再容不下一個安靜的編輯室,讓記者們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 今時今日,記者做調查報道,是高難度動作,既需人手資源時間、個人拼勁與團隊支持,更需要老闆祝福,最少也要採主們勇敢地隻眼開隻眼閉。很多報章,早已倚傍高牆,他們的「獨家消息」,主要為政府放風,做權貴代言人;他們的「調查報道」,刀鋒更多是對準弱勢、插破雞蛋、自我閹割。

區家麟《明報啟示錄: 你認真,會受到懲罰 》

蔡子強: 充滿熱情新聞工作者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心高氣傲,能夠讓我心悅誠服而追看的專欄並不多,安裕 (姜國源) 的是少數之一。也因為佩服他的文章和見識,因此曾冒昧向他提出合作,合力撰寫了《Finest Hour:最壞的年代,最好的記者》一書,在 2014 年那新聞界多事之秋、風雨飄搖的一年,當作是向業界致敬。結果,阿姜爽快答應,彼此因而結緣,亦覺得十分投緣。阿姜並不是我,他是一位謙謙君子,對人彬彬有禮,比我有修養得多。他見識廣博,對新聞行業的中外歷史,都能如數家珍,文章可讀性甚高,每次讀他的文章,都讓我獲益良多。而且阿姜為人並不民粹,對事物有其深刻的一套看法,更對新聞行業充滿熱情,是今天已經十分難得,有著豐富閱歷、見識、學識修養、人文情懷的新聞工作者。

蔡子強《安裕珍重!》

沾屎 : 做記者搵唔搵到食㗎?

在香港當新聞工作者,本就又低人工,工時又長,又不受尊重。還記得當年剛入行做記者,參加中學同學聚會時,我的舊同學、中學恩師聽到我去了當記者後,無一不投以不屑眼神:「做記者搵唔搵到食㗎?」當時年少氣盛,覺得如果答勉強可糊口有點羞家。但事實上是他們白鴿眼嗎?不是,其實現實是就連阿水也知道,在香港當記者人工有多低,待遇有多不合理。而十個當記者的,有九個也是有抱負,有使命感(剩下一個大慨是失心瘋)。

沾屎 《不讀新聞系》

王偉雄: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不喜歡單向講授、依書直說,我的教學方法特別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會因應學生的反應而變化,同樣的教學重點,遇上不同的學生,便會有大異其趣的具體內容,可以說有幾分是即興表演。這互動和即興的成份才是教學最有趣、最刺激、最有人情味之處,也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間中會有不同程度的「失控」,但「即興表演」成功時,效果往往會令人驚喜。

王偉雄 《學生初遇尼采》

程翔:中共承諾一一落空

中共奪取政權,是因為取得農民、工人、知識分子三大階級的支持。農民想有土地,中共就許諾「土改」;工人想獲得政治地位,中共就封他們為「領導階級」;知識分子嚮往民主自由,中共就鼓吹民主自由。奪得政權後,這些承諾一一落空。笑蜀先生編輯的書《歷史的先聲——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就是輯錄了中共三四十年代公開發表的社論、評論、聲明的書,足以印證它是如何背叛了自己的承諾。除了爭取三大階級的支持外,中共當年為了削弱國民黨的中央政府,也許諾給少數民族「自決權」或「自治權」。可是建政後,雖然也搞了幾個民族自治區,但所謂「自治」卻是有名無實

程翔:《「你國」、「趙家」、「西朝鮮」——中國人為何對「中國」產生疏離感?》

高山行: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中國電影票房近期紛掀「篤」數疑雲,兩大主角分別為《葉問3》及《捉妖記》,平情而論兩片質素不弱,但竟然先後成為國產電影票房泡沫爆破、繼而引申到個別中、港上市公司股價大冧的導火線,確實令不少人摸不著頭腦。去年中國電影票房超過 440 億人仔,成為僅次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其中國產影片更佔逾半壁江山,在全國經濟腳步放慢下,電影業盛況令人既妒且羨,當然成為江湖中人爭相大搵真銀的淘金場所。

高山行:《葉問難敵迷債》

蔡東豪: 亞洲區銷售放緩

Uniqlo 母公司宣布中期業績大跌,盈利跌逾 5 成,特別是亞洲區銷售放緩,管理層不看好前景。Uniqlo 宣布將會全線減價,最大幅度是 3 成。《明報》訪問香港分店,Uniqlo 近兩個月己靜悄悄減價,並且是全線減。... 經濟衰退,Prada 和 LV 等奢侈品牌叫苦連天,以減價促銷,我十分理解,可是現在竟然是 Uniqlo 減價,而且是大幅減價,事態有點不妙。

蔡東豪《Uniqlo全球降價》

楊照: 資訊 vs 知識

從這個現象我們應該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台灣教育一直到現在,教的是「資訊」而不是「知識」。恐怖的是,在這樣一個資訊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資訊」還需要教嗎?孩子在學校耗費時間學來、背來的「資訊」,不是大部分在網路上都立即可以查得?「知識」和「資訊」其中一項根本差別,就在前面提到的 Why、How 與 What。我們的教育一直停留在教小孩「水的沸點是攝氏一百度」,而不是教他們去想去了解「為什麼水的沸點是攝氏一百度」。

楊照《YAHOO!「知識 + 」由盛而衰,發生了什麼事 — 也談知識和教育》

陳冠中:不要小看媒體控制

在中港台三地遊走的切身經歷讓陳冠中感到,要兩岸三地相互理解,實在極為困難。「在北京,很多人一看到我,就要跟我討論『香港問題』。但他們說完之後,當我正要開始解釋,他們就又會接著說一大堆『香港不行了』之類的話,根本不聽我說。我說你們答案都有了,還問我幹什麼呢?」每當這種時候,陳冠中只好反過來反駁大陸朋友:「別操心香港了,快擔心一下內地經濟下滑啊,山西煤礦,河北鋼鐵,東北老工業的較單一產業城市,這才是真的完蛋了!」他說,實際上這些朋友都是比較開明的,都是善意地討論香港問題,但是問出來的問題,就往往和《環球時報》的論述沒什麼區別──「真的不要小看媒體控制,效果真的非常明顯」。而這種控制最厲害的一點,是讓人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

嚴薔:《陳冠中:你知道太多,卻不知道什麼東西不見了》

Ms Yu: 學生情緒病

Palo Alto 是美國境內其中一個最富庶的社區,人均收入比加州的中位數多一倍。不少來自美國內外從事創新科技的專業人士,為了自己的工作及下一代的教育,都會選擇在此置業(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也現居於此)。再看 Gunn High School 的資料,學生家長的教育程度極高,有 90%以上擁有大學學位,當中的 74% 更有碩士或以上的學歷。Palo Alto 活像一個「贏在起跑線」的代表城市,在此求學的青少年擁有極佳的生活環境、過人的家庭背景;他們看似甚麼都不缺,諷刺地,父母最不能承受的悲劇卻接二連三在這城市發生。在第一輪連鎖自殺發生後,很多父母都對事件避而不談,普遍認為輕生的學生都應該是「有問題」的學生,譬如本身有情緒問題或社交障礙之類。可是當 2014 年,一位眾人眼中樂觀開朗、前途無可限量的優異生在毫無徵兆下自殺後,父母不得不承認,無論自己的孩子表面上看來如何「無問題」,他們其實也有可能都正在面對不同程度的情緒病。

Ms Yu《矽谷學童連鎖自殺事件》

陶傑: 中國慶祝地震

日本地震,中國各地城市商店出現「慶祝日本地震優惠」,標明死難幾多日本人,中國顧客可以享受幾多折扣。中國人時時投訴在世界如何有錢也得不到尊重,多露出這等德性,全球排華,越有道德理由。當然,這又是「極少數」,所謂「不代表全體中國人民」。然而不要忘記:中國不是英美等自由世界,而是一個人民表達意見受到嚴密管理的警察公安國家。店家打出一個招牌、展示一條標語,若無公安責罰而制止;然後拍成照片,網路流傳,而得不到網警即刻屏蔽,中國官方至少認可,或有意放縱,或根本策劃此等「中國民意」之表達。當年「七七」紀念日之深圳燒砸日本汽車和飯店,事後皆知,幕後有政治操作。這樣一來,就不是「一小撮人」可以推搪。

