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February 5, 2015

馬傑偉: 學術圈子的無奈

「(初入職的助理教授)大部分都係三年約接三年約,加埋六年。第一個關卡,已經要有類似 RAE 標準的 output 。咁嗰度已經可以殺你喇。過咗關,六年裡面你又要滿足嗰啲條件。」否則升不了副教授,一切又要推倒重來。「又要去第二間,痛苦既過程又要再嚟過喇。人無乜幾多個六年架嘛,哈哈哈。」馬傑偉笑得無奈。

是無奈。不過置身學術圈子,就得參與這個遊戲。面對教資會六年一度的研究評核,每位學者必須提交四篇論文,期刊文章與專著皆可,不限語文,四級評分。要獲得三、四分,須有國際影響。當時,馬傑偉為此費煞思量,因為學術界向來重英輕中,重期刊輕專著,但他自認投入最多心力的,卻是自己的中文著書。「書已經賤種啦,仲係中文添!」

內心掙扎,全因分數不單影響學者自身,更會左右學院所得撥款,「咁咪陀衰家?」終於,馬傑偉提交的四個項目中,包括一本英文合著專書,一篇英文期刊文章,再加兩本中文論著。前兩項問題不大,後兩項兵行險著,但他始終無悔。「我好決絕,唔會再玩呢個遊戲,我內心相信嘅嘢,我要做到出嚟。」

... ... 近年走在大學校園,馬傑偉碰見的年輕學者,多是灰頭土臉。「依家入嚟嘅好辛苦。我唔係睇到太多對人、對社會、對自己呢個研究的熱情……可唔可以增進到人對社會的了解,對人性的了解……嗰啲比較終極的問題。作為一個學者,你覺得好有意思架嘛,諗呢啲。嗰種愉悅的感覺、感情,依家好少見囉。反而係愁眉苦臉呀,『又被人reject咗』,嗰啲囉。」

亞裹《什麼制度 什麼學者 — 專訪馬傑偉》
立場報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