陶傑 《以德報怨 》

黃明樂: 真的曾鈺成

政治圈,不一定有真朋友,但也不會有世仇。打份工,我們都懂。觀眾如我,最黯然的,反而是酒吧那一幕。兩個人,兩杯酒,各懷心事,思考香港可以點。長毛說,香港無運行。「因為太少人肯犧牲,包括我。抗爭,是要犧牲的。」半晌,主席道:「我梗係唔同意啦。」那可以點?攝製隊問。「我點知?我知,就做咗特首啦。」托腮,半掩臉,落幕眼神。那一刻,主席欲言又止,比任何議會上的發言,都更讓我相信,這個才是真的曾鈺成。

黃明樂《長毛主席去旅行》

陳惜姿: 若無其事的災民

記得 1995 年神戶大地震時,我在雜誌社工作,剛好有舊同事在日本留學,即時邀請他做特約記者。看到攝影師拍回來的照片,災民的表情都像若無其事似的。作為編輯的我問特約記者:一場六千人喪生的大地震,竟沒有一幅災民大哭的照片嗎?他說沒有,走遍整個災區,他都看不到一張哭泣的臉,更不會有人頓足捶胸,都是平靜得很的。版面上,當然有所缺欠,但日本人面對災難就是如此,這也是現實。於是總編輯起了一條標題,叫「無淚的地獄」。後來的福島海嘯,印象中也沒有很情緒化的照片。這或者是日本人從小的訓練——天災已經夠多夠大了,不要再因個人情緒為別人增添麻煩,或引來旁人更多情緒,於事無補。

陳惜姿《日本人的災難訓練》

高重建: 翻牆成本

曾跟朋友說,香港最主要的成本是租金,大陸最主要的成本是翻牆。那雖然是戲言,但實際上也是事實。比如說我的廣州辦公室,光纖上網本來就要比香港貴得多,還要另加「海外帶寬」,逐 M 算。然後加錢翻牆。這還只是辦公室內而已,為了讓同事平時也能真‧上網,還得為所有同事買 VPN,選用市面上公認最好的。但就連這家專業做 VPN 的公司,最近也翻不了牆,可憐我付了一大筆年費給外國勢力,原來買來了過期武器,都沒意識到祖國早已超英趕美

高重建《RYU VS KEN﹕翻牆背後的成本》

Wednesday, April 13, 2016

翁靜宜: 失去天份,失去自己

很多人一直不自覺地受外界洗腦灌輸一些「名成利就便是成功」的思維,自己那跟經濟及賺錢能力沒有直接關係的興趣或才能便被拋於腦後,不特別把它們提出來培養。久而久之,自己擅長而有天份的才能沒有被加以發展,不斷按世俗對成功的觀念顛簸,慢慢便失去自己,對自己不滿,對環境挑剔,個人魅力當然亦因此被磨蝕淨盡

翁靜宜《世俗成功 vs 真成功》

王偉雄: 學生的人生目標

有些學生的人生目標很簡單,但求找到一份入息不錯的工作,結婚,生兒育女,安享晚年,如此而已;我問他們有甚麼夢想,最多人答的是「出名」和「發達」(我用不記名的手機投票方式,相信他們的答案是誠實的)。這些人生目標和夢想本身並沒有甚麼不對,可是,如果他們沒有深入反省過「我該怎樣生活?」或「我希望有怎樣的人生?」,一旦達不到目標或夢想幻滅,便很可能會驟失方向,不知道該怎樣走下去。

王偉雄《思考人生意義》

Ms Yu : 香港的潛規則

但為了糊口,我們依然抱著少說少錯、不說不錯的態度,如非必要,不會為一些對自己沒有直接利益的事表態。這是在香港打拼的潛規則;說到底,這裏核心價值是錢。上一代,他們已經有,所以很多願意無條件站出來支持還是一無所有的新一代。我們這種夾在中間的七、八十後,處於有與無之間,所以行事都要戰戰兢兢。佔領運動是個分水嶺,那年許多同輩都放下了執著,走到街頭表示支持;可是保持沉默的依然很多。畢竟要一個事業如日方中的八十後走出來公開表態,其實真的甚為艱難,因為一個姿態足以影響生計。

Ms Yu 《打不死精神》

Priscilla Chan: 新一代的企業的視野

「很多人以為創業最重要就是金錢,首要任務就是找投資者。不是的。在這個網絡世紀,只要你有真正創新的意念、推動世界前進的想法,志同道合的人、各種不同的資源就會出現。」我相信 Dirk 是對的。年輕的一代,尤其是出生於 90 後的數碼原生代 (digital natives),他們與互聯網、社交網絡共同成長,習慣分享、品評;喜歡參與重視體驗多於擁有;崇尚公平、自由、環保。他們的眼光,與在高舉資本主義年代成長的前輩,不盡相同。新一代的企業、新一代的企業家,擁有不一樣的視野,在這個時空崛起,不無原因。群眾外包、集思廣益的好處,就是可以在更短時間有更多更新的意念,不斷有人問問題,不斷有人找答案。

Priscilla Chan 《比音速還快的交通工具 - Hyperloop 》

黎雋維 : 盲目模仿的建築

據媒體統計,目前中國境內至少有十座白宮、三座凱旋門、一座巴黎鐵塔。這種土豪式的建設,盲目地模仿外國的地標建築,表面上看來是因為無知,但實際上是一種對於自身文化的自卑、欠缺自信的行為。...諷刺的是,中國當代建築師人才輩出,作品絕對不丟人。以上的現象似乎只是一個過渡期。文化的覺悟需要時間,待時機成熟的時候自然會修正過來。

Charles Lai 黎雋維 《建築設計也姓黨》

吳志森: 權貴撒野,官員護主

梁振英一家做錯事,要有關人員齊齊陪葬。保安局、民航處、機場保安、航空公司,異口同聲,歪曲事實,把黑講成白,把錯說成對:物主與行李分開安檢沒有違反規定……以往有,現在都有,將來都會發生。昧着良心違反常識,虧他們可以面不紅氣不喘的對着鏡頭說個不停。權貴撒野,滿地糞便,問責官員和政府公務員,機管局保安公司要員,一臉認真,滿頭大汗,人人拿着廁紙,爭住為特首一家抹屎,唯恐遲了會怪罪下來,分不到餅仔不特止,辯護得不夠落力不夠肉緊不夠無恥,更可能會吃不完兜着走

吳志森《爭住抹屎》

馬家輝: 港產片名

語言向來是有機生物,沒有專利,沒有獨霸,任何企圖定義語言的法例皆是粗暴的行政歧視,過了一段時日回看,必覺可笑。而更可笑的是,早於七八十年代已有《一零八》、《四二六》、《四二八》、《六三三》、《四九仔》、《家法》、《龍頭》等眾多港產片,戲名打正旗號為洪門背語和數字,能被見容於港英政權,到了所謂後殖民歲月,反遭挑剔。或許這亦是「去殖民」的一部分吧。港英准的,我偏不准,這便是所謂去殖民了。

馬家輝《老坐又如何?》

殷琦: 老師要求學生抄功課

面對惡劣環境,如老師們萬眾一心,倒也是好;但奈何校長副校又特別鐘愛於看得見的成績,要求老師做一大堆數據,什麼功課龍虎榜呀、中期成績龍虎榜呀,不少老師日做夜做不是改簿做教材,卻是在與數據和漫無目的的會議連環搏鬥;更甚是要上下學期查全校的簿,老師為要交數,壓力指數爆標,不斷要求學生將功課整靚呀、改正呀… 不少學生由於能力太弱,老師(包括我!)都要他們抄人家功課抄得完完整整,就是要讓校長副校極速睇簿時,能夠卑微的整齊一點點。真是諷刺,平時在義正詞嚴要求同學自己做功課的老師,今日卻在要求學生抄好功課?

殷琦《有得教,真是唔教?》

冼翰宇: 黨媒姓黨

而就目前的相關報道看來,各家媒體談論到文件中揭露各國政商名流或其家族時,獨獨漏掉中國本地被提及的這些名字,使得整張拼圖在中國媒體的呈現上像是缺了大大一角。中國媒體和諧表現大家或許不會太過驚訝,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部分台灣媒體在報道到中國的部分時,竟然自動卸下了作為一個媒體對閱聽眾負責任、滿足其知的權利的天職。配合這般在對岸流行的作風,顯見這些媒體已經遠離了群眾,走向人們的相反方向,叩起了「黨姓宗親會」的大門。

冼翰宇《現代「文字獄」》

梁啟智: 問題不在於要,而在於收

我在公營機構上班。對於特權,我的認識是:問題不在於你有沒有要求,而在於你有沒有接受。所以人家送什麼紀念品給我,我還要很不好意思的問人家這紀念品是什麼銀碼,超標的話要向上級報告。問題不在於要,而在於收。現在特首一家以「沒有施壓」來辯稱,我真的不知道我們這些公營機構的員工要怎樣去想。人家給你好處,你沒有拒絕,你已經犯規了。還要討論有沒有施壓,這是多麼的無厘頭啊。

梁啟智《我為機場地勤感到可憐》

Tuesday, April 12, 2016

梁文道:遊客開始在意別人的目光

我遇過不少這種遊客,比起上一代那種媒體關切的「典型」中國遊客,他們最大的特點是開始在意別人的目光。不要小看這點,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多少中國人的「質素問題」,大半皆可歸結成一句話,那就是「他人並不存在」。由於感覺不到他人的在場,甚至意識上根本就沒有其他人這回事,所以才會在國內外鬧出這許多矛盾和衝突

梁文道:《日本規矩》

Intel 前總裁 Andy Grove: 開會釐清方向, 定期監察進度

會議就是其中一種運用桿杆的方法。大部分人都討厭開會,但作者說,他有三分二的時間都花在會議上,用以收集資訊、提供建議、做決定等等。他說,開會本身並不是一個活動,而是一種途徑 —— 一種比書寫文件更有效的溝通途徑。開會雖然需時,但如果經理用一小時就可以令整個團隊釐清方向,成效就乘大數倍了。以上提到的是正數的桿杆,負數的桿杆其實也存在,就是領袖干涉得太多,沒有給員工足夠空間利用他們的能力去做決定,而是安排一系列仔細的工作給他們。這樣會令下屬漸漸變得被動,不再勇於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會直接向上司求救。長此下去,整間公司的產量必定會降低。不過,即使分配了工作給下屬,也不代表整件事就完了。好的領導還是需要適當地參與,定期監察進度,這不是為了要施壓,而是要確保可以提供及時的協助。

Leon Ho《矽谷之父的「管理槓桿」論》

姜卓如: 1、4 之標即屬平聲

有關平仄之分辨方法,本文無意贅述。欲深究者,可登上中文大學創建之「粵音審查配詞字庫」網站,凡查出之字拼音後有 1、4 之標號,即屬平聲,否則屬仄聲。例如「傻瓜」一詞,拼音是「so4 gwaa1」,記熟這兩個音,再套用至其他同聲調的字,如「傻-人-無-聊」「瓜-分-雞-批」,所有這些字便是平聲了。... 簡言之,平聲較響亮舒緩,仄聲較低迴急疾,平仄相間便是陰陽互補的傳統智慧。

姜卓如:《如何改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從「香港眾志」談到粵語保育 》

楊秀卓: 基督教鼓勵人不用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教會生活是教條式的,只是一班人坐在一起唱唱詩歌、讀讀經,他的問題得不到答案,就在此時遇到存在主義心理學家 Rollo May 的著作《Man’s Search for Himself》。「那本書真的令我開晒竅,它很細緻地分析宗教為何這麼吸引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部份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不用向自己負責。一個沒有自我的人生,self-less-ness。」他將三個英文音節,用力吐出。「在教會裡是最安全的,因為你不用做抉擇,上帝自會為你安排。你所有的行為準則,都在《聖經》裡面,你不用作判斷,毋須獨立思考。你是誰?不用問,只要跟從教會的 norm 做人就是完美,這對那些懶於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就最吸引。當時的我,沒有自己的方向和想法,透過取悅他人獲得道德上的虛榮,什麼不可含怒到日落呀、要愛人如己呀,我照單全收。」他總結道:「我對基督教最大的批判,就是它鼓勵人不用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查映嵐:《男人六十安已不:專訪楊秀卓 》

畢明:要珍惜挺身而出的人

為什麼那麼重要的歷史,要青澀的電影語言來為時代說話?因為割盡禾青,從電影身上得到最多的一批人、技巧熟悉的,有經驗的、有資源的,有能力的,都有包袱,有的置身事外,更多站在高牆一方砸石,貪得無厭見風駛𢃇損人利己。歷史將來更會發現,最佳電影有它的幼嫩不成熟,承認吧,正好見證太多上一代電影人的看客事實,精刮事實。像雨傘,歷史要年輕人來擔當。有人為電影服務,有人為金錢服務。是爾冬陞和林建岳之別。當有利可圖,就有老闆,多一個不多。當吃力不討好,需要守護尊嚴價值挺身而出的人,少一個太少,要珍惜。

畢明:《爾冬陞與林建岳》

Thursday, March 17, 2016

蔡子強: 大學的「贏在起跑線」

身在大學,近年目睹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學千方百計募捐巨款回來,成立大量形形色色的獎學金,來吸引香港以及中國大陸各高考「尖子」、「狀元」報讀。請注意,獎學金不同助學金,它不是用來幫助家境有困難的學生來應付學費和生活費,而是無論有錢無錢的都可以攞,目的就是要「撬」來成績最好的學生。於是不少學子都學識「擇肥而噬」,揀選獎學金最大份的大學和課程來讀。我們常常笑談今天的中學家長,每每機關算盡,都是要為子女「贏在起跑線」;其實,如今的大學管理層,又何嘗不是如此,大費周章的去籌募獎學金。說穿了,便是他們相信只要吸引和招募到成績最好的學生入學,大學一樣能夠「贏在起跑線」。

蔡子強《桑德爾讓我們反思:當閱讀及求學也變得銅臭》

Sunday, March 13, 2016

小盛女: 我個樣真係太易恰

話說我今日去街市買生果,「三個橙吖唔該。」然後生果檔大佬求求其其用咗唔夠三秒就掉咗三個橙落袋,收咗我二十蚊。我行咗幾步,覺得唔對路,打開個袋睇吓,發覺三個都爛爛哋,於是我鼓起勇氣走返去,問可唔可以換過個,佢兇神惡殺咁話:「呢啲唔係爛!你唔識睇啫!」同時用咗唔夠兩秒是但換咗個比我,其實我唔明點解買個橙都要受氣,或者我個樣真係太易恰。我係唔識睇啲橙靚唔靚,但起碼都識睇爛唔爛,而且點解我咁懷疑佢呢,就係因為以前試過去街市買蕉,我話唔係好識揀,叫個生果檔阿叔幫我揀,佢仲話呢梳蕉最靚喇阿妹,我當然信到十足十,點知一返屋企搣開,頂!黑心蕉嚟,個心爛,成條都唔食得,仲比阿媽笑我:「好日都唔買蕉,一買就買著爛心蕉,你都算叻女喇!哈哈哈!」

小盛女《其實我真係好驚去街市買餸》

Ms Yu: 成長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情

我不是在為孩子辯護,只不過我還記得自己在成長中遇過的那種時而喘不過氣、時而不知所措的感覺;再堅強、再好勝的孩子也避不過這些成長的煩惱。有不止一位學生跟我說過自己恨不得立刻成為大人,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明正言順地為自己作主,不用再活在自己意願與別人期望之間的狹縫裏。當成年已久,人便只會懷緬少年時的單純,猛說「年輕真好」,卻忘記了「成長」對當時十來歲的自己來說,其實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情。還記得我們如何渾身都長滿刺,心裏卻悄悄渴望被愛,又要覺得愛很老土的那個解不開的死結嗎?還記得那時候的我們一方面憤世嫉俗,另一方面又對世界充滿希望的矛盾嗎?還記得那些年當我們剛開始認識自己,又要忙著討好全世界的惆悵嗎?

Ms Yu《童年已過,成年未滿的煩惱》

Friday, March 11, 2016

Leon Ho: 沒進步

有些人,沒見數星期,他們如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彷彿進化了數次一樣,進步之多令人讚嘆不已;相反地,有些人,無論數年後,還是數十年後,都好像依舊如一,沒什麼變化,也沒什麼進步。

Leon Ho《為何有些人總是停滯不前 》

賈存仁《弟子規 》

《弟子規 》
原名 〈訓蒙文〉,為清朝李毓秀所作。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內容取自 《論語·學而篇》 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汎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慼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揜飾 增一辜

◎汎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Wednesday, March 9, 2016

葉一南: 母親說要多站在他人角度去看

離開餐廳的時候,我看見母親輕鬆了不少,雖然有點折騰,終能招待多年不見的朋友,真好。她看一看錢包,還說,夜了,乘巴士去灣仔碼頭吧,好不好?我們都說好,夠錢吃飯,還有剩餘的坐巴士,怎會不好呢。說完這故事,女友終於明白,為甚麼約了七時晚餐,駕車十五分鐘到達,姊姊們會六時十五分,已經穿戴整齊,靜靜的坐在房內等候。母親是老式人,雖是目不識丁,卻非常看重家教禮儀,她常說,不要老是想着自己好處,要多站在他人角度去看。這句話,就如鏞記這一晚,我沒有忘記,姊姊們也沒有。

葉一南《四十年前在中環的一夜》

葉一南: 澳門人才失去鬥志

影響最深遠,令他們失去鬥志,是人才問題。他們問:除了賭業大亨及黑社會人物,你們能夠說一個近年稍為著名,在其專業上有點成就的澳門人嗎?醫生、銀行家、廠家、畫家,能夠說一個嗎?以前澳門還有人在中國搞工廠,產品出口,現在甚麼也沒有。這二十年,年輕人只有三種職業選擇,政府、酒店、賭業。書讀得再好,人工及不上一個荷官。所以每四個荷官,便有一個輟學出來。以賭業麻木人民,以大量移民沖淡本土澳門人,統戰勝利,完全赤化,社會富了,人心窮了。我們不出來透一透氣,行嗎?說到後來,氣氛有點傷感。離開的時候,不知為甚麼,大家也沒有交換聯絡。他們只留下一句說話:「希望香港,十年後,不會變成今天的澳門。」

葉一南《原來我們身在福中》

Tuesday, March 8, 2016

山地媽: 人生意義

我跟那班學生哥說,找到自己的 passion,就意志堅定去做吧。有 passion,便會變成知識,說不定會造就事業、成就,有時更會帶來驚喜,不要因為「好似好無謂」而不為。你看山地媽,無酬寫 blog 咁無謂都寫,傻的嗎?你可以當我傻,但寫 blog 帶來的滿足感、意外收穫、文友,就為我的人生帶來多點意義、多點可戀之處。

山地媽《致人生:我就係要贏,你吹咩》

李勁華: 最佩服曹 Sir

曹 Sir 最令我佩服的,就是他夠膽毫不保留、赤裸裸地道出一些殘酷的事實,例如「我們一代人搵了你們四代人的錢」、「只要你們聽教聽話、乖乖地做豬仔,那我就有豬肉吃了」,同時又肯一針見血地點醒年輕人「要找突破點去隊冧上一代,你們這一代人連找破綻都不去想不去做,又如何突破呢?」有些人聽到要「隊冧」上一代既得利益者,已即刻自動棄權,因為我們已經被上一代人搾幹搾淨,還何來籌碼隊冧上一代呢?但曹 Sir 說得對,殖民地時代的外國人,一樣靠壓搾本地人發達,但那一代香港人就靠炒地產這個鬼佬不懂玩的遊戲,「隊冧」了當時的英資大財團,取而代之成為新一代的既得利益者。

李勁華《曹仁超的智慧與林日曦的趁勢》

鍾劍華: 中共干預北韓政權

近年,中共政權急欲爭取更大的國際話語權,耐何自身的體制難與國際標凖接軌,徒具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卻沒有能令國際社會尊崇的軟實力,便改變策略,以操控北韓這瘋狗政權為籌碼,以北韓的代理人或大佬自居,佔盡朝鮮南北分裂的便宜。中共天天喊叫國際社會不應干涉別國內政,自己卻長期干預朝鮮半島;自己容不得一中一台,卻明目張膽攪兩個韓國。對窮得只剩下虛榮與自尊的北韓政權來說,這可能才是眼前最大的民族屈辱。

鍾劍華《假如北韓擁有核武,最危險的會否是中國?》

Monday, March 7, 2016

Ms Yu: 我一笑置之

到了大學,我在校內的電台工作,有機會跟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合作。一起撰稿的時候,發現除了我,他們都用簡體字。當交換稿件討論時,因為他們看不慣繁體字,所以都不知道我在寫甚麼。他們當中還有人是頭一次知道香港人原來使用繁體字,覺得我們好可憐,需要記住多麼複雜的筆劃。聽罷我一笑置之,心裏卻想可憐的好像不是我。也許因為自小的家教,我對於簡體字的偏見已根深蒂固;總覺得簡體字跟中國文化是對立的,因為它剷除了造字的原則,而漠視文字的基本就等同模視文化本身

Ms Yu《文盲專用》

王偉雄: 都該罵!

這位同事是一個好人,學識高,關心社會,有很強的政治信念;這次罵我,完全不是由於私心或記恨 (我們根本從沒過節) ,他的激動反應是基於他的政治信念,是出於「義」憤 — 他認為我站在「不義」的一方而仍然堅持自己有理,如果不是對「不義」盲目,就是接受了不當的道德價值,都該罵!當然,他這樣表現,也和他的「急先鋒」性格有關。我不認為事情像這位同事理解的那麼簡單和黑白分明,他也似乎沒有考慮到我並非一面倒反對他的立場,而只是整體來說比較支持另外一方。

王偉雄《政治信念的可怕力量》

蔡子強: winner takes all

1968 年,他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相對於那些沒有名氣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會更易更上一層樓,贏得更多的聲望,即使兩者的成就相近。他指學術界的運作就是產生如此不公平的現象:對於那些聲名顯赫的科學家,往往會錦上添花,給予更多的榮譽和肯定;但相反,對於那些寂寂無名的研究者,卻很易對他們的努力和成績,視而不見,遑論雪中送炭。後來同一個理論,常常被經濟學者借用,用來解釋在競爭中,「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winner takes all)的經濟分配的現象。

蔡子強《總統初選與「馬太效應」》

林兆彬: 創作自由

對於這一輯的《X檔案》,畢竟只有 6 集,粉絲們其實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只求一種與老朋友聚舊的感覺罷了。觀看了三集,已經有一種離別在即的心情。雖然《X檔案》是筆者人生中第一齣追看的科幻作品,但當年也漸漸明白到外國的月亮不一定特別圓。香港的《衛斯理》系列,內容絕對可以爭一日之長短。但《X檔案》最有趣的地方是,以美國政府的陰謀論為戲軌,依然能夠平安渡過十幾年,這份創作自由,應該是科幻迷最珍惜的

林兆彬:《X檔案第十季:WE STILL WANT TO BELIEVE》

蔡子強:為何唯獨 TVB 會例外呢?

今朝零晨時份,在家裡透過電視新聞,看新界東補選的最新開票狀況。期間,難免「手痕痕」,不斷轉台,收看不同的報導。轉到 TVB 時,實在看傻了眼:赫然看到該台的開票數字,竟然是由民建聯提供!不會吧?於是揉了揉眼睛再看一次,天啊!真的是由民建聯提供。再轉回 Cable 和 now 時,明明兩台都是引用由選管會和選舉事務處提供的官方開票數字,那麼為何唯獨 TVB 會例外呢?它是否看不起又或者信不過官方的數字呢?... TVB有沒有好好的想過,自己常常被戲謔為 CCTVB,是真的純粹無理取鬧的嗎?

蔡子強《TVB把選管會尊嚴置於何地!?》

Ms Yu: Western 中文辯論學會

大學時期,我有很多朋友都加入了中文辯論學會,所以即使對辯論零興趣,我也會參與他們不定時但甚頻繁的練習;目的不過是為了消磨時間,再待他們練習完畢後,大伙兒一同前往飯局耍樂。印象中楊同學少有出席飯局,現在回想,也許他在操練完畢後,便會返回宿舍看書或練習書法吧?我跟辯論隊熟絡之時,楊岳橋同學已經是隊中台柱了;他以思路清晰及反應快見稱。

Ms Yu《楊岳橋同學》

陳惜姿: 政府與民為敵

他是九龍東選民,之前票投熱血公民黃洋達。他已屆中年,女兒都快要中學畢業,他說,若女兒要到旺角扔磚,他會支持。面前這人完全是記者街訪最好的人選,他說,泛民斯斯文文在議會內談了這麼久,得到什麼?香港人實在太乖了,不斷給人欺負。和平佔領沒用,政府完全不理你你咬佢食?本土派在上水元朗罵人踢人,一簽多行立即變成一周一行,證明這個政府欺善怕惡,所以他支持勇武。立法會候選人裡,誰人最激便投票給誰。這就是刻下的香港,都是特區政府作的孽。幾年來,政府與民為敵,寸步不讓,令市民愈來愈憤怒

陳惜姿《憤怒的香港人》

蔡子強: 絕對的忠誠,絕對的信仰

為何幾十年來都沒有人揭發和指證?這的而且確是一個深刻的問題。其實,原因就是,大家對教會太過信任和忠誠,因而下意識迴避醜聞,俗語說的,所謂「眼不見為乾淨」,大家不想讓自己一直活於其中的美好信仰,一下子被無情戳破,讓自己霎時間無法自處。...絕對的忠誠,絕對的信仰,亦因而造成絕對的包庇和隱瞞,最終或導致絕對滔天的罪行,這是神職人員性侵案給我們的最大教訓。不錯,你可能一直活得安穩和美好,但只不過純屬運氣,你的家人恰巧沒有搭上那一班動車;你的兒子恰巧沒有喝上那一罐奶粉;你那一位當主播的太太,恰巧沒有給高官盯上……。

蔡子強《追查真相 為了「It could have been any of us」》

吳俊雄: 人最開心莫過於琴棋書畫樣樣齊

去年,他 (吳俊雄) 選擇離開供職二十七年的香港大學,還未計讀書的那六年。

「我都是搞了退休手續才發現,『啊?原來我兩三年後才到官方退休年齡』,自己都懵懵吓。」他曾經買了一座鋼琴,想過好好的學,結果上班摸鍵盤的時間太多,一星期只摸琴鍵半小時。「之前學不成,就賣走了。現在可以重新考慮學琴,又可以看看書,做人最開心莫過於琴棋書畫樣樣齊,見見朋友討論事情,又繼續處理『黃霑書房』的工作。」

退休後吳俊雄沒有大任務,不過他會整理過往研究,也會思考事過境遷後,會否有新角度。「過往在學校不太敢說出來的,都交給梁款去講。現在覺得,吳俊雄開始放鬆了,沒有太多顧慮,可以癲一點,梁款一點。同時梁款也老了,多了感懷,又踏實了一點,又變得吳俊雄一點。我想現在他們終於走近對方,可以見面,握一下手。」

啡白:《退休後,老了的梁款,鬆了的吳俊雄》【專訪】

王偉雄: 有運氣才會找到教席

讀哲學的,拿到博士學位後的出路很窄,主要是在大學教書,因為沒有比這更適合繼續研究和著書立說的環境;可是,哲學教席在過去二三十年都嚴重短缺,就算是頂尖大學出來的博士,也隨時找不到 tenure-track 的教席,畢業等於失業,或只能找到博士後研究 (postdoc) 或 visiting 的教席,只望打滾兩三年後會找到長久落腳的大學,否則便要轉行 (在美國,最常見的是考入法律學院,然後轉行做律師) 。...據他說,這兩年的情況可說是史無前例地差,無論質素多高的哲學博士,也要有點運氣才會找到 tenure-track 的教席。

王偉雄《從招聘助理教授說起》

Thursday, March 3, 2016

The Walk (2015)

Director: Robert Zemeckis
Stars: Joseph Gordon-Levitt, Charlotte Le Bon, Guillaume Baillargeon

Papa Rudy: "Most wire walkers, they die when they arrive. They think they have arrived... But they are still on the wire. If you have three steps to do, and if you do those steps arrogantly... if you think you are invincible... You are going to die!"

Sunday, January 24, 2016

Adele - When We Were Young (Live on SNL)




Everybody loves the things you do
From the way you talk to the way you move
Everybody here is watching you
'Cause you feel like home
You're like a dream come true

But if by chance you're here alone
Can I have a moment before I go?
'Cause I've been by myself all night long
Hoping you're someone I used to know

You look like a movie
You sound like a song
My God, this reminds me
Of when we were young

Let me photograph you in this light
In case it is the last time
That we might be exactly like we were
Before we realized
We were sad of getting old
It made us restless
It was just like a movie
It was just like a song

《差一點我們會飛》

(《哪一天我們會飛 She Remembers, He Forgets》主題曲)

作曲:戴偉
作詞:陳心遙
演唱者:黃淑蔓,英仁合唱團


鼓起這勇氣 跨出這距離
差一點我們也會飛
你笑容 早應已逝去
當初的沖天志 有沒有踐踏碎
是哪些 不能言傳的夢
才令我 闖蕩在 未知裡
就算知 歲月已經歸不去
仍邁步前往 向大世界出去


仍然要相信 這裡會有想像
求時間變慢 不想迫於成長
未了願 我替你 朝浪濤吶喊
聽聽有沒有被迴響
青春怎會零創傷
為何要相信 這裡會有希望
在最後 盼我會 像拍翼鳥悠晃
擁抱著 微風 沿途在看
哪裡 會發現曙光


向前行 攜手行 趁青春要奮進
不可辜負眼前好時光
向前行 由今天 承諾我目標
為世界美好多一點 付出所有


向前行 攜手行 趁青春要奮進
(仍然要相信 願意相信)
不可辜負眼前好時光
(仍然要寄望 唯有初衷)
向前行 由今天 承諾我目標
(我未忘)
為世界美好多一點 付出所有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6

Tuesday, January 19, 2016

梁文道: 再直白地講,那就是愈貴便愈有品味

沒錯,重點就是我們應該如何定義好品味。曾經,經典法國菜在全世界都被認為是最高品味,一家法國之外的五星級酒店要是沒有一家侍應戴上白手套的「法蘭西大菜館」,簡直就不入流。情況好比香港的老牌高尚粵菜館,裝潢最好有從前「新同樂」的土豪金,魚翅和鮑魚則必須料理得十分到家。這類館子高踞食界品味金字塔的頂端,門檻自然也得高到足以讓一般人搭上梯子都爬不進去的地步。從前他們開門做生意,瞧不起生客或者沒有背景的家伙,算是順理成章。換句話說,吃喝的品味是看得出來,也感覺得到的,外觀愈是高級,坐下來愈有儀式般的壓迫感,那個地方就一定愈好。 再直白地講,那就是愈貴便愈有品味。

梁文道《有錢有品味》

Sunday, January 17, 2016

胡世君: 毛記「廢中」

毛記電視分獎典禮的得獎歌手少新人,歌曲大都是十年以上的「老歌」,1993 年新秀歌唱比賽冠軍喎阿叔! 過往的節目也有很多「老面孔」出現 (如鄭敬基)。但毛記 sell 的不是甚麼「集體回憶」,而是看中一班需要娛樂、對社會/無線不滿、知道香港輝煌過去,但卻甚有消費力的 80、70,甚至 60 後,十分 here and now! 當大家以為網媒只 market 年輕人時,毛記的主要目標從來都是一班「廢中」(否則 Shell 怎會贊助)。昨晚 (11/1/2016) 的分獎典禮,甚至令這班人回到「下班趕回家追看《大時代》」的那些年,其實這班人最需要看電視。

胡世君《毛記.電視反擊戰》

吳靄儀: 恐怖的應聲附和

大陸官方喉舌《環球日報》就稱說,「強力部門」有方法能規避法律,不經正常出入境渠道將人押返大陸。即是說,大陸綁架香港人口不算犯法。... 最恐怖的還不是內地人員隨時越境擄人的行為,而是官方喉舌公然承認這是「強力部門」的正常行為,而且得到香港不少知名人士應聲附和。... 一個無意、無能保障居民安全自由的政府,憑什麼叫香港人支持?

吳靄儀《不受非法逮捕》

區家麟:有錢了,就會任性

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中華帝國重新發現了一個不幸的真理,有錢使得鬼推磨,每人都有一個價。... 鄧小平往日曾三番四次說,要「韜光養晦」,現在看來,很有道理。他也許深深明白中國人本性,有錢了,就會任性,積壓百幾年的自卑感會爆發;凡事去盡,就會反彈,反效果自作自受。

區家麟:《天朝黑洞‧周子瑜‧多謝 Shell》

陶傑:什麼黃安,是黃蓋。

中國網民都是幾十年歷練的政治動物,開始覺得黃安這隻台狗獻媚過度,「人肉」出來其早年也有台獨言行,現在卻一百八十度轉變,在這個時候,台灣大選,黃安完全是促進台灣新生代投票蔡英文的民進黨,拆國民黨的台。黃安回台灣過年,果然激起台灣人同仇敵愾反大中華、打台奸。大陸網民判斷:黃安就是台獨民進黨暗中派進中國的臥底,演苦肉計。什麼黃安,是黃蓋。

陶傑:《黃安難題》

區家麟: 放眼祖國,自我閹割

告發、封殺、列入黑名單,王喜不是孤例;更荒謬的周子瑜事件,打手黃安以「愛國」作武器,結果於台灣大選前夕,引爆威力強大的催票彈,弄巧反拙,點燃更強烈的台灣主體意識。... 大家都明白了,不只在內地,就算在香港分享資訊,也要小心翼翼,娛樂至上,不問世情,一起快快樂樂活在豐衣足食的豬圈,最安全。不單娛樂演藝界,商界如是,學術界如是,早已有不少稍為敢言的學者,縱使談非敏感學術議題,也被禁止參與內地學術活動。所謂放眼祖國,要你先自我閹割;所謂兩地融合,是落後的一套熔掉先進的一套。

區家麟《封殺香港地》

Ms Yu: 不甘妥協,跳出框框

有孩子是天生的簡約主義者、有人卻偏偏喜愛混沌;有的我行我素、有的比較介意別人眼光;有的想了大半天都下不了筆,有的一開始便源源不絕的畫。這些年來我批改過幾百份相同的習作,原本一式一樣的長方形框框,落在不同孩子的手裏總會變成一幅幅與別不同的「藝術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來,沒有一個孩子曾經抄襲過別人的作品、也沒有一個孩子說自己不想畫,因為他們都為自己能夠創新而感到驕傲。所以文章開端提到的「無大無細」用在創作上真的最適合不過,因為這條路並沒有論資排輩這回事的。反之,我要向孩子學習的是那種恆常希望打破常規的慾望;他們讓成年人看見那種因為不甘妥協,然後能跳出框框的滿足感。

Ms Yu《「無大無細」的創意》

Tuesday, January 12, 2016

林日曦: 學習十分重要

正如當年中途輟學、突然辭去創作總監一職一樣,我從來不怕失敗,可能與自信得有點自大、有點自我中心有關。自信來自父母親從小到大的無為而治外,創作獲得肯定亦十分重要,首個人生的伯樂肯定是商台副主席俞琤,不過獲賞識的過程的確處處滲着自大的個性。記得還是負責統籌商台網上論壇的小職員時,因為不滿意公司停辦網上論壇而直接找俞琤理論;另一次則斗膽地將自己的歌詞創作放在她桌上,只是忘記了她不是唱片高層,填詞入行應該找黃柏高。俞琤不太重視學歷,我才有幸由文職一步一步轉到天比高的創作總監。在我的世界學習十分重要,只是在香港讀書、有規範下的學習非常浪費時間。任何制度的目的是方便操作易於管理,當學習加上制度變浪費大家的時間,可能制度令社會運作暢順,但犧牲了個人的自由意志。學習?我每天也在吸收、學習。

林日曦《慢慢學習半世 慢慢思考半生》

Monday, January 11, 2016

蔡瀾: 不像人,像畜生

「甚麼都不教,怎麼配當人家的老師?」
「教做人。」我説。
「做人有甚麼好教?」
「當然要學,現在你看看周圍的,多數不像人,像畜生。」
「到底甚麼才叫做人?」
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愛護比你年輕的人重情義守時守諾言。」
「那都是老得掉牙的事,有誰不懂?」
「有誰做到?」我反問:「我常聽到朋友説人生沒有甚麼目的,這些就是目的了。這些基本好像汪洋中的鐵錨,牢牢釘在海裏。只要做到一樣,或兩樣,已經不會迷失方向。」

蔡瀾《聊天》

梁文道: 本港名人飯堂

因為「鏞記」就算再可親,也畢竟不是美心,它的出品是講等級的;大家都知道,你在地下堂食與你上四樓雅座,那是廉航經濟艙和 Ethihad 頭等套房的分別。於是「鏞記」便和「陸羽」、「福臨門」,以及曾經的「新同樂」等「名人飯堂」一樣,成了本港中菜當中的 「Gaddis」,一樣有名,一樣有名地 Snobbish,見低不至於踩,但見高一定會拜。於是它一出事,大家就當睇戲,睇佢仲會爆出幾多衰嘢。

梁文道《老去的貴婦(「好品味」的新定義之一)》

山地媽: 窮得風流

揀男朋友,貪靚仔、貪玩得、貪有才華,就是無考慮對方阿爸有冇錢。我家裡小康,做生意、住私 樓,叫做讀名校神科,前程似錦。識男仔不求攀龍附鳳,只求好 pure 好 true 的puppy love,不問家底便一頭栽進去,拖友都是窮光蛋,但窮得風流。不過,我勉強算是第二種拜金港女,即是即使男友窮,但肯花錢對我好,我便開心。讀中學時的男朋友,靚仔玩得,貌似 MK 但其實好勝上進,不過無論家境出身都不是港女會看得上眼那種。Band 5 MK仔拖名校餐廳太子女,有點像尋夢園故事。

山地媽《我又乜乜乜:好 pure 好 true 的少女山地媽》

蔡瀾: 文學棺材釘

後來,我自己也賣文字,都是一些遊戲之作,精神上極受劉先生影響,讀劉先生的短篇,很像奧亨利,時有預想不到的結局。從此也學習了這個寫作的傳統,要到最後一句才說出主題,我的讀者們也喜歡,常問我說英文有 Punch Line 這個字眼,中文呢?我半開玩笑地說:「叫棺材釘好了。」劉先生的這一類短篇,在南洋時寫得最多,當年我也一篇篇從《南洋商報》剪了下來貼成一本,可惜多年來遺失了,一直想重讀,也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香港定居,經常想念劉先生,但我們這些遊戲文章的執筆人,與香港的純文學圈子無緣,幾十年下來,也沒見過劉先生。

蔡瀾《重逢劉以鬯先生》

三個水: 睇車過馬路

唔講咁遠,最低限度有冇教過佢哋擘大對眼睇清楚冇車先過馬路。今時今日做家長,小朋友細細個就重金課佢番 play group,學呢樣學嗰樣,乜都驚佢輸蝕,一係老人家湊,一係外傭湊。一出事就怪個手慢腦慢嘅老人家,一係就連個外傭帶咗個小朋友去見咩人,就算書包帶包白粉都未必知。珠心算再快,考試再高分,生得再趣緻,做人唔小心,一嘢就玩完。

三個水《細路最需要唔係 Play group 呀,係過馬路睇車啊!!》

蔡瀾: 爵士音樂

對音樂的認識,完全是皮毛,一生能夠邂逅到爵士,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爵士把悲哀化成快樂,爵士不遵守規律,爵士令人陶醉在一個思想開放的宇宙裡面。...客人可樂了,以一杯酒的價錢就能聽到真人表演的爵士,他們閉上眼睛,跟着拍子,用手輕輕地拍着他們的牛仔褲,聽到入神,會喊出一聲:好!或哎!或勁!和聽京劇的戲迷一樣

蔡瀾《爵士的邂逅》

小盛女: 靠直覺十次有九次都會錯

如果路痴也分等級的話,相信我也算是 SSS 級,最常出現的情況是看著地圖,左轉右轉,又回到原點,有時站在路中心,猶豫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時,靠直覺的話,十次有九次都會錯;看地圖的話,成功率為一半半,所以如果趕時間的話我會出絕招 —— 問人!當然問人都有兩成機會會比人老點,所以在此奉勸大家如果不清楚路線的話請不要亂指,說不知道便可。

小盛女《我唔係白癡,我係路癡啫!》

Friday, January 8, 2016

愫: 好似信徒一樣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書 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作者 Jonathan Haidt 是社會心理學家,專門研究人類倫理、道德觀的形成,意識和行為的因果過程。也許觀察角度太獨特,作者的觀點在部份讀者看來,未免太過悲觀或冷感。開篇作者提出:一個人一旦形成了他的價值觀,便很難再改變。我們一旦「信仰」了某個學派、體系、政治團體,剩下的事情就是好似信徒一樣,抱堆取暖,互相鼓勵,尋找證據,堅定信仰。對於這種狀態,腦子裡的「大象」(潛意識)已經形成,reasoning 屬於無用功。陸續講到第八章,作者並非完全否定 reasoning 對我們意識的塑形或改變的可能,但是總體看,不持積極的態度。

愫《左右乃天定?》

梁文道: 從動機出發,否定討論

如果說香港這兩年有些東西變得越來越像大陸,我覺得這種單從不可證實的動機出發詆毀對手,進而否定一切再討論機會的態度,便是其中一條了。由於對手言行皆出自實利,所以他所說所做的就都不可能是他真誠信念的反映,所以他在道德上就是一個比我鄙下的人,大家多談無益,而我不戰自勝,剩下的就只是怎樣去「鬧爆」他而已。

梁文道《成功爭取自己友》

Monday, January 4, 2016

林日曦: 新聞不斷重複,並無營養

「但是《100毛》其實不太適合我。我並不需要人引我發笑。」還不止於此,林日曦說,如果可選擇,他寧願不看新聞不吸收資訊:「去年雨傘運動開始後,我就沒辦法不留意新聞了。但是對我來說,新聞不斷重複,並無營養,書本知識才是更源遠流長的。」他說。在林日曦成為今日的林日曦前,他就如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並沒有什麼夢想。他後來走上文字創作之路,可說是毫無預料之下跌撞出來的。

吳世寧:《林日曦不愛看100毛 理性讀瘋狂》

Saturday, January 2, 2016

chisinchikin: 香港樂壇

我們常說「香港樂壇已經死亡」,卻未有摸清他的死相是如何。生死與否純屬主觀判斷,客觀數據任由大家宰割。若你相信香港樂壇已死,總不能拋下一句陳詞作結,更重要的是了解他的死因,以及如何讓他重生續命。我們拿出 2005 年的香港樂壇作比對,是因為這一年香港樂壇能在千禧年後巨星殞落、盜版猖獗、沙士夾擊等陰霾下復活。我們希望搬出契機處處的二〇〇五,啟示香港樂壇之後的路要如何走下去。香港樂壇能再施展一次「華麗轉身」,還是容讓他「華麗過身」?

chisinchikin《2005 v.s. 2015.香港樂壇十年比對》

No Eulogies: 商台的新時代

商台本來就以大膽作風聞名,敢於提拔後起之秀,古巨基、陳奕迅、楊千嬅等都是由這個電台力捧至天王天后的地位,近年也有方大同、謝安琪與 RubberBand 等,只是愈來愈有向大公司靠攏之勢,開始分豬肉,即根據唱片公司配額分獎,又隨著舊人淡出,新人未有能力或流行度接捧,舊樂迷對於頒獎禮的熱情漸減  (往年每一年我都參與投票我最喜愛歌手獎項,今年竟然忘記了) ,適逢俞琤退位,2016 續牌在即,一切一切都在造就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No Eulogies《我看叱吒 2015 — 香港樂壇的改朝換代》

鍾劍華: 梁振英政府之敗壞

特首選舉雖然只是一個小圈子的遊戲,但對上一次的特首選舉,梁振英便打了一場頗有策略的民意戰,令他從民意落後、選情被看淡的情况下敗部復活,這也是他最終能夠當選的其中一個原因。能夠爭取到部分基層市民及民間組織的支持,是梁振英在這民意戰中佔上優勢的一個關鍵。當時他對不少基層團體持續爭取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表示支持,甚至表明認為這是一件「應該做的事,不可能迴避」。... 政府為求達到目的,竟然不惜挑撥世代矛盾,足見香港政治之敗壞,議會失序只是其中一端,政府德性的下墮官僚手段的淪落可能更值得社會警惕。.

鍾劍華《全民退保諮詢折射的管治問題》

吳志森:問林鄭棺材要多少錢?

周教授的報告提交超過一年,正式諮詢姍姍來遲。臨近公布,更放出消息,將退休保障「全民」或「非全民」方案,改名為「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全民退保,「不論貧富」都有份享用,必會引來極大爭議。如此費盡心思的政治考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 諮詢文件終於出台,所謂「有經濟需要」的模擬方案,把單身長者資產上限定為8萬元,長者夫婦不能多於12.5萬。如此刻薄的資產限制,令民意沸騰,連建制媒體也不以為然,訪問市民,盡是罵街之聲。主事官員林鄭月娥被記者問到知否棺材要多少錢,林鄭避而不答。

吳志森《學者替政府做研究已成為危險事業》

Terence Yun:內地網民的意識流

從兩個不同社交媒體網民的留言其實不難理解兩地的思維和心態。香港網民當然是有食花生心態,但同一時間,會以針對事情的理由去作出批判,即使要鬧都叫做出師有名。這樣才能站得住腳,否則便招來話柄。所以透過清晰的理據去討論,食花生或者踩兩腳都有點理據。被人反撲都可以有能力招架。但從內地網民的回應可以理解到當中以「和諧」以及「意識形態」為主流來判斷一件事情。

Terence Yun《李克勤行李事件突顯中港思維分野》

Terence Yun:《十年》的共嗚

過往香港凡是拍一些社會題材或者政治故事的電影,品質都不高,說明一點是眼高手低,但這次不同,《十年》連鏡頭都拍得極為用心,絕對見得人。該戲以五個單元故事組成,分別為包括郭臻《浮瓜》、黃飛鵬《冬蟬》、歐文傑《方言》、周冠威《自焚者》、伍嘉良《本地蛋》。每個故事各自有其主題及主旨,當中能夠引人注目是故事中的荒誕環境但現實上卻在香港慢慢呈現出來,這種既非真實但又貼近現實的情況下,才能引起觀眾有共嗚。

Terence Yun《不出十年能看到現實的〈十年〉》

蔡子強: 媒體逐步的收緊

以往,每逢遇上政治上的大時大節,例如中共「第 N 大」,又或者什麼國際峰會等盛事,國內報刊都要面對言論上的收緊,但尚且是周期性,過後,言論也有鬆綁的一天。但近年卻是逐步逐步的收緊,看不到雨過天晴的一日。近年中共對媒體真的管得很嚴很死,甚至連「擦邊球」的空間也都不大,很多採訪、報道、評論的稿件都出不了街。... ... 畢竟,過去10多年香港媒體發展的經驗,讓大家明白,或許搞傳媒在業務上真的無利可圖,但不少人對此卻仍然趨之若鶩,這是因為可以藉着經營媒體,而「leverage」到界外之其他利益。那麼,究竟這些新崛起的網絡媒體,表現如何、專業操守如何、中立性如何,我只能說句「風物長宜放眼量」了。

蔡子強《國內報刊同遇嚴冬》

珊揚: 把冷飯當是熱飯賣

廿多年前的戲,配上些少當年剪走的片段就再上映一次,坦白一點說就是把冷飯從雪櫃拿出來,加兩粒蔥花就當是熱飯賣。今日的香港,上一代無新貨,寧願賣舊貨、食老本,也不會讓出空間給新一代試賣新貨。香港的機會早在廿多年年前已被「榨乾榨淨」,晚了出生的連站的位置也沒有

珊揚《20年後,賀歲片仍是〈家有囍事〉》

殷琦: 紅 Van 門的開關

其實我有點怕搭霸氣叔的車。因為他真是紅 Van 當法拉利跑車咁揸 —— 車內顛簸非常、飛馳電擊、入路扔彎時一邊轆會飛起、停車時頸後有風,車裡還要是未有安全帶果種。車未停定、門已經「」的打開;乘客剛踏出車不到一秒、車門就幾乎又「」的關上、再「呼」的一聲呼嘯而過。頭頂的車速顯示器只作點綴用途,它有它叫、霸氣叔有霸氣叔飛速揸法拉利。

殷琦《今夜,我坐上了會屌人老母和與的士賽車的紅 Van》

老正: 港漫惡性循環

的確,港漫需要自強。面對人材流失行業前途黑暗無新血便缺少衝擊。支持者愈見愈少,生存空間慢慢收窄,自然不會大膽創新(導致食老本),業界人士只能在 Comfort Zone 內絞盡腦汁。實驗新題材漫畫做不了,出色的新方向不能被試出來,惡性循環。... 但它正身處於一條小街窄巷步進死胡同,在等一個機會,等香港人把它重新帶到大路,不讓另一個本土文化死去。

老正《港漫之死,關邊個事?》

練乙錚: 梁振英政治謀略

有人以為梁氏之舉,純屬小氣,但那是低估了他。截斷大學直接從大眾捐款得到的資源,政府便可成為八大院校的唯一米飯班主,最終取得院校裏的政治壟斷權。這個策略,和大陸當年搞大鍋飯給人民發糧票禁絕一切私貨供應,背後是同一個道理。梁特本事不足,社會經濟政策乏善可陳,連理應是他的手本戲的土地問題也搞得焦頭爛額而不得不向利益盟友(新界幫)埋手,據此大家便知其底細;但是,搞政治謀略,此君卻是出類拔萃,絕對不能小覷。

練乙錚《加國獨立完全正當,台獨為何卻是「千刀殺」》

傲將軍: 贏嘅係我努力,輸嘅係後生搞亂檔

莫講敬業樂業,香港人開口埋口「專業」一去不復反,求求其其得過且過,不再講道理,不再講邏輯,不再講事實,齊齊食老本,贏嘅係我努力,輸嘅係後生搞亂檔,有話語權有決策權嘅「總之病」病發,只懂說:「總之我地嗰代好辛苦,你地後生仔識咩吖,總之我地話咩就咩,比咩你都要逆來順受啦」。佔據整個主流媒體、權貴、街頭巷尾,翻叮舊一代人嘅歡樂,下 N 代人硬食啦。

傲將軍《翻叮〈家有囍事〉,香港了無新意》

Charles Lai 黎雋維: 社區的歷史和記憶

風格定位上的不同,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對它的評價。或者從一開始,我們就不應為舊建築定下一個所謂的價值。那些是只有專家才能明白的東西。我們應該要好好做的,是評估該建築物,在社區之中是否孤例,對於構成社區的歷史和記憶,是否一個關鍵。如果建築附合這兩個因素,就好應該獲得保育。香港歷史有其獨特性,構成本土身份的歷史文物,都集中在戰後,即是六、七十年以內的歷史。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本土性,如此依賴自身的近代歷史。因此,世上並没有一套要求全面保護近代建築的政策。遵從所謂國際慣例,也因此成為了香港保育政策,面對承傳本土歷史的責任時無力脫節的原因。

Charles Lai 黎雋維《市中靜靜地死去的瑰寶 – 皇都戲院》

文廸晞: 準備功夫

所有好的廣告,都絕唔係三朝兩日就如神來之筆咁一揮而就。背後做咗幾多準備功夫,並唔係次次諗住打天才波、是是但但咁就過到骨。我見過最好嘅 presenter、演講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在演出之前做 rehearsal 。專業犯案定必有晒部署,睇戲都知啦,就咁帶個口罩就放佢一個火,唯一解釋就係情緒失控及搏差人拉。高明的司儀要精心寫稿同背稿,手上拿著一疊卡紙立於人前並不夠 pro。有經驗的公關做足危機處理,無論邊個角度都擋得住、耍得走,漂亮流麗,試問又點會越描越黑?

文廸晞《真係估你唔到》

葉一南: 吃是經歴也是緣份。

沒有一個,包括我自己,會因為吃過一個廚師的著名燒魚、或著名壽司、或著名鮑魚,而以後不想再吃其他燒魚、壽司或鮑魚。「曾經滄海難為水」,與價錢與名廚名店無關。為甚麼會這樣?還用問?客案,不是已經很明顯了嗎?最好的廚師,煮了三天三夜的名菜,抵不上剛上水的小龍蝦剛出土的胖竹荀;最著名的餐廳做不出家庭味道舊日回憶,吃,是經歴,「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是緣份。

葉一南《除卻巫山不是雲》

蕭家怡: 回顧的必要

事情一多,資訊一亂,無論當下的情緒如何強烈,最後也難免落得「水過鴨背」的情況,因此,也就有了整理、回顧的必要。而這「必要」尤其適用於澳門,只因這裏發生的事著實不少,奈何能真正成為新聞,讓大眾知悉的卻不多,所以,去年就寫了第一篇〈澳門:2014年關鍵詞〉,今年,寫的動力更大,只因在香港看關於澳門的新聞愈久,愈會令人錯覺澳門之大,值得人留意的只有三件事:賭收連跌賭王千金、公子的戀情以及洗米華的家事

蕭家怡《澳門 2015 年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